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4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在内部更替,文明不会遭到毁灭性打击,这个民族依然傲立于世界之林。况且还有那个未来的大监,进一步保护文明成果。后世就不会发生那么多悲惨的故事。

这个用意郑朗不会说的。

当时就与司马光做了解释。

郑氏儒学,说到底就是多元观,夫子隐隐说了多元观,但说得不多,而是片面的二元观成份居多。真正的浑沌,乃是老子的一元观。什么叫二元观,也就是片面的仁义善恶直非。

实际不可能存在的,真正存在的有善有恶,恶中有善,善中有恶,乃是一个复杂的构成。也就是多元观,但非是老子的那个一元浑沌观。不过即便在司马光面前,郑朗也不敢说夫子不对,而是善意地替夫子辨解。

为什么多元观变成二元观,一是多元实际是二元构成,二元是根本,多个二元组合,变成了多元,演化成这个世界,人性。与中国神话传说理论很相似,盘古开天地,分阴阳,渐成世界。这是能接受的理论。

但夫子着重的是治,不能一件事得说它多元,仔细分辨出无数个善与好的地方,无数个恶与坏的地方,那也别想做事了。治还是重新将它从多元转换成二元,也就是简单化。

比如制度,改革派说恢复上古制度,保守派说不能动祖宗家法,这都是狡辨,实际从古代到现在,制度已经改得面目皆非,每一个国家兴起,都有惩前代之弊,进行了制度修改。才开始的新制度,多是良性制度,不过人性有自私的一面,时间一久,会一点一滴地让它倾斜向不好的一面。有可能会变成好的一面,但这种可能性极小。

每隔一段时间对制度进行调整是对的,但不动没有事,一动必有人得益,有人受害,得益的人不作声,多是闷声大发财,受害的人便会强烈反对。比如韩绛下去对张咏之法进行调整,实施时就有许多人不满。还有就是赵匡胤有惩武将专权,导致五代更替不休,由是削弱武将权利,没有想到士大夫几十年后能将武将打压到今天光景,估计赵匡胤活着,肯定是不想看到的。

因此不能用多元观去看,而是要用二元观去看,分析实施时会带来什么影响,以及什么后果,若是八成以上是良性后果,仅是二成是恶性后果,就可以动手改制,那怕是三成恶性后果,七成良性结果,都不能动,因为人的智慧有限,谁也不知道实施下去,会发生多少意外。也就是用多元观看等分析问题,二元观来裁决。

这番对答说出来后,大家皆有些蒙。

赵顼迟疑地问:“郑公是想做什么?”

“臣是想提出一件事,用钱不是很多,收益巨大,但会死许多兵士,故臣心中一直在犹豫不决。”

“说吧。”赵顼皱了一下眉头。

郑朗所说的,正是派船队去美洲大陆寻找植物种子幼苗。

不能直接说出来,而是将很早编的那个故事,又重新讲了一遍。他在杭州时遇到一个海客,曾经因为去东边那些岛屿上做生意,这时候讲很有人相信的,毕竟脚步已经踏到了新西兰岛。

然后说这个海客因为未使用宋朝的指南针与罗盘,在大海上遭遇风暴,迷失方向,吹到大洋彼岸,在上面生活了整整二十年整。为了想办法回来,脚步遍及了大洋彼岸许多地区,看到许多新奇的粮食水果蔬菜。这些都有很多的用场,郑朗听了十分重视,用他的那种写真式的绘图方式,仔细地将原植物当着这个海客的面画出来,经过确认,郑朗将这些图纸保存,但当时船舶技术与航海业还没有那么发达,郑朗一直未说。

平安监出现创造了可能。一是供给点,供给点甚至引到新西兰岛。当然,这是他的推托说法,实际这一手是他刻意一步步推动的,不过无法说出来。二就是船舶技术,郑朗对郑和的宝船一直好奇,在郑朗种种措施与引导以及平安监壮大,船舶技术渐渐成熟。海上已经大规模出现庞大的三万石巨舰,也就是载重量达到一千五六百吨。船不大是不行的,不仅装载兵士,不大就不能带大量后勤过去,往东没有供给点,皆是茫茫无边的大洋,就是到了彼岸,也未必能获得食物。回来后船舱还要挪出巨大空间对植物移载。所以船要大,不仅要大,还要牢固,有的船小,未必不牢固。也有一些船坞尝试着造更大的船,皆失败了。能航行,可不能很好的抵挡风浪颠簸。因此郑朗琢磨着,十之八九,还不及郑和的宝船。不过在这时代,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

