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6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元昊将迎来一个春天……一个美丽似梦的春天,是在梦中……梦醒之后,他冬天便来了。

……

郑朗将张方平喊来。

忽然感悟,使他心情变得愉快。能成就成,不能成尽了职责,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享受吧。中国上下五千年,有多少这样难得的仁和时光?

不过还是要做的。

如何做,做了一番思考后,决定先将张方平拉进来。

国家必须要进行变革,但怎么变?庆历新政失败也不是一无是处,它让许多人产生反思,才有了王安石的变法。

不但新党,旧党与温和派也要求变,以苏东坡代表的温和派大臣提出人治,不主张变法,一是选人,不能凭荫户用人,有的靠恩荫得官的儒生贵族,往往连小民也不如,世之贤者,何常之有,或出于贾竖贱人,甚至至于盗贼。翻译成另一句话,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又说均户口,将人口拥挤的地区百姓往荆襄唐邓许汝陈蔡这些空旷地区迁移。通过田契清查隐田与均平赋役。这不是改革?还是改革!

旧党也不是不变,司马光说农民租税之外,宜无有所预,衙前当募人为之,以优重相补,不足则以坊郭二户为之。这也是一种免役法,比较温和的免役法。岂不是改革?

然后被王安石变法所激怒,于是打倒又打倒,连自己提出的免役法也重新推翻了。

王安石变法更为深远。不仅是后人熟识的市易、青苗等,改革范围很广泛。

先是开源,第一是均输,沿伸到后来的市易,也是王安石变法中反对声音最大的一法。郑朗也反对,虽为国家敛得财,但严重干扰市场经济,更不切实际。任何时代,都是精英集团把握着国家,老百姓当家作主,相信吗?相信,就傻了!市易法会使许多精英集团利益受损,要么与官吏勾结起来,变相谋利,破坏新法,要么破家败产。于公不利,于私不利,能执行吗?

青苗。青苗起初用意是好的,既为国家敛得财,又解救百姓燃眉之急。可一旦想为国家敛财,再加上用人不当,于是产生无数纠纷与弊端。

农田水利,政府用按户摊派,劝谕富民出资,官府低息贷款等方式筹集,招募饥民贫民,差调民夫,动用军队募集劳力,大修农田水利。这条法令不错的,但还有一点,那就是用人!看似有百利无一害的法令,到了下面后,依然产生许多纷争。

矿业募役制与二信抽分制。原来宋朝矿业是课额制,新法变成政府得二分,民得八分,矿工有了更多的人身自由与合理报酬。这一条法令影响也颇为深远,一度使宋朝矿业十分繁荣发达。当然,还是人的问题,依然有纷争。

免役法,更不用说了。

方田均税法,好啊,均田产,均税赋,但想平均主义在这个封建年代实施?可能么?这一条法令执行下去,会有多少士大夫支持?

实封役名状与坊场河渡钱。

节流之策,减裁军队、裁抑冗官、节裁浮费。

财政管理,仓法,另置财政管理机构。

强兵而变的法,将兵法,专置军器监改善兵器制作,保甲法,保马法。

科举教育法制的改革,科举改革,学习教育改革,法制变革。

每一条又细分成若干措施,如裁军,简汰退军,诸路监司按察州兵招简不如法者按之,不任禁军者降厢军,不任厢军者免为民。缩短军役期,原来兵至六十有一,犹不许退,新法五十以上愿为民者听之。以工贷赈,降民入伍,饥民参加水利工程吧,用役换口粮财帛,厢兵不收留了。省并军营,整编易制,原来各指挥里编制皆不满,逐一裁去,例陕西从三十二七营裁成二百七十营,减产大量将校支出。加速军队更替,原来禁军允许子承父业,五十五岁者可让其身体符合条件的子弟代替,新法改成四十岁,加快新老强弱更替。妥善安排退伍士兵,修缮房屋,发放迁徙费,避免兵变兵怨。仅裁兵一项,就裁去四十余万禁厢军,一年节约一千多万贯支出。

这才是王安石变法的真正面目。

看上去很诱人,似乎每一条都针对宋朝的时弊。结果后来人都知道了。

有人说王安石手段还不够强硬,给了旧党生存的空间,才导致旧党有反扑的机会。

郑朗原来也相信,时至高官担任很久,知道这种想法有多错误。北宋几个皇帝不是暴君,有时候说话都没有大臣响亮,但不代表着不掌控最简单的帝王平衡之术,让王安石新党一枝独大,换那个皇帝会放心?宋朝制度本身注定是一个温和的制度,对外软弱,对百姓也比较宽厚。即便是宋高宗,对百姓也不是很恶。用商鞅那种变法方式,血淋淋的强行推广新法,可不可能?

