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卷子,防止有学子将它揭走,还要看好人群,这么多人,不但是举子,还有老百姓呢,挤过来挤过去,不看好了,随时能发生践踏事件。

“好字,好文。”看过后,心悦诚服。有的看字,有的看文,有的两者都看,若不是衙役虎视眈眈的看着,真能让举子将郑朗的卷子揭走,甚至因为黄卷的文章同样写得花团簇簇,也保证贴不了多久,会被再次揭去。

礼部的另一名官吏说道:“是好文章,是好字,可惜章学士五位考官,此时在家中,一定脸色很是难看。”

诸位学子再次哄笑。

不是作贱,乐一乐,增加喜气,又能将所有举子质疑化解,何乐而不为。这不算滑稽,后来的老宰相石中立,那才叫搞怪。

……

郑朗昏昏沉沉的回到了寺院。

不能说昏昏沉沉,而是说不知所措,一路走回去,都不知道是怎么走回去的。

两小对视了一眼,王小三说道:“不错啊,省元终于有些正常人的样子。”

司马光额首。

小师父的淡定,让二小很是无语。只有这一回,才有了平常人的情绪,若中了省元,还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那会让他们很怀疑小师父不是人类耶!

主要是意外之喜太大,知道会中,昨天吕夷简示好,更知道自己中的名次不会低,但就没有想到会中省元。非是解元,这是省元,全国有多少举子,有多少学子?

崔家二郎更糟糕,不停的傻笑,一道与郑朗回到寺院。

江杏儿与四儿以及二小的三个小婢迎了出来,一看这神情不对啊,两位舅哥在傻笑,郑郎却是两眼茫茫,这会有什么结果啊,江杏儿担心地问:“郑郎,中了多少名?”

郑朗没有答话,司马光与王安石大声说道:“省元。”

“省,元?”

“第一名啊。”

杏儿与四儿听了后身体也一样软下去,往郑朗身上倒,郑朗没注意,若不是两小在后面扶得快,三人全部载倒在地。但让两婢这一闹,郑朗头脑渐渐清醒过来,自责的想,自己怎么啦?不就是一个省元吗?为什么失了态?

这话儿……

要静一静心,对杏儿说:“取琴来。”

“喏。”

两个舅哥还在傻笑,郑朗开始弹琴了,弹了一曲安静清幽的《石上流泉》,静静心的,可心情经常飘忽不定,弹着弹着,变成了欢快的《良宵引》。感觉自己失了神,心里说道,奶奶的,那么我弹,我弹,弹什么呢?悲壮激烈的《广陵散》,曲由心生,这时候他弹《广陵散》能弹好吗?指弦的拨动之中,《广陵散》中那种悲烈之意,生生让他乱七八糟弹得缠绵悱恻,春光宜人。

郑朗好笑的放下琴,知道今天是弹不好琴了。不过终于将心情平静下去。站起来看着还在傻笑的两位舅哥,说道:“不要笑了,防止乐极生悲。”

拍了好几下,将他们拍醒,又说道:“既然你们也考中了,就要准备殿试。我今天搬回客栈,对你们指导一下诗赋。”

“呃。”两位舅哥一听殿试清醒过来,正襟危坐端直了腰杆。只是中了省试,还没有结束,后面有一道难关,妹夫是没关系了,自己未必能过得去,天知道最终会诠落一百人或者两百人,自己二人同样很危险。

然而大舅哥诚恳地说道:“这一回,谢过你。”

没有妹夫的指导,此次未必能中的。正说着,报喜的衙役上门来了,规模不是很隆重,通知一声,到殿试报喜,那才是最终的报喜。

给了赏钱,将衙役打发走。

寺院里小沙弥看着两小在放鞭炮,哭笑不得,俺这里可是京城最有名气的清净寺院之一,现在整成了什么样子?不过住了一位省元公,不算是俗气吧?可惜省元公要准备搬家,看不到省元公中状元公的过程。

大哥这才正色说道:“妹夫,给家里面报一个信吧。”

不称呼大郎了,中了省试,还是省元,两家按照约定,要准备商议婚事,这个称呼可以名正言顺换掉啦。

“好。”郑朗道。结婚他嫌太早,但先给几位娘娘一个喜讯吧,省得她们在家中牵挂。若不是考虑到有人说闲话,差一点几个娘娘呆在京城不想回去。转过头来,对宋伯说道:“宋伯,还是劳烦你。”

宋伯道:“好。”

他比崔家两个舅哥还要糟糕,咧着嘴一直笑到现在,笑着笑着,忽然哭了。

“宋伯,哭什么呀?”

