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天下-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进展感到十分不满。

一个多月以前,德军在夏季攻势中的表现似乎让元首看到了胜利在望,可是随着战争的进行,俄国人的抵抗越来越顽强,而德军却显得后继乏力,似乎到了强弩之末,气势渐渐衰竭。面对着前线的僵局,希特勒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我的看法和总参谋部得出的结论一致,而且中国人也在告诫我们现在的战线拉的太长,特别是在顿河及朱亚什维利格勒一线,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遭到苏俄方面的强烈反击。总参谋部的建议是中止目前的攻势,将部队后撤至顿河西岸进行重新休整,经利于保存实力!”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一直在和希特勒唱反调,这位自从夏季攻势陷入困境之后,这位总参谋长总是一再强调燃料不足,装备和兵力不够等多种理由,要求希特勒能下令收缩防线,把部队往后撤。

“撤退决不能考虑,这种想法需要从陆军中铲除,彻底铲除!”希特勒大发雷霆,“我们要把他们彻底消灭,而不是进行所谓的谈判!”德国元首的愤怒来自于哈尔德上将提到了中国,里宾特洛甫带给元首一个坏消息,中国方面希望德国人与俄国人进行和谈,而把精力转移到英国人身上,否则,他们将停止对于德国的援助,而把“有限的物资”用于加强意大利军队的装备上面。

元首无征兆的咆哮,令在场的高级将领们都感到震惊,他们不明白元首为何为这些战略问题而大动肝火。

哈尔德将两眼死死盯在作战地图上,这位一向对元首唯唯诺诺的将军感到十分无奈,在沉默了一会儿后内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能与元首顶撞,否则在前线的几十万将士的生命就会被元首的一时冲动所葬送。

“尊敬的元首,我们并不是要放弃进攻,只是要进行一次战略调整。马上就要进入冬季,俄罗斯恶劣的交通状况使得我们无力负担这么长的补给线。”哈尔德调整着呼息,尽量所语速放慢,“在我们的海军进入到黑海之后,雷德尔元帅提出一个设想,就是在海军舰队的支持下,我们在外高加索进行一次大规模登陆行动,从而达到能够控制巴库油田的目的。俄国人在29年才重新占领外高加索,我们的行动能够得到许多当地人的拥护!”

这样的说法似乎更让元首能够接受一些,希特勒虽然愤怒,但内心还是明白德国人根本离不开中国的援助,在这个世界上,象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巨无霸”,绝不是第三帝国能够对抗的,虽然他很希望能成为那样的国家。

“我需要考虑一下,好吧,等我回来再作决定!”希特勒第一次变得有些犹豫,他站起身,示意自己要先去森林里散一下步。(未完待续。)

战争与和平 94、格局

与炮火纷飞的俄国战场不同的是,在地中海和北阿非利加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却显得相当平静。共和军在进军摩洛哥后,在塞布河和中阿特拉斯山一线停下了脚步,美英联军在摩洛哥一直采取着守势,由于撒哈拉沙漠的阻碍,摩洛哥并不是一个容易防守的位置。

北非盟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在努力调整着军力部署,英国陆军的战斗力是最让他头疼的问题,而且还不容易接受调遣。由于协调不力,艾森豪威尔把他的司令部设在了弗里敦,在摩洛哥一线只有布拉德利中将指挥的第2军不到25万人。

实际上艾森豪威尔很难按自己的意图来指挥英军,北非英军总司令韦维尔上将是他的副司令,但手下却有近90万战斗力低下的陆军部队,这些英国人已经让中国人打怕了,需要进行重新武装和训练。而海军总指挥官却是英国的艾伦?坎宁安上将,他似乎一直在注意保存实力,在一个月之前则任由一支德国舰队顺利地从直布罗陀进入到地中海,却没有出动舰队进行拦截。。。

由于原定于支援北非的第3军因澳大利亚战局吃紧而被派往了西南太平洋战场,所以艾森豪威尔制定的北非反击计划也随之流产,整个北非战场都显得相当平静。

整个42年下半年对于共和军北非东线的作战部队而言,确实度过了一段惬意的闲暇时光,除了在阿特拉斯山地双方为了争夺一些有利的战略位置而进行一些小规模的战斗外。大部分部队都处于休整状态。

作为东线总指挥的张义安上将乘飞机回到了北非战区总司令部的所在地马耳他,十月的马耳他气候宜人,这感觉要比在摩洛哥凉爽得多。

穿着一身海军制服的方明浩中将接待了他,他袖口那道宽宽的代表海军将官的金杠闪闪发光,“您先等一会儿,总司令正在会见齐亚诺外长,张大将让我先给你通报一下情况!”

