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第5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自从努尔哈赤死了以后,皇太极继位,他们三个的日子,就不太好过。皇太极忌惮他们三个手上的牛录太多,对自己构成威胁,于是屡屡寻找借口,要剥夺他们手上的军事力量。为此,他们各自统帅的旗,被调整了好几次。原来的正红旗变成了正白旗,而原来的正白旗变成了正红旗,隶属的牛录数量,也有所减少。

幸好,迫于公众的压力,皇太极不敢做的太过分,最终多尔衮和多铎还是保存了正白旗和镶白旗的大部分牛录,依然拥有比较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也是他们能够活到现在的最基本原因。如果没有这些牛录,他们三个,早就不知道死在哪个角落里面了。

相对于有勇无谋的阿济格,年少轻狂的多铎,多尔衮最大的特点,就是沉稳,能忍。他非常聪明,也非常能忍。他懂得应该在什么时候发力,应该在什么时候忍耐。没有必要的事情,多尔衮从来不会去做。但是一旦出手,就要做到底。因此,皇太极最忌惮的也是多尔衮,对多铎和阿济格反而不怎么在意。

皇太极逼死了三人的母亲阿巴亥,阿济格和多铎一度都非常激愤。只有多尔衮显得很沉静。对于母亲阿巴亥的死,多尔衮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他知道,现在还不到报仇的时候。现在的他,是要保存自己,壮大自己。他默默的利用一切的机会,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

对于鞑子来说,壮大自己力量的最好机会,当然是四处征战了。满人最看重战功。只要你有出色的战功,能够为族人谋取利益,哪怕是皇太极想对你不利,也要衡量再三,以免引起众怒。同时,在不断的对外征战,对外掠夺中,自己的财产,自己的牛录,也可以不断的增加。

因此,多尔衮从十五岁的时候开始,就征战沙场了。相对于阿济格和多铎的一味只知道杀戮而言,多尔衮更加看重政治手腕,更加注重计谋的运用。筹划东江镇的投降,就是多尔衮的杰作。事实上,这的确花费了多尔衮不少的心血。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现在,他的双脚,已经牢牢的踏上山东的土地。

山东,是明军力量相对薄弱的区域,又是明国重要的战略要点。鞑子只要在山东站稳脚跟,就可以北上京畿地区,西进明国的核心腹地,切断大运河,南下富饶的江南。只要想到富饶的江南,多尔衮就精神大振。

去年,皇太极率军从长城入寇,抢到了几百万两的白银,就高兴得不得了。北方的苦寒之地,尚且能够有如此的收获,要是到江南去抢掠一番,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只要想一想,都令人热血沸腾。

在控制了登州城以后,多尔衮的下一个目标,当然是控制山东。多尔衮对于这个目标,是充满信心的。唯一遗憾的是,因为海路阻隔的关系,大金军无法大量的进入登州城。到目前为止,大金军在登州城的兵力,还没有超过一万。登州水师还没有被鞑子完全消化,无法发挥最大的运输能力。鞑子数量众多的战马,也还没有运输过来。

希望那个王庭瑞,能够迅速的拿下黄县,先打通通向山洞内地的道路再说。登州城的一切后勤运输都要依靠辽东,连战马的草料都是,这是个非常致命的地方。幸好,登州水师可以从辽东和朝鲜两个地方,运来物资,暂时还是无虞的。但是,从长远来说,大金军还是要在山东就地取粮的,不能依靠后面输送。

“两位贝勒爷急报!”

正在这时候,鞑子的探子急匆匆的到来。

“嗯,说。”

多尔衮随意的说道。

“两位贝勒爷,我军在黄县受阻,伤亡惨重。”

探子飞快的说道。

“黄县?”

“你慢慢的说来。”

多尔衮眉头一皱,随即镇定自若的说道。

“王庭瑞?”

“简直是废物!”

“连个小小的黄县都拿不下来,要来什么用?”

探子详细的描述了黄县的战斗,话没有说完,多铎已经怒气冲冲的叫骂起来了。大金军首战不利,他当然不愉快了。

多尔衮深沉的看了多铎一眼,多铎才悻悻的闭嘴。

“张准?”

