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8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到都堂坐下,除了西府几个大佬,还有东府的几个大佬,但一眼就看出来气氛不对,陈执中、宋庠、夏竦、文彦博皆是生人勿近,只有丁度还好一点,可是他资历太浅,不管用。

赵祯也头痛,陈执中不结交,孤身一人让他看重,夏竦、宋庠与丁度是他的老师,要么文彦博没有多大关系,可问题不是出在文彦博身上,而是夏陈宋三人身上,宋庠是叶清臣的好友,于是憎恨陈执中,但他以君子自称,与夏竦又合不来,夏竦与陈执中矛盾由来已久。现在东府很好,绝不会担心有朋党发生,但这个样子,能办好事情么?

除了东府几个大佬,还有三司张方平。今天说的便是几个御史下去盘察的经过,其中国仓正式划给三司全权监管。但赵祯没有后悔,因为查上来的事让人触目惊心。

几个御史是赵祯刻意选出来的,皆是反对夏竦的清君子。得,你们先下去做正事,你们下去了,夏竦为宰相,也就没有人罗嗦。既是以清君子自居,品性未必很好,但也不会很差。

并且因为夏竦的事,心中皆窝着火,可惜赵祯让他们下去前,刻意按照郑朗所说的嘱咐,不得结私,不得牵连,不得包庇,更不得朋比。虽是让你们为各路按察使,可行驶的不是以前按察使职权,此次只针对两件事。一是保丁的户等问题,这个户宋朝有两种划分方法,先是划成五等,以田产,产业资产,宅产与地产合在一起,包括家中的树木,禽畜。后来又默认郑朗的举措,为了鼓励国家大牲畜增加,对牛、马、驴、骡、骆驼甚至南方的大象,都不能作为资产征税,也不计入资产范畴。效果十分显著,这几年来,大牲畜一直在增加。但猪羊,禽类,依然计入资产。甚至竹石等等。

还有一种算法,有时候为了救济,或者其他因素,后来又在五等户以下细分,分成五六七八九等户。七八九等户几乎是赤贫,九等户等于是乞丐了。这个保丁所针对的对象便是五等以下户,四等户都不行。几人一查问题出现了,一个河北大户人家,拥有田地七百多亩,家中还有一个粮仓,看到粮食一直在涨价,未出售,囤积居奇,里面有粮石两千五百石,另外还有一个小型的作坊,一个豪宅。但不知道他怎么弄的,将自己变成五等户,次子做了保丁。家产逼近万贯。

查的御史接到百姓举报后,清点完他家的资产,气乐了。你这也是五等户,俺们大宋得有多少钱哪?

还有一户人家更好玩,听到御史下来查,并且这次朝廷很毒,让百姓举报,轻者赏赐二十贯钱,中者赏赐五十贯钱,高者赏赐一百贯钱。特别严重的能赏赐两百贯到五百贯。不用五百贯,有两百贯能让百姓杀人了。

所以举报的百姓多,逃不了,想出一个办法,将财产全部转移给他的侄子。御史下来查,俺赌钱一起输给侄子,无奈,御史离开。结果侄子不还他家的财产,一怒之下,官司打到县里面。县衙不好处理,又闹到州里。丑态百出。

这是保丁的。

其他的问题不查,以前有种种不好之处,现在让并营多出来的低层武将领当,一百人为大保,也就是一小队,一千人为一都保,一大队,让各层武将领导管理。还会出问题的,但以前那种流动粗放自由式的管理方法取消了,也就计往不咎。现在若出了问题,那么这些低级将领必须要负责。因此只针对户等。

再到仓粮。

不管这些小吏耍什么花招,一个库一个库的查,先查账,账不对立即当场就处理,账对再查粮,带着县里的户册来查,你说放粮放出去了,列表张贴公告,贴于各个草市,老百姓没有用青苗法借贷粮食,前来举报,有赏。宋朝识字的人远胜过唐朝,不复杂的名字还是能认识的。

