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清七十年-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3) 孙文提出这口号是在一八九四年。《兴中会》创立之时。从魏源到孙文,西化发展,阶段分明。
  (14) 杨衢云(一八六一~一九〇一)、谢续泰(一八七二~一九三七)等,于一八九二年三月十三日在香港成立之「辅仁文社」实早于「兴中会」二年。后两会会员以旨趣相同, 会员背景相同。于一八九五年二月在香港合并,会名沿用后者,以其名称更富政治革命性。而「伯理玺天德」(「总理」或「总经理」)一职。则由杨衢云担任,可能因为杨在香港居住较久,会中友好较多之故。亦有史家认为两会合并后之第一任「总理」为黄咏商,众说各异,文献难考。但是他们这批在海外定居的小华侨和留学生政见之一致,则是不争之议。斯时国内知识界尚无此构想也。
  (15)亚当?史密斯完成此书于一七七六年,美国独立之年也,允为近代「自由贸易」之始祖,而「自由贸易」者,自由贸易于诸民族国家之间也。
  (16)美国独立前为「英国殖民地」,今日五十州之北美合众国为说英语的多民族国家。
  (17)十九世纪末时,诸欧洲民族国家之成长与争雄,实促成现代历史上「民族主义」的滥觞时代,尤其是德、意两国之统一,及其民族英雄腓特烈大帝、俾斯麦、马志尼、加富尔等之传奇故事,以及《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民族主义小说均脍炙人口,俨然时代精神也。
  (18)首受西欧民族主义影响而崛起的「有色人种」当为日本、孙中山时代之中国、凯末尔时代之土耳其,以及甘地、尼赫鲁时代之印度。各种民族主义运动,原是一脉相承的,与后来的社会主义运动,颇有相似之处。
  (19)我国史书上以迷信煽动农民暴动的事件,累见不鲜。黄巾、白莲教皆其著者,但是西洋史上之宗教战争在中国史上则绝无仅有,有之,洪、杨所领导的「拜上帝会」,则为唯一的一宗。洪、杨于十九世纪「民族主义」滥觞之时,搞反民族主义的暴动,不识时务,不谙国情,终被扑灭。今日卫道最力的钱穆教授便一再指出:曾、左、李、胡之对洪、杨,非忠于异族也,保卫华夏之「道统」也。见钱穆著《国史大纲》(商务,一九四八年版)页六三四。
  (20)洪、杨极盛时,拥众数十万,占地七、八省,典章文物、文武百官齐备,俨然一朝廷也,而孙中山先生在辛亥前所领导的所谓十次起义,用当前的术语来说,只可说是一种「恐怖主义」,和今日一些阿拉伯团体所搞的反帝国主义运动大同小异。就以他和杨衢云共同领导的一八九五年广州起义为例,他的原计划只是以二、三十人攻督署,二三十人攻「旗界」,「任务已完成的队伍则分头放火,以壮声势」等等。(参见冯自由著《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及吴相湘著《孙逸仙先生传》上册页一二六)。孙公何以要搞这希望甚微而牺牲至大的恐怖主义呢?那就是因为他坚信,革命党只要有个立足点,则全国便会闻风响应(参见孙文于一九〇七年致南洋同志筹款信函,《国父全书》页四〇一及以后诸篇)。后来果然民军一占武昌,而各省响应矣,斯「天父天兄」所不能也。
  (21)参考柏杨版《资治通鉴》第二册,或司马光原著卷一。
  (22)忆三〇年代之初,笔者读中学时,曾闻一国文老师谈北伐故事。他说北伐军有政治部在街头贴标语,军阀孙传芳在南京仿行之。渠时为大学生,回忆说:「一看孙传芳的标语,就知道孙某非垮不可。」十余年后,笔者竟然也做了中学文史教员,想不到竟发生相同感触。甚矣,口号之力也。
  (23)辛亥革命前之「驱除鞑虏」口号,虽甚有力,却极不公平,叶赫那拉氏,事实上为汉文化中之女主也,与鞑虏何干,载湉(光绪)、溥仪(宣统),汉文化皇朝之末代帝王也,也不可以异族视之。所以这一口号,辛亥一过即烟消云散。汉民族毫无歧视满族之遗恨。然此一口号有革命功勋,亦列宁所谓「煽动」与「宣传」有别也。
  (24)辛亥之前,原有「共和」与「君宪」之争。辛亥之后。纵原保皇党如康、梁亦不再言君宪。共和迨为国人公认之定制。「洪宪六君子」只是不识时务之书生。