彼岸有太多太多他想要的东西。土豆,玉米与红薯,这三样是必不可可的。

但岂止是这三样,也不止是花生,辣椒,还有橡胶,细绒棉,以及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怕辣椒与花生找不到都无所谓,可这一样必不可少,金鸡纳树,在所谓的青蒿素技术不成熟,成本高昂的情况下,疟疾仍成为南方移民的头号杀手,金鸡纳树便能很好取代这一空白。不仅关系到南方,还有未来的那个监……

还有,可可,向日葵,地瓜,番茄,菜豆、利马豆、西洋苹果、菠萝、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西洋参,番木瓜,蕉芋,笋瓜,佛手瓜,人心果,蛋黄果,雪莲果,火龙果,等等。特别是诸多水果,会使两广变成世界水果之都,想不繁荣都不可能。尽管现在运输困难,但有办法将这些水果弄出来,比如制成水果干,与蔗糖一样,制成水果密饯。那么两广几十年后,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这些水果杂粮蔬菜药材之外,还有,一些花卉,一些观赏性的植物,不过郑朗也不知道会有什么,皆可以引进。毕竟宋朝是一个爱花爱唱歌的国度。若全部引进,会使多少人民得以就业,得以养活,会创造多少产值?

郑朗说着,将他所绘画的画,分放下去,逐一讲解其作用。

也没有人怀疑,这些图绘画了很久,并且郑朗一直对海外十分重视,再加他那种连自己都无法确认的格物学推理,导致庞大的平安监产生。这些年,平安监为宋朝带来多少财富,若是没有平安监会如何?连赵顼都不敢想。

大家一边在看着郑朗这些图画,一边听着郑朗讲解,特别是听到土豆与红薯的产量,许多大臣眼睛都放起光芒来,郑朗说得很含蓄,说它们亩产会高达五百斤,有可能接近千斤。在后世种植方法得当,肥料充分,有可能达到万斤五千斤以上,不过在这时代是永远不可能的。但不能说它们不是粮食,比如土豆对欧洲产生的意义。还有玉米,关健动心它们就是为了产量低下的北方刻意准备的,耐寒,不挑地,产量高。人口越来越多,整个北方又因为取得经济效益,多种棉花,导致整个北方越来越缺少粮食,这几样事物出现,会代表着什么?对这几种杂粮,也不能想得太乐观,一出现就能养活几亿人了,那也是不可能的,清朝虽养活了四亿人,不仅是有杂粮,还有风调雨顺,技术进一步发达,大肆开垦,粮食产量增加带来的良性结果。也不能想得那么悲观,虽未阻止明朝走向灭亡,实际也有朝廷的责任,它们出现的时候,正是东林党与阉党争得不亦乐乎之时,哪里还顾得上这几个杂粮,更没有积极推广。因此使它们没有产生多大作用。所以伟人就是伟人,朱元璋就看到棉花作用,下诏推广。至于后来的那些士大夫们,除了眼里的印章与位子,还有什么?

北方缺粮,看重的就是粮食,以至让他们忽视细绒棉的作用,橡胶的作用,还有金鸡纳树的作用。不过后面一些蔬菜水果类,问题不是很严重,能找到更好,找不到也无所谓,包括辣椒,花生与瓜子。但前面六样,缺一不可。

肯定是好东西。

但接下来郑朗讲了其风险性。

第一是海上的风险。如今航海仍沿着海岸线跑,包括前往大洋洲,亦是如此,有连绵不断的岛屿做为供给点,还设立了灯塔指导航向。但往东就不行了,即便有岛,皆是很小的岛屿,就是可以做地标的小岛也少,又随时能遇到大风大浪,甚至会迷失方向。

史上布鲁诺创造一个奇迹,与他手下环球航行成功,这是成功的一面,当时为自身环境所逼,西班牙与葡萄牙到海外谋生,起初十之只能生还一二。看到成功的一面,实际更多更多的人死在茫茫大海上。

在海上就会面临极大的风险性。

第二便是陆地上的风险性,这些植物自中美洲开始,一直到南美洲的南端,不仅环境恶劣,言语不通,两块大陆皆分布着强大的土著人,而且这些土著人多有了一些强大的武装力量,而非是象大洋洲上落后的土著人。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