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颇为有些紧张。这是不可避免的,精盐和粗盐的差价,实在是太大了。要是张准真的能够将粗盐提纯为精盐,那绝对是赚大发了。

用时髦的话来说,那就是一边天堂,一边地狱啊!

张准自然没有他们那么紧张,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要是自己做的不对,肯定是哪个细节没有做好,而不是方法不对。在杨锐锋准备相关器皿的时候,他将以前的记忆翻出来,认真的理顺其中的脉络。粗盐提纯,是每个学生都做过的试验项目,尽管很多细节忘记了,但是基本的程序还是记得的。

蒸馏水显然是没有的,收集困难,但是杨家屯的井水还算清澈,用木盆将井水装起来,静静的放置一天的时间,让杂质都沉淀下去,只要上面的部分,这样得到的水源是比较清洁的,接近蒸馏水了。

滤纸可以用棉布代替。崭新的棉布很难找,穷苦人家,棉布都是按尺来买的,根本不可能有多余的棉布。但是旧棉布仔细的清洗过后,还是基本可以满足要求的。

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是先过滤,然后蒸发,重点是去除粗盐中的杂质。过滤需要反复进行,尽可能的将全部的杂质去掉。每次过滤,都要使用干净的棉布。清洗棉布的工作,还是很繁琐的。

张准只负责讲解,具体的操作,都是杨锐锋和杨敢生两兄弟操作的,杨凯德和杨映菡等人,则在旁边打下手,看看粗盐到底怎么样才能变成精盐。

试验使用的是普通的煮盐用的大锅,仔细清洗以后,反过来晾干,然后放在灶上备用。还需要用到过滤的木桶,同样是洗干净,晾干备用。

因为是初次试验,要尽快的看到效果,因此,张准在水桶里面放入的是十斤左右的“蒸馏水”,然后将粗盐不断的溶解进去,一直到其饱和为止。饱和盐水的浓度大约是36%,这意味着水桶里面至少有三斤多的精盐。

粗盐溶解以后,用层层的棉布,将桶口封死,然后倒转过来,让盐水自然的下滴,一直到全部的盐水都滴完。棉布上留下了很多的杂质,有的黄黄的,有的黑黑的,不一而足。但是这还不够,还要反复的过滤,一直到干净的棉布上再也看不到杂质为止。

反复溶解过滤后的盐水,全部倒入大锅,蒙上棉布,在下面烧火猛煮,将水分完全蒸发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用清洁的棍棒搅拌,直到完全的将水分蒸发干净。继续搅拌,避免盐巴凝结。水分完全蒸发完毕,白色的精盐,基本上就出来了。

“有了!”

张准欣然说道。

杨家诸人也是相当的欣喜。

仔细看提纯过的海盐,不再是颗粒状,不再带有黄色,而是白色的粉末状。用手轻轻抚弄,能够感觉到一种很细的很清爽的感觉。就算不用手摸,只是用眼睛看,也能感觉到,比原来的粗盐,质量要好得多了。杨凯德等人其实没有见过真正的精盐,不过,想来精盐应该差不多就是这样子了。

“真的是精盐。”

杨锐锋和盐打了半辈子的交道,自然明白精盐和粗盐的区别。

在即墨县,他是亲眼看过精盐的。

“好盐啊!”

杨凯德也显得非常的感慨。

浮山所的军户们,煮了上百年的海盐,还真是不知道用这样的办法,可以将粗盐变成精盐。如果以前就知道这样的提纯办法,杨家屯的父老乡亲,早就不用现在这样贫困交加,潦倒不堪了。

其实,这也难怪,粗盐也是军户们辛辛苦苦才煮出来的,煮出来以后,就马上装起来,用棉布蒙的扎扎实实的,生怕弄潮湿了,卖不出去。又有谁舍得将粗盐继续溶解在水里,反反复复的过滤,然后重新蒸发一遍?正是这细微的观念的差别,导致很简单的一个提纯过程,居然没有人发现。

张准看了看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和自己关系最密切的,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低沉的说道:“杨伯伯,这个方法,只能是我们自己知道。如果被别人学去,那就整个山东都是精盐了,价钱也就卖不起了。”

杨凯德自然懂得其中的厉害所在,向自己的家人说道:“玉麟的话,你们都听到了?这个得到精盐的办法,谁也不允许透露出去!”

