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烈日擦肩而过-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星改为登陆彗星,虽然事出无奈,但产生的轰动效果却远远大于前者。上亿公里之外的地球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电视台纷纷调整了节目,滚动播出青龙号登陆的新闻。而一些私营电视台则干脆临时搞了直播节目。四个宇航员的名字也压倒了世界上所有的名士高人,传入几十亿人的耳朵里。六大宗教(注八)里近百个小教派的神职人员则用形形色色的方式为他们祈祷祝愿。无数人以高度的投入感关注着青龙号乘员的冒险和自救。 
    
    不过,青龙号上听不到那边的热闹。四个宇航员把全部注意都投入到了眼前的倾力一搏中。 
    “相对速度每秒七公里,以零点五G递减。”杨帆报告着飞行数据。飞船尾部的发动机已经熄灭,三个姿控火箭向前面和侧面喷射着气流。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青龙号从后面向彗核逼近。慢慢地,彗核周围的光辉散播到登陆艇的上下左右,亮得眩目,而且分离成巨柱或帷幕状的光象。以前他们从青龙号上用望远镜观察彗星时,曾经发现彗核周围突出着闪亮的针刺状形象,现在看起来,这些针状物质也碎裂成数十个到数百个大小不等的个体,各自晶光璀灿地反射着阳光。 
    越接近彗核,彗发的密度就越大,反射的阳光也就越多。当登陆艇整个被一层淡雾裹住时,前面的彗核近一步变成由重重叠叠的光束组成的光象,中心部分亮得简直就象个小太阳,以至于真正的太阳都黯然失色。 
    “一万一千公里,”离彗核越近,江涛的声音也越紧张。“彗核直径估计在二十公里左右,咱们运气不错,这是颗大彗星,比哈雷彗星还大。” 
    “打开登陆艇头部雷达,观测前方。”李志命令道。登陆艇头部的雷达是返回母船进行对接时使用的。功能多样,观测范围大。其中包括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探测前方物体的数量、体积和相对速度等数据。 
    “前方出现一个碎块,不,一个碎块组,距离七百五十公里。”田丽报告。 
    “注意,如果是冰块的话,会在太阳照射下突然爆烈。我们躲得越远越好。”李志提醒道。 
    “又是一组,在船首右方七度。又是一组……” 
    前方出现的冰块越来越多,体积也越来越大。田丽已经报不过来了,只好把图像放大到主屏幕上。这些冰块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断地汽化着,有个别的体积较大的还会突然爆裂成许多碎片,可能是这些冰块中含有易挥发的物质。彗星的成分中除了冰、尘埃和岩石外,还有一氧化碳冰、二氧化碳冰和和氨冰等易挥发的物质。 
    “杨帆,关掉自动控制系统,准备手动操作。” 
    李志说完,向杨帆投去一个兄长般的目光。由于冰块的数量越来越多,再加上那些让人防不胜防的“冰块炸弹”,登陆艇已经无法靠自动驾驶来躲避,必须用驾驶员的经验来把握。杨帆点了点头,关上自动控制系统,两只手放在两个用来控制姿控火箭的操纵杆上。李志则握住另一个操纵杆。这些操纵杆调节着姿控火箭的排气量和排气方向,数量极为细小。作为宇航员,他们都接受过手动操纵训练,但手动操纵只是紧急救险时使用的。李志体验过一回,杨帆还是初次遇险。他不知道自己的感觉能否起作用,但李志那一眼令他镇定下来。 
    
    三个姿控火箭开始前所未有的快速启动、关闭、变向、旋转,设计者最初为它们预定的功能都被发挥到极致。最不容易的是,杨帆和李志的操作必须合拍才行。飞船逐渐闯入了碎片大阵前后左右那大大小小的碎片就象公路上堵塞的车辆一样,而青龙号则象玩劣青年驾驶的加塞儿小车。 
    杨帆一坐到驾驶台前,精神就会高度兴奋。杨帆是“电子游戏一代”出身,对各种按钮、手柄几乎有天性般的喜好和敏感。虽然屏幕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彗星碎片是物质的,而不是用软件模拟的,但恍惚间,杨帆还会觉得自己象是在打电玩般轻松。 
    自从登陆艇进入彗发以来,田丽就分出一部分精力,用登陆艇上的大气取样设备采集彗发的样品,不仅组成彗核的各种物质分布不均匀,而且组成彗发和彗尾的各种物质的分布也是很不均匀的。在如此接近彗核的地方,田丽帮不上李志和杨帆什么忙。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样品上。她知道这些标本的价值,如果青龙号脱险回到地球,不知会有多少个研究机构会想尽方法,以求得这里的一瓶彗发气体标本。 
    
