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7-黄帝内经素问-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咸 之。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 
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帝曰∶善。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 
少,异用也。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 
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 
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 
君二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 
以急,急则气味浓,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 
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小则 
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 
其病也。帝曰∶善。病生于本,余知之矣。生于标者,治之奈何?岐伯曰∶病反其本,中标之病,治反其本, 
中标之方。帝曰∶善。六气之胜,何以候之?岐伯曰∶乘其至也,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 
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 
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风气 
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所谓感邪而生病也。乘年之虚,则邪甚也。失时之和,亦邪甚也。 
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于邪,则病危矣。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帝曰∶其脉至何如?岐伯曰∶厥阴 
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 
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 
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 
帝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岐伯曰∶气有 
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 
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帝曰∶脉从 
而病反者,其诊何如?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帝曰∶诸阴之反,其脉何如?岐伯曰∶脉 
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 
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正顺也。若顺,逆也。故 
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 
顺,正行无问。此之谓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未 
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经。此之谓也。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 
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帝曰∶胜复之变,早晏何 
如?岐伯曰∶夫所胜者,胜至已病,病已愠愠,而复已萌也。夫所复者,胜尽而起,得位而甚,胜有微甚, 
复有少多,胜和而和,胜虚而虚,天之常也。帝曰∶胜复之作,动不当位,或后时而至,其故何也?岐伯曰∶ 
夫气之生,与其化衰盛异也。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 
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故《大要》曰∶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斥 
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此之谓也。 
帝曰∶差有数乎?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帝曰∶其脉应皆何如?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脉要曰∶ 
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四塞。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涩甚曰病,数甚曰病,参见曰病,复见 
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故曰∶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夫阴阳之气, 
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此之谓也。帝曰∶幽明何如?岐伯曰∶两阴交尽故曰幽,两阳合明故曰明,幽 
明之配,寒暑之异也。帝 
曰∶分至何如?岐伯曰∶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帝曰∶夫子 
言春秋气始于前,冬夏气始于后,余已知之矣。然六气往复,主岁不常也,其补泻奈何?岐伯曰∶上下所主, 
随其攸利,正其味,则其要也,左右同法。大要曰∶少阳之主,先甘后咸;阳明之主,先辛后酸;太阳之主, 
先咸后苦;厥阴之主,先酸后辛;少阴之主,先甘后咸;太阴之主,先苦后甘。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 
气。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 
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 
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帝曰∶愿闻病机 
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 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 
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 
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 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 
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 
致和平。此之谓也。 
帝曰∶善。五味阴阳之用何如?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 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帝曰∶非调气而得者, 
治之奈何?有毒无毒,何先何后?愿闻其道。 
岐伯曰∶有毒无毒,所治为主,适大小为制也。帝曰∶请言其制。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 
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 
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 
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 
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 
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帝曰∶善。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 
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 
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 
则治主病。帝曰∶善。火热复,恶寒发热,有如疟状,或一日发,或间数日发,其故何也?岐伯曰∶胜复之气, 
会遇之时,有多少也。阴气多而阳气少,则其发日远;阳气多而阴气少,则其发日近。此胜复相薄,盛衰之节, 
疟亦同法。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 
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 
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 
也。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 
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谓也?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下三品之谓也。帝曰∶ 
三品何谓?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帝曰∶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