“听说军令部有一份关于我的调令?”张义安问道。

“是这样的,军事委员会决定在北非组建乌克兰方面军,由你出任总指挥官。”方明浩说道:“总部认为德国人会在这个冬天在俄国遭受致命的失败,希特勒一定会向我们求援。这是我们进入东欧的机会。”

“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越过乌拉尔山。西伯利亚那些俄国人不是整天嚷着要复国?”张义安说道。

“最高层认为一个受到削弱的苏俄存在符合我们的利益,我们需要的是让德国人和俄国人达成停战协议。”方明浩说道,“乌克兰方面军将会通过黑海在乌克兰登陆,我们将不越过乌克兰与俄国的边界。”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控制东欧?!”

“是。我们需要在战后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秩序。当然也有市场和经济方面的考虑。我们会退出北非。把它交给意大利人和法国人,但整个印度洋区必须在我们的控制之下。国内的投资重点将会放在东非和东南非洲,苏伊士运河会在我们的控制之下。关于澳洲我们可以接受在目前的控制线实现停火。甚至可能会作出一些退让。在非洲我们会扶持本地人建立政府,同时发展教育和生产。”

“美国人现在在英国加强了力量,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在法国展开反攻。”张义安说道,“我还是主张要加强在非洲的力量。”

“这正是我们进入法国的机会,非洲战区不会受到削弱,反而会得到加强,乌克兰方面军主要是从驻中亚和印度的部队中抽调。”方明浩在身后的大幅世界地图上给张义安比划着总参谋部的总体部署,目前共和军所占领的地区大约有世界三分之一的面积,并且控制着近一半的人口。目前共和军总人数接近2200万,其中陆军和陆军航空兵约有1550万人,但一线作战的部队也只是在700万人左右,剩下的大部分也就在执行后勤或是维持治安的任务。

在兵员和劳动力资源方面,相对于美、英、德、俄和意大利,共和中国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随着战争的进行,共和中国并没有因劳动力问题布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由于受战争的影响,共和中国所控制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美英。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共和军在军事装备方面也逐渐向大规模机械化和装甲化方面转变,而且大范围调动和转移能力也逐渐增强。

“问题是德军会受到多大程度的削弱?”张义安说道,共和军方面对于俄国战场的形势作过多次战棋推演,基本上得出了德军必败的结论,如果希特勒再不收缩防线,勉强发动进攻,必然会遭到重创。

“总部的判断的50万到60万,但应该还能守住防线,我们的增援应该问题不大!”方明浩说道,军事委员会的意图是在共和军进入乌克兰后,反而会牵制德军的行动,最终迫使希特勒接受和谈的调解。

这时桌上的铃声响了两下,“总司令在叫我们!”方明浩说道。

北非司令部大楼里戒备森严,走廊里偶尔有些军官在走动,两人进入到张廷辅大将的办公室里。北非军团总指挥的办公桌上乱糟糟地摆着一些文件,张义安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张大将那张疲惫的脸上露出高兴的神色,“嗨,义安,在摩洛哥过得怎么样?”

“闲得难受,我还准备把敌人全部赶到沙漠里去呢,现在部队都在休整!”张义安说道。

“这是军委的安排,军事行动要为政治目的而服务,不是吗?!”张大将示意他们一起坐到沙发上,又让副官端来两杯茶水。

“方中将已经把情况介绍过了?”等副官退出去,关上房门之后,张廷辅部道。

“大概情况已经了解了,不知道我内会派出多少人?”张义安点了点头问道。

“第一批7个集团军,共65万人,另外意大利方面还会派出2个集团军15万人,包括在俄国的意大利第8集团军,我们将采取联合行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