问题回到原点,还得用温和的手段,但必须更全面的替各方利益考虑,才能真正的将一些好的法令推广下去,进行改良或者改革,一步步地将宋朝弊端纠正过来。

著书立说是其一,从舆论上找到支持。

然而还需要人。

不一定要结党,但需要一些得力的人配合,否则独木难支,什么法令也实施不了。

于是找到张方平,他是温和派臣子之一,苏东坡正是受张方平影响,才成为温和派的领袖。

除了张方平,还有富弼与蔡襄等人,私心少,郑朗才重视。但这两人现在劝说,估计多半不会听从,得等到庆历新政过后,让他们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再进行劝说。还不能太迟,否则富弼将会变得心灰意冷。至于其他人,郑朗很怀疑。反正庆历新政那滩子浑水,郑朗绝对不想碰的。

王安石有些变法眼光很长远,其实有的法令,比如轻微的市易,朝廷出资购买粮食,平衡粮食价格,也陆续地做,不是以敛财去做的,而是应备荒年。不去敛财,弊端就不会多,大不了让一些官吏贪墨一些财钱。

有的法令比较好,若一些节流之策,农田水利,矿业二八分制,仅因为用人不当,造成纷争,不能抹杀其积极意义。

有的法令莫名所云,比如保马法,马分为耕马与战马,战马让老百姓饲养能养得好么?让老百姓养的马是耕马,却用来当作祖宗一样供养,除了增加马的数量外,有什么意义?

有的不好下结论,比如保甲法,除了原来组织的一些民间力量外,这个保甲法让全民皆兵似乎很有好处,可在北宋灭亡时,又没有看到它产生过什么作用。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有的良莠不齐,比如优大于劣的免役法,劣大于优的青苗法。

并且冲击太大,十几年间这么多新法一起上去,在一片温和的气氛里,形成什么样的冲击?

因此,郑朗今天说了两件事,一便是青苗法,二是免役法。

两人坐下来,郑朗说道:“安道兄,你我怕在西北时间呆得都不会长久了。”

“为什么?”张方平迷茫地问道。

“西北战役经过数年之久,国家财政不足,又有契丹之逼。如今西夏困窘,双方一拍即合……”

张方平叹了一口气,盯着郑朗。恐怕发展到今天,郑朗最不高兴了。眼看陕西取得成果,却因为种种因素,不得不对西夏做退让,换自己也不会甘心。

“安道兄,归根结底,是国家财政不足引起的。”郑朗呵呵一乐,这与他的学生王安石想法一样。王安石替国家敛财,多少惩了这次陕西用兵之戒。如果现在朝廷还有五千万贯财政积余,契丹又与西夏关系破裂,会不会向西夏重新开战?逼上七八年,不用战,西夏自己会解体。

张方平摇头。

不能说宋朝财政收入不多,那是瞎扯的,关健钱帛攒积不下来。

但怎么做,张方平也感到茫然,他心中有些想法,是枝是叶,不能根治,不能根治就无法达到这一目标。

“安道兄,我在江东与两浙有些心得,心中产生一个想法,想再开一监,名曰银行。”

“银行?”

郑朗做了解释。

民间也有一些类似银行的商业形式,存钱贷款,兑换金银,贵重物品与固定资产的抵押借贷,异地取款。只是收费十分心黑,其中又以一部分被宋朝收留的犹太人经营最为出色。

看到他们种种的敛财手段,郑朗有些汗颜,后人说天下人种,汉人是智商第二高的,第一高便是犹太人,恐怕与爱因斯坦无关系,正是看到他们的经商能力。

也不健全,特别是高利贷,即便得利的士大夫与豪强本身,有的虽经营,多耻之。

别要相信青苗法,既然敛财,下面官吏怎么可能将贷款发放到那些还不起的百姓手中?

因此银行主要职责明确为敛财,便民只是辅。

经营方式还是通过出卖契股形式,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