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军事史-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夷为平地,以杀一儆百,挫败了汉尼拔的战略。 

         此时,罗马在战火中,已培育出一位卓越的青年军事家,即小西匹 

    阿(公元前236—前184)。他极有将才,依蒙森评价,他有一种特殊动 

    人的魔力,“好像是一个闪耀发光的光圈一样”,他沉着冷静、待人热 

    忱、精于算计、信心坚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追随着智慧的领导”, 

     “有一种纯正先知者的本质”,“在行动上有王者之风……他是一位优 

                                                  ① 

    秀的军官和一个精炼的外交家”,深得人心 。他善于学习,从汉尼拔那 

    里不仅学到了战争艺术,也学会了治军本领。公元前210年,领兵出征 

    西班牙,次年,乘敌军分散,突袭新迦太基城,普施仁政,很快得到西 

    班牙的民心,站稳脚根。 

         西班牙守将、汉尼拔之弟哈斯杜路巴尔(?—前207)丢失西班牙后, 

    应汉尼拔之请,领兵越阿尔卑斯山增援意大利。公元前207年春,兵抵 

    波河流域,连同新募的高卢兵,共4。8万步兵、8000骑兵,与罗马两个 

    军团相持。哈斯杜路巴尔派人送信给汉尼拔,以期联合行动。此时汉尼 

    拔尚在意大利南部宿营过冬,罗马执政官尼禄和弗拉卡斯率4万步兵、 

    2500骑兵专门监视他。尼禄因其部下截住了送信兵,知悉迦太基军的计 

    划,便决定留弗拉卡斯继续监视,他本人则领7000精兵秘密火速北上, 

    增援己方的两个军团。哈斯杜路巴尔见敌援军赶到,遂决定先避其锋芒, 

    于尼禄到达当夜,兵退美陶鲁斯河谷,不料向导逃走,为寻找道路费了 

    许多时间,终被罗马人发觉,全速追上,将之包围。哈斯杜路巴尔被迫 

    决战,布阵如下:中央为利古里亚人,其前面有战象,西班牙人居右, 

    高卢人居左。罗马方面,尼禄军对敌左翼,另两个军团分别与敌中、右 

    军相对。首先冲锋的是西班牙人,接着利古里亚人也卷入战潮。西班牙 

    人久经沙场,熟悉罗马战法,利古里亚人也是一个顽强好战的民族,攻 

    杀激烈。此时,尼禄所率的右翼因地形影响,尚未交战,见左方战事剧 

    烈,遂留少数兵力牵制敌之左翼,亲自率主力绕过己方两军团的后面, 

    直袭敌军右翼,逼其向中军退却。哈斯杜路巴尔见败局已定,孤身杀入 

    敌群,最后战死。是役,迦太基方面损失不下一万,罗马阵亡者约2000。 

    会战结束当夜,尼禄率军火速回师,6天后回到汉尼拔前面的阵地。此时, 

    汉尼拔尚不知悉此会战。 

         美陶鲁斯战役是罗马的一次空前大捷,它恢复了罗马人的信心,战 

    争主动权开始转到罗马手中。汉尼拔方面,虽然他的大名仍令罗马人谈 

    虎色变,但外援无望,西西里、西班牙尽失,结盟战略失败。至公元前 

    205年,身陷意大利南端一隅之地,处境艰难,再无取胜希望。 



          (4)撒马战役 

         公元前205年,小西匹阿回到罗马,劝罗马出征非洲,以迫使迦太 

    基召回汉尼拔。元老院采纳了此建议,任命他为远征将军。次年,他率 

    领52艘战舰、400只运输船和2。5万士兵在乌提卡附近登陆,通过外交 

    手腕得到同盟者努米底亚人的支持,该族首领马西尼沙为他提供了几支 



① 蒙森:《罗马史》;转引自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第127 页。 


… Page 46…

宝贵的骑兵。随即战于乌提卡城郊,他采用夜袭战术,歼敌4万,生俘 

5000。不久,他在罗马历史上首次使用骑兵冲锋,大破迦太基和另一支 

