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军事史-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头刺激得发了疯,不停地左奔右突,横冲直撞,践踏破坏,不遗余力”。 

     马其顿部队有回旋余地,“大象冲来,他们就退;大象一逃,他们就追。 

    一直不断地用标枪投射它们。”而印度部队却与此相反,他们夹在大象 

    之间,受的伤害更大。当大象精疲力尽、缓缓后退时,亚历山大令骑兵 

    将其围住,同时令步兵重整密集方阵进攻,结果,印度骑兵几乎全军覆 

     灭,步兵也伤亡惨重。战斗中,波罗斯表现很出色,“他不但是一位统 

     帅,而且也是一名勇猛的战士,”“只要哪怕还有一部分部队仍在坚守 

                                                ① 

     阵地继续战斗,他本人也继续英勇战斗”,不过最后,他终于被迫投降。 

     此战,据阿里安记载,印度步兵阵亡者近2万,骑兵约3000,战车全部 

    被毁,幸存大象全部被俘;马其顿方面,步兵战死者约80人,骑兵约230 

    人。 

         海达斯皮斯河战役的最大特点是象战,这亦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 

    大的一次象战。亚历山大于此一役,打了他平生战术运用最为卓越的一 

    仗。征服波罗斯国后,亚历山大继续东侵,占领了一些土地,但由于士 

    兵久离故国、厌战情绪与日俱增,只得班师西归。不过,他已征服了印 

    度河流域,并驻军留守。 



          (3)孔雀帝国的战争 

         亚历山大撤军后,西北印度局势动荡,反马其顿的起义时有发生; 



① 马俊达:《古代印度军事制度》,第66—68 页。 

① 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第175—176 页。 


… Page 73…

     而东印度的难陀王朝,由于横征暴敛,统治亦不稳定,人民起义不断。 

                                                                        ① 

     因而,整个印度北部一片混乱。此时,出身卑微的旃陀罗笈多在一代谋 

     士考底利耶的辅佐下,乘机崛起于乱世,从各地招募军队。据《政事论》 

     记载,他招募的队伍由五种人组成,即强盗和匪徒、蛮人、有组织的行 

     劫匪帮、森林居民、最英勇的武士宗族部落。他以这支队伍起家,很快 

     成为义军首领,较顺利地打败了马其顿驻军,占领了印度河流域及其以 

     东的大片土地。约公元前324(或前321)年,他在西北部自立为王,而 

     后又兴兵东征,推翻了难陀王朝,建立了孔雀王朝(公元前324或前321 

    —前187)的统治,公元前317年,马其顿驻军全部撤离,从而统一了北 

                                             ② 

     部印度。公元前305年,塞琉古王国 力图恢复对印度河流域的统治,侵 

     入印度,旃陀罗笈多与之进行了两年的战争,详情无记载,仅知战争于 

     公元前303年以印度胜利而告终。根据双方和约,孔雀王朝取得了印度 

     河流域以西直至今阿富汗的部分地区;作为报答,回赠战象500头。 

          约公元前297年,旃陀罗笈多去世,其子频头沙罗 (约公元前297 

    —前272)即位。关于此人,除了他的名字外,其他几乎一无所知,但从 

     其绰号“歼敌者”来看,他在开疆拓土方面可能有所贡献。至其去世时, 

     孔雀帝国的版图已扩张到德干高原,整个印度半岛仅东海岸的羯 (jié) 

     陵伽及南端的几个部落尚未臣服,后由其子阿育王完成。 

          阿育王(约公元前269—前232)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年青有 

     为,曾被其父两度任为总督,平服过■叉始罗的叛乱。他即位之初极为 

     暴虐,据佛教文献的夸张记载,曾残杀同父异母兄弟99人,诛杀500大 

     臣、500婇女,并设人间地狱。其主要战功是征服羯陵伽,完成了印度半 

     岛的统一,将帝国带入了极盛时代。在孔雀王朝统治前期,羯陵伽是一 

     个独立国家,海外贸易发达,经济富庶,军事力量亦较为强大,拥有步 

     兵6万,骑兵1000,战象700头。阿育王即位的第八年,起倾国之师大 

    举进犯羯陵伽。这是印度古代史上规模最大、也最有影响的一次大战, 

     可惜其详情无史料记载。此战使羯陵伽受到了空前的浩劫。据阿育王13 

     号摩崖诏令记载,他“从那里掠走的人数是十五万,在那里有十万人被 

     杀,并有许多倍于此的人死亡。”① 

          羯陵伽战争标志着孔雀帝国武力扩张时代的结束和文治时代的开 

     始。据说,阿育王对此战所造成的灾难深感悔悟,皈依了佛教,以佛法 

     治国,从而使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在其第13号摩崖 

     诏令中说:“征服羯陵伽国以后,天爱善见王 (即阿育王)便专心致志 

     地热衷于正法的义务,渴求正法,并在百姓中灌输正法。这是由于天爱 

     善见王对征服羯陵伽深感悔恨的缘故。在征伐一个独立国家的过程中, 

     必然要出现屠杀、死亡和人们的流放,对此天爱善见王感到无限的痛苦 

     和悲伤……。天爱善见王现在认为,通过正法赢得的胜利,才是最高的 

    胜利……。凡是利用这种方法取得的胜利,到处都能洋溢出一种称心如 



①  Chandragupta 一词之音译。据说他出身于乡村一个养孔雀的家族,故称其建立的王朝为孔雀王朝。 

② 亚历山大死后,他建立的帝国三分,其部将塞琉古 (Seleucus,公元前305— 前280 年在位)控制西亚, 



建立塞琉古王国 (公元前305— 前64)。 

① 《世界古代及中古史资料选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第140 页。 


… Page 74…

                                                                  ① 

     意的气氛,无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会如此。” 阿育王之所以改变 

     政策,与其说是真心奉佛,不如说是当时四宇平服之故。但以文治取代 

     武功,是值得肯定的。不过,阿育王后期奉佛,显得过于虔诚,不但本 

     人奉法忌武,还诏令子孙后代采取“忍让政策,”这必然导致忽视武备 

     的加强。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摩竭陀帝国的尚武精神,随着羯陵伽战 

     场上的最后一声哀鸣而消失。阿育王放弃了祖传的军国主义而发扬正法 

                                                                 ② 

     取胜的政策,它必然会严重削弱帝国的军事实力。”有的学者进而认为: 

      “羯陵伽的征服标志着孔雀王朝政治势力衰弱的开始。由于羯陵伽战争 

     的杀戮而在阿育王心灵上所产生的变化,引起了孔雀帝国政策上的革 

     命。正如所有热衷于宗教而放弃政治谋略的国王一样,阿育王为外族征 

                                ③ 

     服印度铺平了道路。”的确,阿育王死后,孔雀帝国便很快衰落了。究 

     其原因,若单从军事方面而言,以上所论不无道理。 



                               3。《政事论》的军事思想 



            《政事论》是古代印度一部重要的著述。传统认为它是孔雀王朝的 

     开国功臣考底利耶所著,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末3世纪初。另有些学者 

     认为,该书非考底利耶所著,其成书较晚,或云公元1世纪、公元3世 

     纪,乃至公元7世纪始成书。但该书的核心部分写于帝国初期,是研究 

     孔雀王朝时期社会状况的珍贵史料。全书15卷,论及政治、经济、法律、 

     外交、军事等内容,中心是讨论治国安邦之策。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 

     是一部军事著作,因为它不仅讨论了兵制、兵种、编制、薪俸、兵器、 

                                                                      ① 

     防御设施等问题,也含有较丰富的军事思想,简介如下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