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第14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好!”

张准赞叹的说道。

周焱宇和李杨两个家伙的工作,还真是不错,这么快就将岳托逼退了。不过,仔细想想,这也是预料中的事情,并没有十分意外的地方。要是岳托没有被逼退,反而是奇怪了。

负责驻守盖州卫的乃是岳托,他麾下的兵力,并没有多少。根据情报,他麾下的鞑子骑兵,已经不足两千人。其他配属作战的部队,零零散散的加起来,可能也就是三四千人。这样的兵力,在虎贲军一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的联合攻击下,肯定是守不住盖州卫的。

协助岳托驻守盖州卫的尚之信,已经逃跑了,同时还带走了全部的汉军旗。这对岳托来说,是一个很致命的打击。须知道,盖州卫的大炮之类的,都是汉军旗在操纵的。现在,汉军旗跑掉了,岳托恐怕连操炮的人都找不到了。

在盖州卫的后方,又有大量的奴隶发动了暴乱。这些叛乱的奴隶,都是虎贲军派遣到辽东的细作,发动起来的。有组织有预谋的暴动,声势当然是相当浩大的。他们已经严重的威胁到岳托的后方了。岳托和辽阳直接的联系,有可能被完全切断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要说岳托无法收住盖州卫,就是换了自己去,都难度很大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鞑子没有足够的兵力,这是他们的软肋。随着战斗的发展,鞑子的兵力,还会继续减少。接下来的时间,有他们难受的。

“长白山的方向怎么样?”

张准随口问道。

在长白山方向,对峙的双方,乃是阿敏和卢象升。虎贲军拥有兵力和装备上的优势,鞑子拥有的,则是地形上的优势。之前的情报,是虎贲军在缓慢的稳步的推进。

“暂时没有进展。”

王君宇谨慎的回答。

其实,卢象升这边,也不是一点进展都没有。每天前进两三里路,还是有可能的。问题是,这样的前进速度,的确是太慢了。相对于其他的进军方向,他们已经落在了最后。要是不想办法改观的话,围攻辽阳的盛宴,只怕他们是赶不上了。

“把收复盖州卫的消息,告诉卢象升和李觉。同时告诉他们,就说是我说的,他们要是走得慢,就没有好戏看了。”

沉吟片刻,张准慢悠悠的说道。

“明白。”

王君宇肃然回答。

“皇太极有消息吗?”

张准忽然问道。

“暂时没有。”

王君宇遗憾的回答。

在这个寒冬过后,皇太极就一直呆在沈阳的清宁宫里面,没有出来过。对于他身体的状况,虎贲军的细作,也就无法进一步查探。总的来说,皇太极的身体,不算很好,经常需要吃药才能维持。但是,又没有到要毙命的地步。

“你去吧!”

张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是!”

王君宇就转身离开了。

“希望皇太极不要提前挂了才好。”

张准自言自语的说道。

他是真的不希望皇太极挂了。要是皇太极就这样死了,很多事情就不完美了。明国百姓的怒火,需要发泄。最佳的发泄对象,自然是皇太极了。“黄台吉”这个名字,对于明国的百姓,特别是对于北直隶的百姓,还是非常刻骨铭心的。

死了的皇太极,百姓就无法发泄怒火了。只有活着的皇太极,用处才大。张准都已经想好了,只要是抓到皇太极,立刻装在囚笼里,从辽东一直拉到内地,沿途展览,免费参观。那得是多么热闹的事情啊。他简直看到万人空巷的场景了。

“皇太极,你不能就这样死了啊!”

张准自言自语的冷冷的说道。

沉吟片刻以后,他的目光,落在案头的文书上!

