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7-黄帝内经素问-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 
成,神乃自生。帝曰∶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 
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 
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 
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 
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 
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 
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 
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 
地之精气,则死矣。 

卷第三
五脏生成篇第十
属性: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 
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是 
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 而唇揭;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 者死,赤如 血者 
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 
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 
如以缟裹栝蒌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 
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 
四肢八溪之朝夕也。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 
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诊 
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 
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 
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腹满 胀,支膈 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 
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 
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 
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 
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 
之。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 
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 ,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黄脉之 
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黑脉之至也,上 
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 
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 
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卷第三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属性: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 
闻其说。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 
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 
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 
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 
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 
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 
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 
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 
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灵兰秘典论∶膻(徒旱切)廪(力稔切)瘠(音籍)瞿(音劬) 
六节藏象论∶僦(即就切)溲(所鸠切,小便也) 
五脏生成论∶胝 (上丁尼切,下侧救切) (音苔) (芳杯切) (音顽,又音君)隧(音遂) 
颃(胡浪切)颡(苏朗切)系(奚帝切)颧(音权) (去鱼切) (音虞) 
五脏别论∶ (音巡)恶(音污) 

卷第四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属性: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 
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 
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 
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 
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 
来。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 
故灸 者,亦从北方来。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 
而食 。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中 
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 
跷者,亦从中央出也。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卷第四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属性: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 
不愈,何也?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 
此恬 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 
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 
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帝曰∶善。余欲临病患,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 
先师之所传也。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 
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 
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 
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 
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 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 
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 
病复起。帝曰∶愿闻要道。岐伯曰∶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倒行,标本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