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755年中国盛衰之交 作者:吴蔚-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突厥就此被太宗从地图上抹去,大唐军功盛极一时,国威远播四方。慑于大唐天威,〃西北诸蕃,咸请上(指唐太宗)尊号为天可汗〃(《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天可汗〃称号的来历。 
                
        自隋朝以来,突厥一直是西北的强国。李靖等人灭了东突厥,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而且也洗刷了高祖与太宗曾经向突厥屈尊的耻辱。因此,太宗颇有感慨地说:〃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来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耻其雪乎!〃(《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太上皇李渊也欣喜万分,特地在凌烟阁设宴庆祝。李渊一时兴起,还亲自弹起了琵琶,太宗也闻乐起舞。欢宴一直持续到深夜。 
                
        颉利可汗被押到长安献俘后,太宗并未加害,反而优待有加。颉利可汗住不惯房屋,经常住在自己设置的帐篷中,心情也非常不舒畅,常与家人相对哭泣。太宗为了安抚他,以虢州(今河南灵宝)糜鹿很多,可以射猎,便委任颉利为虢州刺史,颉利没有接受,太宗又以他为右卫大将军,赐给很多良田。贞观八年(634年)正月,颉利可汗病死长安,追赠归义王,谥曰〃荒〃,太宗命突厥人按照突厥风俗将尸体焚烧后下葬。 
                
        东突厥灭亡后,唐朝将大量突厥降众安置在内地,保持了他们的部落和习俗,又在颉利故地设都督府和都护府。一直陷在突厥军中的隋炀帝皇后萧氏和幼孙杨道政被李靖接回长安,太宗经常将萧氏召入后宫,让她谈一些隋朝的故事。 
                
        唐初,西突厥势力极盛,〃北并铁勒,西拒波斯,南接罽宾……控弦数十万,霸有西域〃,对唐朝形成严重威胁,并阻碍着中西商业交通。从太宗起,唐朝就开始了打通西域的斗争。贞观年间,降吐谷浑、平高昌、讨焉耆、征龟兹,西域震骇,中西商路复通。 
                
        此时西突厥首领为阿史那贺鲁,当年突厥内讧失败后归附了唐朝,受封左骁卫将军,参与征龟兹之战。太宗死后,突厥开始复兴,阿史那贺鲁听说新皇帝高宗懦弱,远不及太宗英武,立即起了异心,数次骚扰掠夺西域,与唐为敌,并自号为〃沙钵罗可汗〃。唐军力战多年,终于逐个击破西突厥的联盟或附属各部,形成孤立之势。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唐将苏定方统军出征,兵分南北两路,合击阿史那贺鲁。经过激烈的战斗,西突厥军大败。此时,天气骤变,开始飘降鹅毛大雪。片刻,雪深达二尺。唐军士气高昂,踏雪追击。阿史那贺鲁慌乱中跳入伊犁河,逃往石国(今塔什干)。后被当地人擒获,送与唐军。西突厥自此灭亡。 
      
        平定西域及西突厥后,唐朝设置了〃安西四镇〃,下辖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又设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以天山为界,分别向西统辖西突厥故地及西域各部、各城邦。至此,突厥再也不可能深入中原腹地,唐朝的致命威胁消除了。 
                
        太宗虽然对突厥用兵,但却很注意民族关系,不轻易用兵,采取了〃偃武修文,中国即安,四夷自服〃的政策。他派遣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松赞干布,为汉藏两族间的友好交往开了先河。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自任吐蕃赞普(国王)后,以逻娑(拉萨)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新政权。吐蕃国势蒸蒸日上,称雄雪域高原,威慑着周围的小国,泥波罗(今尼泊尔)国鸯输伐摩国王甚至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尺尊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以此来换取和平。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并不是一帆风顺,和好的同时也伴以矛盾、冲突,甚至兵戎相见,也发生过大的军事冲突。不过,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贞观八年(634年),他主动遣使入贡。当时唐朝正准备出兵征讨吐谷浑,希望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太宗非常高兴,特意派冯德遐为使者,带着国书和礼物到吐蕃抚慰。 
                 