这些文书,都是从各地转来的,都是比较重要的文书。如果是一般的事情,在浮山城的虎贲军大都督府就处理了,不会转到张准的手上的。总的来说,张准案头上的文书数量,不算很多。

对于目前这种东奔西走的生活,张准并没有感觉不适应。同样的,张准身边的人,也没有说张准东奔西跑的不合规矩。因为,有人一早就将目光盯准了紫禁城。在他们看来,张准迟早是要入住紫禁城的,目前只是随便找个地方寄居而已。既然如此,那在哪里办公,都是没有问题的。

虎贲军在北京城外的兵力,相当的强大,随时都可以对北京城发起攻击。因此,好多人都觉得,紫禁城已经是虎贲军的囊中之物。现在已经不是能不能攻克紫禁城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攻打的问题。

紫禁城就近在咫尺,随时可以拿下,这使得不少人都觉得,以后虎贲军建立的国度,都城应该就是在北京。毕竟,就目前的环境来说,北京要比洛阳更加的安全。

当然,支持洛阳的人也不少。从后勤角度来说,洛阳的确要比北京有利。从环境的角度来说,洛阳同样优胜于北京。从以后的扩张来说,洛阳好像也比较有利。

“伤神……”

“让他们慢慢的讨论去吧!”

张准揉揉自己的太阳穴,将相关的文书放下来。

有关都城的问题,张准其实没有什么主见。在他看来,都城在哪里,好像都差不多。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还是在于制度。只要立国之初,将制度完善,以后就不会出太多的问题。

一说到制度,就得提到第二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内阁。这个问题,也是最近的文书中,提到的频率比较多的。相对于都城的选址,内阁的建立,好像更加的迫切。

在虎贲军不断的扩展地盘以后,高弘图、张慎言、乔允升、杨廷麟、卢象升等人,都开始提到,要在张准之下,建立一个内阁的架构。这个内阁,和朝廷的内阁,基本一样。主要的职能,是配合皇帝(张准)工作,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皇帝的权力。

由于内阁涉及到权力的分配,涉及到张准的个人爱好问题,他们在提到内阁的时候,都显得比较隐晦,行文措辞,都是比较谨慎的。不过,从字里行间,张准还是看得出,他们希望建立内阁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

其实,张准对内阁并不反感。明朝的有些制度,其实是很先进的,没有必要全部推倒重来。比如说,内阁。明朝的内阁,不是立国之初形成的,而是自己慢慢的演变出来的。可以说,这是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制度。尽管没有议会,内阁的出现,已经在相当的程度上,对皇权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皇帝没有权,不行。皇帝权力太大,也不行。这就是张准的基本想法。皇帝没有权,自己和自己家族后裔,极有可能被抹平,连渣都不留一点。皇帝权力太大,则有可能带领国家走向深渊。一个人的智慧,肯定是比不上七个人的智慧的。

明国最平稳的时期,就是内阁和皇权平等的时期。皇权和阁权,互相牵制,互相平衡,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好像嘉靖和万历这样,几十年都不上朝,国家依然照样运转的情况,只有大明朝才有。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内阁。

只要内阁的功能正常,就算没有皇帝,国家政权的运转,都不会受到影响。相反的,一旦内阁被废掉,国家也跟着被废掉了。崇祯就是最好的例子。崇祯的内阁,就是被他自己废掉的。结果,累死自己不说,还将国家搞得一塌糊涂。

平心而论,张准在穿越前,是到处大喊民主自由的。但是,来到这个世界以后,喊过一段时间,煽动了一些人以后,就没有再喊了。为什么?他不舍得手里的权力了。要民主自由,就要将手里的权力分一些给其他人。可是,品尝过权力的蚀骨味道以后,谁愿意放手?

但是,张准也知道,独裁统治,只适合自己一个人。到自己的子孙,就要完蛋了。可以百分百的肯定,自己的儿子,绝对没有老爸这样有能力的。老爸是什么人?是穿越者啊。穿越者的儿子,能力顶得上穿越者吗?这是不可能的。

一旦下一个皇帝的能力不行,那就完蛋了。他这个皇帝,将国家搞得一团糟不说,还有可能将整个皇族,都带入危险当中。你可以独裁,别人当然也可以独裁。要是有比皇帝更强的人起来争夺皇位,只怕又要血雨腥风,血海漂橹了。这样的例子,就在眼前——朱棣和朱允炆不是?

既然独裁不行,那君主立宪?当然不干了。弄一条宪法,搞死皇帝吗?好像英国那样,国王只有签字的份,如果别人将要他上断头台的文书拿过来,他也必须签字。这样的皇帝,张准当然不干了。他这个皇帝,必须是有实权的。什么议会之类的,张准也不准备搞。这些自由民主的东西,搞多了蛋疼。

想来想去,还是明朝的内阁最合适。皇帝有权,内阁有权,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