所有人都点头。

杨锐锋将锅里的精盐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一下,刚好是三斤。他用特别的袋子将这三斤精盐装好,相当兴奋的说道:“我现在就到即墨县城去,看看这个精盐能卖多少钱。”

张准点头说道:“路上注意安全。”

杨锐锋答应着,带着全家人的希望,急匆匆的上路了。

他将精盐用布袋背在身后,倒是不显山不露水的,相信盐枭也不会注意到他。只要路上小心一点,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他已经去过即墨县城好多次了。

杨家人都忐忑不安却又难以抑制内心的兴奋,继续将更多的粗盐反复溶解,过滤,蒸发,然后将提纯出来的精盐仔细的装好。以前的粗盐浪费一点没关系,精盐可不能浪费,随便一把,可能都价值一文钱呢!

有了盼头,杨家上下都显得非常的兴奋。一边忙着提纯精盐,一边等着杨锐锋回来。这一个晚上,全家人居然很晚都没有睡觉,直到子时过后,最后一锅精盐提纯出来,大家才依依不舍的去睡觉了。

只有张准自己,该做什么还是继续做什么。

到第二天中午,杨锐锋回来了。

“好消息!”

“卖了好价钱!”

杨锐锋进屋以后,立刻兴奋的说道。

他随身携带三斤精盐到了即墨县以后,连续走了几家盐商,询问精盐的价格。最终,有个盐商开出了最高价,一百五十五文钱每斤。于是,他带去的三斤精盐,就卖了四百六十五文钱,相当于一百斤粗盐的价格了。那个盐商同时表示,无论杨锐锋还有多少这样的精盐,他统统用这个价格收购。

为了安全起见,杨锐锋没有透露太多的信息,连夜急匆匆的回来了。回来的路上,他差不多是在跑步,因为脚底兴奋得好像是一直在踩棉花团一样。杨家屯距离即墨县有上百里,杨锐锋连续跑了一天一夜,居然一点都不觉得累。唯一后悔的就是,自己只带去了三斤精盐,要是背上二三十斤,这一趟就没有白跑了。

“一百五十五文!”

杨家人都两眼发亮。

以前的粗盐,最多只能卖五文钱一斤!

精盐的价格,足足是粗盐价格的三十一倍啊!

这个差价实在是太大了!

真的是难以想象啊!

暴利,绝对暴利!

三十倍的暴利!

张准对私盐的价格不是很了解,不知道这个价格到底是高了还是低了。不过,一百五十五文钱,比起以前粗盐那三四文钱一斤的价格,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足足一百多文的差价啊!以后杨家只要专门负责提纯精盐,赚取中间的差额就可以了。

为了表示庆祝,杨锐锋从即墨县回来的时候,还专门买了五斤猪肉和其他一些常用食料。每斤猪肉的价格是五十文钱,以前要至少十斤粗盐才能买到一斤猪肉,现在一斤精盐的价钱足够买三斤猪肉。杨锐锋这次买猪肉算是买的心情舒畅极了。杨家人上次吃猪肉,好像还是过年的时候,每个人吃到的,还是油渣。

“娘,这个猪肉就不要炸油了!”杨锐锋说道。

“知道了。”黄氏也十分欢喜。

地地道道的猪肉,她也有很长时间没有吃到了。

“中午吃白米饭吧!”杨锐锋又说道。

“行!纯正的白米饭!”黄氏同样欢喜的回答。

第031章发财大计!

杨映菡急忙接过猪肉,和黄氏一起忙碌去了。杨敢生则被打发去拔蒜苗。想到蒜苗炒猪肉的那个香味,杨家上下每个人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即使是一家之主的杨凯德也不例外。

很快,蒜苗炒猪肉的香味,就飘溢出来了。

“好香!”还是小女孩杨凌雪的声音。

“好香!”张准也情不自禁的在内心里感慨一声。

来到明朝足足一个多月以后,他终于可以吃上猪肉了!

真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流泪,大明朝啊大明朝,令人无语。

耗子刚好在这个时候回来,闻到香喷喷的味道,急忙跑到厨房,发现居然是猪肉,也顾不得正在抄的滚烫滚烫,伸手拿了一块最大的,就往嘴巴里面塞。结果被烫的不断的翻白眼,舌头不断的翻动,就是不肯吐出来。众人又是好气又是好笑,黄氏伸手捏了一下他的耳朵,耗子还是不肯松口。

“实在是太好吃了!”

好大一会儿,耗子才使劲儿的将猪肉吞下去。滚烫的猪肉一直沿着喉咙烫下去,烫得他继续翻着白眼。好不容易,猪肉才落到了胃里,没有了动静。缓过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