        当时不少边疆少数民族首领都向唐朝请求通婚,唐朝公主下嫁是非凡的荣耀,太宗曾将皇妹衡阳公主许配给突厥都布可汗阿史那社尔,将弘化公主下嫁给吐谷浑可汗诺曷钵。松赞干布也希望与唐朝结亲,他派使者跟随冯德遐入朝,〃多赍金宝,以奉表求婚〃。太宗经过慎重考虑,没有同意。 
                
        吐蕃使者没有完成求婚的使命,回去后又不敢说是唐朝不许婚,怕伤了松赞干布的自尊。恰好吐蕃出使唐朝时,吐谷浑可汗诺曷钵也到长安朝见,吐蕃使者便编造谎言,把罪责推到诺曷钵可汗的头上,说他刚到唐朝时,唐朝待他甚厚,而且许婚,只是由于吐谷浑可汗到后,从中离间破坏,婚姻才未成。松赞干布大怒,立即发兵进攻吐谷浑。诺曷钵可汗莫名其妙地遭到一场兵灾,无力抵挡,逃到青海湖以北,其子民和牲口多为吐蕃所掠。松赞干布又乘胜攻破党项、白兰(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 
                
        松赞干布觉得唐朝廷不肯下嫁公主,是因为不重视自己,为了炫耀武力,又发兵攻打松州(今四川松潘),还派人威胁唐朝说:〃如果不把公主嫁给我,我就带兵打到长安。〃结果被唐军所败。 
                
        松赞干布退兵后,派相国禄东赞为使者,入唐谢罪。禄东赞带着嵌有朱砂宝石的金甲作为礼物献给太宗,再次表示求婚的诚意。太宗考虑到吐蕃是西陲的强国,为了确保边境的安宁,没有计较松赞干布之前的侵犯,并答应考虑通婚的请求。 
                
        贞观十四年(640年)十月,松赞干布再次派遣相国禄东赞到长安,向太宗献黄金5000两,以及数百件珍宝做聘礼,请尚公主。太宗终于答应以宗室女子文成公主(一说是江夏王李道宗亲女)出嫁吐蕃。 
                
        禄东赞逗留在长安期间,多次受到太宗召见。太宗见他聪明机智,很是喜欢,想将琅玡公主外孙女段氏许配给他为妻。不料禄东赞上奏说:〃国中已有妻室,不可遗弃,况且这次是为赞普迎亲,赞普还未会见公主,自己怎能先娶?〃禄东赞的深明礼义反而赢得了太宗更大的信任。 
                
        次年(641年)初,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十分高兴,亲自带人马来到柏海(今青海鄂陵湖和札陵湖)迎接,文成公主娴静文雅的仪表和学识风度令他大为倾倒。松赞干布以婿礼见李道宗,欢天喜地地说:〃我祖父未有通婚大国者,我今得尚大唐公主,当筑一城,以夸示后世。〃然后与文成公主同返逻娑。 
                
        松赞干布后来果然守诺,特地按照唐朝的样式,为文成公主建筑了城郭和宫室,这就是著名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建成之时,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曾毁于雷电、战火,后来经过两次修建,才形成现在的规模。布达拉宫主楼13层,高117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气势磅礴。布达拉宫中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如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禄东赞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一路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抵达逻娑时受到热烈欢迎的场面等。这些壁画构图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艳。 
           
        当时,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无佛。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她携带了佛塔、经书和佛像入蕃,决意建寺弘佛。她让山羊背土填卧塘,建成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成为后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称〃长庆会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现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着的一尊释迦牟尼塑像,是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请来的。大殿两侧的配殿内,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动。 
                
        后来,文成公主又修建了小昭寺。从此,佛教慢慢开始在西藏流传。文成公主还对逻娑四周的山分别以妙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