努米底亚人组成的援军,使迦太基丧失了骑兵来源地与粮食供应地。迦 

太基情势危急,便决定求和,同时召汉尼拔回师。 

     公元前203年6月,汉尼拔率军登船回国,尚有1。5~2万士兵。他 

回国后,开始招募骑兵,这个行动使迦太基人精神大振,拒绝批准和约, 

并拘禁罗马使臣。翌年,小西匹阿诱使汉尼拔进入撒马会战。这是一片 

开阔地,迦太基人在此缺乏水源,而罗马则可利用其骑兵优势。汉尼拔 

见势不利,便请求和,小西匹阿拒绝,只得列阵开战。在素质和训练方 

面,汉尼拔军远处劣势,故布阵带有冒险性。当时他的部队由三部分组 

成:其嫡系远征军、迦太基城防军以及临时招募的非洲兵,前二者战斗 

力强,而后者则靠不住。因此,他将城防军置于最前线,配以利古里亚 

人和高卢人的辅助队;非洲兵为第二线,他自己率领总预备队,构成第 

三线。在一线前面,布置了80头大象。2000骑兵置于两翼,迦太基人居 

右,努米底亚人居左;由于骑兵太少,他无法再施迂回至敌军的两侧翼 

的坎尼战术了。其计划的正面突破,这是一场赌博,成败关键在于大象 

队,如大象听话,则乱正面之敌,这既可使一线出击有利,又可使二线 

新兵士气顿增,最后,凭借第三线精兵作决定性打击。罗马方面,小西 

匹阿仍是传统的三线阵法,不过稍有改变,将第二、三线各中队与第一 

线各中队对齐,使方阵产生许多通道,以让敌方战象通过。他本人率老 

兵组成第四线。意大利骑兵居左,马西尼沙所率的努米底亚骑兵居右。 

     据波利比乌斯记载,会战由两方的努米底亚骑兵开始,同时汉尼拔 

命战象冲击,但由于受到罗马人号角齐鸣、惊天动地的惊吓,左翼大象 

调头后冲,致使己方的努米底亚骑兵大乱,马西尼沙乘机率骑冲击,很 

快将敌赶出战场,并开始追击。中央大象虽然冲进罗马方阵通道,却很 

快被制服。接着意大利骑兵击溃了迦太基骑兵,并猛烈追击。骑兵追出 

战场后,双方步兵开始短兵相接。最初,汉尼拔一方占了优势,但由于 

第二线未能支援,致使一线逐渐后退并终于向后逃跑,为了夺路,与第 

二线自相砍杀。罗马的一、二线兵相互配合,向前推进,紧逼着他们向 

第三线退却。由于汉尼拔的第三线拒绝让路,他们便绕过侧翼,落荒而 

逃。此时战场景象十分凄惨,尸骨堆山,血流遍野,小西匹阿命令清扫 

战场,以便作最后攻击。他将一线士兵撤到两翼,命二线与三线士兵以 

密集队形前进,与汉尼拔的第三线进行最激烈的苦战,由于双方数量、 

精神、勇气、兵器大体相当,故战事迟迟不决,双方都发挥出最大的勇 

气,奋力拼杀,互不相让。如果仅此相拼,汉尼拔尚有获胜希望,但在 

此紧要关头,马西尼沙追击逃卒的骑兵赶回战场,从后面冲锋,致使迦 

太基军彻底失败,汉尼拔率少数骑兵逃走。是役,罗马方面战死1500人, 

迦太基则在2万以上,还有同样多的人被俘。迦太基兵败投降,被迫订 

立和约:放弃非洲以外的全部领土,除保留10艘船舰外其余悉交罗马, 

50年内赔款1万塔兰特,非经罗马允许不得与任何国家开战。第二次布 

匿战争结束。 

     撒马战役决定了西地中海的统治权,它使罗马人跨出了意大利的门 

槛,走上了支配整个地中海区域的通途。此后的50余年里,它不断东征, 


… Page 47…

                       ① 

     两次马其顿战争 的胜利使它获得了希腊的统治权;公元前192—前190 

     年发动的叙利亚战争使它夺取了小亚细亚和色雷斯,迈出了东侵西亚的 

     步伐;至公元前149年,罗马鉴于迦太基的经济复苏,惧其东山再起, 

     悍然发动了以强凌弱的“帝国主义战争”,即第三次布匿战争,经三年 

     鏖战,彻底毁灭了迦太基。至此,罗马已成为东起小亚、西抵大西洋、 

     横跨地中海的霸国。 



                               5。汉尼拔战略战术得失 



          汉尼拔率卒不及三万,面对十数倍于己之敌,纵横意大利半岛16载, 

     所战皆捷,使罗马人闻风丧胆,这不能不归功于其战术天才。他善于学 

     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