  (25)参见张朋园《梁启超与清季革命》第四章。梁原为保皇党之主将,然戊戌之后,亦倡共和。其终与孙文仳离者,个人因素远甚于政治信仰也。
  (26)孙日新、杨衢云于一八九五年合作,即已采「美国模式」。二人相争之伯理玺天德一职位,即为美国名词,参见注(14)。一九〇四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之时。美国三权分立之形式及精神均至显明。孙任行政曰「总理」,即伯理玺天德或总经理也。邓家彦任司法曰「判事长」,汪兆铭任立法曰「议长」,即是仿美国模式。见《革命文献》(台北,党史会编,一九五八)第二辑页二~一〇。吴相湘教授也认为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时,入盟书所谓「创立合众政府」,就是以美利坚合众国作典范。见《孙逸仙先生传》上册页一一六。
  (27)「国民运动」或译为「人民运动」(Populist Movement)为十九世纪末叶美国资本主义疯狂发展时期,备受损害之农工大众之自卫运动。其指导思想始于亨利?乔治。乔治出身于工农阶级,未受很多正式教育,凭一己之观察与经验,著《进步与贫困》一书(一八七九),提出土地法、单税法等近乎社会主义的构想,一时风靡。一八九二年乃有工农组织之「人民党」(People's Party)出现,俨然当时美国之第三大党。影响于后来美国之政治改革甚巨。至十九世纪末,由于另二大党亦并采工农政策。加以经济发展,贫困减少。人民党乃因党员渐次为两大党吸收而式微,终至消灭。论者因谓美国之社会主义盛于十九世纪之末季至二十世纪,资本主义改良之后,社会主义已成过时货矣。
  (28)孙中山先生的「平均地权」思想,最先显然是受亨利?乔治之影响。目的是对付都市经济急速发展的「炒地皮」商人。中山目击在五口通商后,上海地价涨出万倍(见《国父全集》,台北,党史会编,一九六五,第一册页一四〇),而伦敦尤过之。笔者按:今日台北、香港、新加坡及北美洲大都市之华裔富商多半为地产商,据美国新闻界统计,今日华人富商拥资在美金一千万以上者,香港一地即达两千五百人之多,亦泰半为地产商。孙逸仙——青年华侨也,遍游海外,为救国筹款,往往贫无立锥,当身为同盟会总理之时,犹不得不在华侨餐馆打工,以图一饱,而接触之富商巨贾则洋钱乱滚,此触目惊心之现象,使孙氏深服亨利?乔治之言,而有照价纳税、涨价归公、土地国有、「外国有种单税法,最为可采」等等之言论。(见民国元年六月在广东之讲演,《国父全集》页四九一~四九二);「民生主义」之精义亦见乎此。晚年搞「工农政策」、「土地政策」,遂专注于农民的「耕者有其田」,成为后来中共土改之张本。中山早年之说,与晚年所行,重点显有不同,他非经济学家,更非经济史家,其所倡导的土改政策,具有高度的革命煽动性,而非解决经济问题的根本办法。
  (29)见《胡汉民自传》,载《革命文献》第二辑页一四;何香凝著,载《回忆与怀念》(北京,北京出版社,一九八二)页八。
  (30)梁启超便认为,土地国有政策将使「游荡无赖子将利用军兴机会,尽夺富人财产」,而使天下大乱。见张朋园前书页二四四,引《新民业报》第七十五号。
  (31)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的「武昌起义」。事实上是「共进会」发动的。而共进会则是由松懈的原同盟会会员(多为华中各省人)分裂出来的。活动分子多为当时华中一带革命运动的成员和骨干。他们对「驱除鞑虏」、「建立民国」都无异议。惟对「平均地权」这一条无认识,亦无信念。所以共进会于一九〇七年在东京成立时,把同盟会誓辞中「平均地权」的顺口溜改为「平均人权」。但是平均人权究是什么意思,大家就各就所好了。关于共进会中之争议,诸家报道甚伙,参见《孙逸仙先生传》上册页六六八~六八一。
  (32)关于同盟会时期之美国倾向,见注(26)。至于民初之中国政治制度,除直接民选之外,几乎全部抄袭美国之三权分立制,参见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