    登陆艇的大气取样设备原来是准备采集火星大气样本的,而火星大气的成分又简单得多,所以用来盛放样品的集气瓶的数量很有限。田丽不得不对样品进行简单的初步分析,以确定哪些样品更有研究价值。作为一个科学家,田丽就象来到一座金山前,却发现运载工具十分有限一样。由于忙着分析标本,田丽倒不必为飞船的环境担心,直到从飞船的外壳上传来咚的一声,才吓得她抬起头来。但一看到李志和杨帆的镇定表情,就又安心地进行自己的工作了。她知道,周围碎块虽多,但由于都是从同一个彗核中分离出来的,运行方向和速度相差很小,飞船进入到这个碎块带这前,也已经把速度和调整到相应地步。青龙号和那些碎块之间的相对速度也很小。此时他们大概就象在高速公路上超车一般。 
    
    江涛可与田丽不同,他的工作就是仔细观测并记录登陆艇外的各种现象,自己又不能象李志和杨帆那样亲自驾驶飞船。结果就象坐在司机身边的乘客看着司机疯狂飙车一般,提心吊胆,直冒冷汗。 
    面前,彗核已经占据了少半个天空,正从四面八方兜上来迎接它们。而周围的碎块也增加到了极限。不过,仍然有足够多的空间令他们可以向前驶去。 
    “杨帆,飞船调转一百八十度,开动尾部火箭。”李志命令。 
    “飞船开始调头,调转结束,尾部火箭开动。”杨帆边操作边回答。 
    飞船把尾部转向彗核,淡青色的火焰从发动机的喷口喷出,随着飞船的向心自转,在前方形成了一个近千米长的圆锥,足以扫清前进道路上不大的碎块,为飞船打开一条通路。同时还起到减速作用。 
    “四十公里外就是彗核了。”江涛兴奋地报告:“计算机已经制作出彗核局部简明图形。这里有一个小平原,我们可以靠上去。” 
    江涛的报告声刚落下,飞船便滑过了最后一层碎片云,面前豁然开朗,不仅没有冰块和岩石,甚至也没有云雾。一个由冰雪构成的世界呈现在前方。刚才青龙号遇到的那些气体和冰块都是被阳光从彗核的向阳面剥离下来,并在阳光的压力和太阳风的“吹拂”下飘过来的,所以一旦避开了直射的阳光,也就遇不到这些东西了。 
    在他们面前,是一个光彩夺目的庞大宝石。如此璀璨的天象,令每个人心头激荡不已。数千年来,无数代人渴望了解星空奥秘,不正是因为期望着看到这样眩目的奇景吗? 
    “天啊,这真是彗核的背面?”耀目的亮光令田丽不得不眯起眼睛观看面前的景色。 
    “确实是背面。”江涛解释道:“周围的彗云反射阳光,再由彗核表面的冰层折射出来。不过你看,下面的陆地虽然光线充足,但很平静,没有物质喷发的迹象。说明它确实是彗核的背阴面。” 
    随着飞船越来越靠近彗核,飞船的四周,由冰组成的地平线徐徐上升,吞没了一片又一片宇空。江涛和田丽望着神秘的彗核表面,嘴大张着合不拢。也许今后几十年间,他们都是惟一亲眼看到彗核表面的人类。 
    “关掉尾部发动机,关掉姿控火箭。进入静止轨道。” 
    伴随着一阵轻微的震动,飞船静静地停了下来。 
    在这之前,对于登陆彗星的步骤,宇航员们曾经作过讨论。大家都认为四个人应该分两批进行。但是对于谁参加首批登陆意见却并不一致。李志认为,首批登陆的人数应为两人,另外两个留守在飞船上,如果在登陆过程中遇到什么意外情况,留在飞船上的两个人中可以派出一个,驾驶备用艇前去救援,另一个人继续留在飞船上准备接应。 
    杨帆是驾驶员兼机械师,首批登陆人员中必须有他。至于另外一名人员,田丽和江涛都争执不下。田丽是生物和化学专家,她想在登陆过程中详细测试彗发成分。而江涛则想在登陆过程中对彗发和彗核进行天体物理学方面的观测。另外,虽然登陆艇和备用艇的外形相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