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第8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关心了。但是,如果说,这些海洋也是领土的一部分,那就有必要予以重视了。

对于这一点,来自后世的张准,当然有很深的感触。咱们中国人从来都没有输给什么,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世界的领头羊。只有近两百年来,才被人欺负的厉害。而这个欺负,正是从海洋开始的。北洋水师的覆没,对于任何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都是刻骨铭心的痛苦。

如果我们总结反思近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可列出很多条来,诸如封建制度的没落、小农经济的封闭落后、清政府的昏庸腐败、闭关锁国等,但长期以来固守着封闭的大陆意识,没有形成开放的海洋意识也是其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封建几千年,以重农抑商为主要特征的大陆意识根深蒂固,这是造成东西方海洋观念巨大差异的症结所在。

在我国传统的经济思想中,重农抑商,几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老子从农民小私有者的立场出发,提倡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反对商品经济,反对商业带来的剥削思想。

老子认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是最自然的、最理想的生存环境。小国寡民就是老子所指的“道”在社会上的再现。

老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开启了中国几千年来崇尚自然、努力与自然合一,务使生活超然、洒脱、逍遥的精神内涵。尤其到宋朝时儒释道合一,老子的道家思想更植根于中国人心中,形成了中国人性格中的一部分。

老子的重农抑商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学说成为2000年来封建文化的正统。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其经济思想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重义轻利”的“义利观”。

儒家正统所尊崇的农本思想和耻于言利的观念,为后代重农抑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的改革家商鞅,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第一人。

商鞅把农业看做“本业”,把工商业看成“末业”。倡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他拟定的新法规定,凡是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劳役和赋税;凡弃农经商,要将其全家沦为官府的奴婢。

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则把重农抑商思想又向前发展了一步。他在著名的《五蠹》中把商人列为危害国家、社会的“五蠹”之一。明代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引进西学第一人”的徐光启也极力推崇农本思想,认为农业是“生民率育之源,国家富强之本”。

以上这些重要历史人物关于农本思想的论述,对我国重农抑商思想的长盛不衰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之受“三纲五常”以及“父母在不远游”等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开放、进取为特征的海洋意识的形成受到极大的限制。

重农抑商成为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深深地植根于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文化观念,直接影响了中华民族走向海洋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进入封建后期的明清两朝,厉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达数百年,使得中华民族宝贵的海洋意识几近泯灭。

“对于海洋,我们认识多少呢?”

“郑和七下西洋,看起来威风,但是,他是否真的认识了海洋呢?他下西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不重视海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大海空荡荡的,什么东西都没有,远远不如土地来的重要但是,我要说,你们错了你们完全错了!”

“海洋对我们非常的重要甚至是关乎生命的重要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倭寇根本就没有上岸的机会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日本也根本没有在朝鲜登陆的机会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西洋人的舰队,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南洋!”

“有朋自远方来,有敌自海上来以前,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太封闭,太自我,太清高,认为我们乃是天朝上国,是世界的核心,其他人都要仰仗我们的鼻息而存在。但是,我必须冷酷的告诉大家,你们又错了!”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也有许许多多的国家和我们陆地相连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相当的部分,和我们是没有陆地连接的。只有海洋,才能将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联系在一起。换言之,海洋才是联系全世界的纽带!”

张准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话题,一步一步的引入核心。

不错,明国人的思想,的确比较守旧,比较封闭。但是,你不能说,明朝人愚蠢。你不能说,明国人目前不懂得海洋的利益所在,以后也不懂得海洋的巨大利益所在。事实上,明朝人非常聪明,一旦他们的脑袋开窍了,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也很快。

比如说,徐光启、孙元化、赵士祯等人,在接受了西洋传来的各种科技文化知识以后,很快就能学为己用。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有关红夷大炮的。红夷大炮的准星、照门、刻度这些,都是徐光启发明的。而孙元化,更是复制出了性能更加先进的红夷大炮。

但是,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郑和七次下西洋,除了炫耀武力,还带来一个巨大的后果,就是确信明国的周围,根本没有威胁明国的海上力量存在。从东亚到非洲海岸,根本没有任何的国家,可以对明国造成海上的威胁。

这是一个巨大的误会。一个屁股决定脑袋的误会。当时的明国统治者,在建文帝的影响下,最先想到的,乃是巩固自己的统治,而不是去获取利益。当他们觉得自己的统治已经非常稳固,不会受到侵犯的时候,他们就对海洋无视了。

人如果太过聪明,很容易走歪门邪道。国家也是如此。如果郑和舰队,不是因为某些目的前往西洋,而是实实在在的想要发财致富的话,所过之处,早就成为明国的殖民地了。以当时郑和舰队的力量,拿下沿途的国家,根本是不费吹灰之力啊!

“现在,我要阐述的,乃是一些最基本的海洋理论。大家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不过,我相信以大家的聪明,最终都会弄懂的。”

张准娓娓而谈。

他要阐述的,的确就是一些最基本的理论,一些可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基本海洋理论。只有虎贲军海军明白还不够,还要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这一点。否则,陆军永远都会拼命的阻挠海军的发展,拼命争夺海军的军费,而高弘图和张慎言等人,也不会理解他的决定。

人类对海洋战略地位及其价值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自远古时代至十五世纪,接触海洋的人主要是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居民,利用海洋的活动主要是采拾贝类和捕捞小鱼,利用海水制盐,在沿海航行。靠海吃海和就近航海的实践,使人类形成了海洋有“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的认识。

在中国古代,因此而形成了“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的思想,出现了“官山海”即国家管理山区和海洋(主要是海盐生产)开发的政策。这是十五世纪以前,人类对海洋价值的基本认识。必须承认,高弘图和张慎言等人的认识,都停留在这个阶段上。

整个大明朝,所有人对海洋的认识,其实都基本停留在这个阶段。明朝大部分的沿海人民,只懂得利用海水来煮盐,利用大海来捕鱼,其他的,基本上就不懂了。比如说,张准刚刚穿越到来的时候,杨家屯就是这个样子的。海上贸易,那是很少人才有资格进行的。

自十五世纪后期开始,世界大航海时代到来,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新航线,进行了环球航行,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近代殖民掠夺,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时代到来了。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地、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因素迅速发展。但是,明朝人对于海洋利益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北方人。

北人骑马,南人乘舟的惯性思维,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反正已经深深的渗透到每个人的血液里面去了。张准在河间府的时候,还特意调查了一下。结果发现,在河间府,真的没有一个大商家,是进行过海上贸易的。他们对于大海的抗拒,可见一斑。

“为什么江南要比北方富饶?”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江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