多尔衮慢慢的咀嚼着这个名字。

对于张准这个名字,多铎和多尔衮都有点陌生。他们在辽东的时候,都不曾听过张准的名字,一直到后来,他们准备攻略山东的时候,才在相关的情报里看到张准的名字的。不过,他们对张准的了解,的确不多。于是,多尔衮的目光,自然是落在了阮大铖的身上。这里三个人,要说谁最清楚张准的底细,自然是阮大铖莫属了。

阮大铖急忙说道:“十四贝勒,这个张准,便是山东的最大祸害,手下的确有一群亡命之徒。他要是挡在黄县,倒是不可轻而视之。”

多尔衮不动声色的说道:“你且将他的事情说说。”

阮大铖不敢隐瞒,便将张准的事情,都全部说了一遍。张准如何在浮山城起家,如何到处惹是生非,如何的荒淫好色,如何的阳奉阴违,如何的扩展地盘,如何消灭田横岛的鞑子,都描述的十分详尽。这些事情尽管是杨文岳经手,杨文岳还因此受益了,但是,接任杨文岳的阮大铖,还是十分清楚的。

听到张准居然消灭了田横岛的数百鞑子,多铎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多次要插话,结果被多尔衮制止。多尔衮的脸色,始终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一直听到鳌拜的名字,多尔衮的眉头,才明显的皱了一下,似乎对这个名字有点印象,好像是想起了什么事。

多铎低声的插嘴说道:“当初和我们打架的那个家伙,就叫做鳌拜。又是镶黄旗的,一定是他没错。真是想不到,他原来是在田横岛。我就说,这样的一个勇士,怎么在后来历次的大战中,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可惜啊可惜,真的是太可惜了。当初我还想怎么将他转到我们镶白旗来呢!”

被多铎这么一嘟囔,多尔衮也想起来了。原来,他们曾经和鳌拜发生过冲突。当时,他们两人都隐瞒了身份。他们两个哪里是鳌拜的对手?结果,两人都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回去以后,两兄弟还想将鳌拜转到自己旗下。但是,转旗是需要得到皇太极批准的。那时候,他们和皇太极的关系都不好,于是就暂时压下来了。后来,就没有了鳌拜的消息。慢慢的就忘记了这回事。没想到,鳌拜居然死在了张准的手里。

“十四阿哥,我去黄县看看?”多铎马上忍耐不住了,跃跃欲试的说道。他年少轻狂,最喜欢打仗,初来乍到登州城,更是要表现自己一下的才华。

“没必要。对付一个张准,居然要十五贝勒出动,那算什么事?让哈宁阿去吧,他应该能够对付张准的。”多尔衮摇摇头,缓缓的说道。

多铎想了想,点点头,表示赞成。

哈宁阿是镶白旗的大将,甲喇章京,一直都跟随多尔衮南征北战,可谓是多尔衮的心腹。难得的是,这个哈宁阿,在勇猛之余,还懂得用脑,不是蛮干的那种。在鞑子的头目里面,这样的人物,还是比较少的。大部分的鞑子头目,都是武夫一个而已。

多尔衮当即叫来哈宁阿,吩咐了一番。

哈宁阿大声说道:“什么张准没听过!”

多尔衮皱眉说道:“你的任务,是拿下黄县其他的,你不要管!”

哈宁阿答应着,转身出来。

片刻之后,大队的鞑子兵,在哈宁阿的带领下,出了登州城。他只带了三个牛录的兵力,总共是九百人左右。鞑子的后续部队,还在辽东地区,无法一下子输送过来。对鞑子最重要的战马,目前还在运输当中。因此,哈宁阿的这三个牛录,都是步兵。

当然,鞑子是不会单独出动的。协助哈宁阿作战的,还有东江镇的叛军大约七八千人。率军的正是东江镇原来的参将袁安邦。沈世奎手下两个最得力的参将,王庭瑞、袁安邦都投靠了鞑子,东江镇的明军,基本上也就跟着投靠鞑子了。这样一来,多尔衮手上掌控的明军叛军,就有了三四万人。他当然要将这三四万人充分的利用起来。

哈宁阿汇合了袁安邦的叛军以后,浩浩荡荡的来到黄县的前线。王庭瑞和朴大成急忙上来迎接。哈宁阿傲慢的挥挥手,就算是见过面了。对于鞑子的傲慢,王庭瑞和朴大成,自然不敢说什么。当然,王庭瑞的内心里,有没有狠狠的腹诽一番,就谁也不知道了。

一路上,哈宁阿都是满不在乎的神态,认为黄县的失利,是叛军太无能,而不是守军太厉害,只要大金军到达黄县,必然能够顺利的拿下。但是,到前线去看过以后,哈宁阿的脸色有点变了。前面的野地上,居然躺着这么多叛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