“郑大郎他不在人间,否则看到,会多开心啦。”

对那个亡父,郑朗无所谓的,但宋伯的忠心确实可嘉,说道:“嗯,我还要准备殿试,不能立即回去,你陪我几个娘娘祭奠一下先父。”

“喏。”

好消息,宋伯笨拙地骑在小青上,直接骑马往郑州赶去,要用最快的时间通知几位主母。看他骑马的样子,郑朗担心地说:“宋伯,慢一点,不能急,防止路上摔着。”

“小郎,我知道啦。”

开始收拾行李,两小的,自己的,为了两小还要多带许多书籍出来,五名小婢,两名护卫,一名庄客,过冬的衣服又更厚实,行李很多,几人都在忙。还没离开,两个小黄门走了进来,说道:“郑省元,还有崔家的两位郎,陛下召见。”

“陛下召见?”郑朗狐疑的看着小黄门,召见自己有的,为什么召见两位舅哥。他问过后两位舅哥同样不解地问:“陛下为什么召见我们?”

“某也不知,你们跟某来就是。”

三人有些糊涂,但没有带到皇宫,而是带到了中书省。就是小皇帝,皇宫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的。

除赵祯外,还有几位宰相。吕夷简劝过,郑朗劝过,其他几位宰相也劝过,赵祯就是不听,郑朗说的种种,让他危机感更强烈,于是对自己更加自虐。这些天,要么呆在皇宫处理奏折,要么到两府与几位宰相商议政务。至于后来直臣所怦击的留恋后宫,倒是有的,年青人,谁不好这一口子?但根本没有直臣所说的那么严重。

郑朗此时心态平静下来,从容的见礼,两位舅哥却是很紧张,可看到郑朗态度平静,心情稍稍放松了一点,失了一些态,不严重。赵祯说道:“你们坐。”

郑朗带着两位舅哥坐在下首。

赵祯问:“崔全书,崔全忠,朕闻听你们皆参加了好几次省试?”

大舅哥惶恐不安地答道:“是,是臣考了好几次,三弟仅是天圣八年考过一次。”

“为何此次你们全部中榜?”昨天章得象也将这个疑虑说了出来。然后说陛下,人言可畏,不能三人全中啊,至少删落一人,章得象自己可没有这个权利,说出后希望赵祯做主,管他大郎三郎,只要诠落了其中一个,外面的风言会少些。

赵祯听后不悦地说:“此乃祖宗规矩,如何更改?”

又不是作弊,也不是犯忌讳,此时顾忌争议之声,诠落一人,他日必有考官以此作据,随意更动已录取的名单,终不是一件好事。未准。但心中同样怀疑,这两人乍一开窍全部开了窍,与几位宰相商议了一下政事后,问了出来。

吕夷简道:“大约与郑省元有关。”

他是乐于其见的,看一看,两块石头在郑家子点化下,全部高中了省试,自己将儿子放在郑朗终日学习,不算为过了。

赵祯小心地问道:“要么将他们三人召来,问一问?”

不是大事,问一问也可以的,况且几位大佬也有八卦之心,李迪想了一想道:“也行。”

三人召到中书省来了。

大哥与三哥很老实,陛下问,几乎同时回答:“是郑省元指拨了一下。”

“哦。”小皇帝与几位宰相对视了一眼,又问道:“指拨了你们什么?”

大哥又将他对欧阳修说的话再次说了一遍。

“有理……啊。”赵祯哭知不得。

郑朗却开了口,道:“非此,此事臣也有错。”

“不算错。”赵祯摇了摇头,只能说是一种技巧,既然朝廷出题,下面学子破题,方法各千,不是作弊,合乎情理。

“不仅于此,臣对他们说,主考官章学士为人好学,举止庄重,不喜结交,喜欢清静无为,性格保守。”

“评价正确,有什么……”赵祯刚说完,忽然醒悟过来,问:“为什么要说出来?”

这是揣摩考官心思了,还不算作弊,可放在官场上,则会可能揣摩上司的心思,那就是谋官官德的最大忌讳之处。

“他们二位不仅是臣的亲戚,为人忠厚,臣当时想万一能中,以他们资质,谋高官厚位大约不行,可做为一地方小吏,这种忠厚的秉性,却能造福乡里。朝廷不缺乏有才华的官员,相反太多了,但忠厚的人未必很多,所以臣指拨了一下。然而他们终是臣的亲戚,有瓜田李下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