结果一查,一个个晕了。

问题比郑朗说得还要严重。

有的账不对,大多数账不对粮也不对,少数手段多多,粮仓麻袋里面塞大糠,也有砂石。这算是好的,河北有三小吏,管着五仓,近两万石粮食。他们十分聪明,看到旱情严重,尽管朝廷在用工代赈,但到了下面,肯定做得不象上面想像的那么好。家人还是吃不饱,于是借贷,宋朝的高利贷有多狠?后人无法想像,有的高达百分之三百。他们不会出面,而与商人勾结。一是借贷,二是高价售粮。算了算账,若是今年出,丰年往回收,最少差价在四倍以上,结果贪婪之下,四仓近两万石粮食全部放走。

宋朝对士大夫优待,不是代表着对小吏优待。况且作为粮仓的小吏,多少有些担待,地方上的真正豪强不屑为之,他们贪的吏乃是孔目、押司,再次者便是乡户、押录、长名、客司、通引官、衙职,再不成捞一个耆户长做一做。仓吏有担待,还要巡逻,防鼠防盗防潮防火,甚至经常翻晒粮食,不是美差。

所以处理这些粮吏,没有什么阻力。只要出现问题,处罚十分严重。

这三个小吏闻讯后,感到不妙,自己这么大动静,百姓非得举报不可。于是向商人将粮食要回来,商人们不理睬他们,我管你们粮食是怎么来的,反正我们用粮买下来的。要粮食可以,如今涨价,用更高的价格收购回去。三个小吏情急之下,悬梁自杀。

一摞摞地奏折放在一起,赵祯看大家在翻阅,心痛地说道:“这些人还知道廉耻吗?”

第五百七十四章 007

郑朗仅翻了几页,便将奏折放下来。

赵祯问道:“郑卿,为何不看?”

“陛下,看我的仁义。”郑朗道。

人性本来就是贪婪的,这种贪婪未必不好,正是这份贪婪,刺激人们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使文明进步。所以古代贤人多用道德观来调控。想杜绝,根本不可能。即便是在绝对平均主义下,老百姓一批批的饿死,那些大队干部一日三餐全是温饱,这些干部不好,统统打倒,打倒一切,结果整乱了套。况且在这封建年代。

对这个,郑朗抱着冷静的态度看待。例如王安石新仓法后,损耗减少到两三成。为什么出现损耗,很正常,一部分保管不当,霉变,一部分让老鼠吃掉,一部分翻晒时让雀鸟吃啄掉,一部分水份流失。但这能有多少,半成足矣,一成半进入私人腰包。已经谢天谢地。原来仓法一年损耗达到五成!今年放进去一百石粮,明年只剩下五十石,后年只剩下二十五石,大后年,别查了,一粒粮也不想拥有。因此,只能说恩威并用,以示警戒,减少贪墨数额。

之所以鼓动朝廷发起此次清查,乃是贾昌朝时代官吏风气比较黑暗,贪污现象严重,就此机会,整顿修正。

中庸里说过类似的道理,仁义里说得更多。

赵祯很沮丧。

郑朗又说道:“陛下,不是人人皆如陛下。若是人人皆象陛下,这个国家不用官员也会大治。”

“如何处理?”

“陛下,先下诏书,标明仓储除了国家诏令可以动用,或者对四等以下户发放青苗宽贷外,其他人等一律不准参与其中。包括发贷,四等户以备春荒与种子之粮,一户人家不得超过五石粮。若是有商人私购仓粮,可与小吏合伙挪用仓粮,严惩不怠,加倍充罚,粮食销售走了,可以用其资产抵押偿还粮食。但还得警告几位御史,不得结私,不得牵连,不得包庇,以免事态扩大。毕竟旱情连连,国家最需要的便是安定。”

郑朗刻意将最后一段话说得极重。这些御史下去,查啊查的,查到最后怒火冲天,会自动的将事态扩大。比如那个一等大户如何变成五等户的,当地知县必有参与,牵连面必然很广。

没有这个必要。

对贪官的态度郑朗无语,什么方法都不会管用。杀好,养好,皆不行,那怕学习朱元璋,一杀几千几万的杀,贪官还是比野草更有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郑朗前世去上海,看到一个很普通的大队干部,手上几十套房产,还有什么企业,家产不下近亿。打麻将低于十万人民币,人家不会来的。不知道那来的那么多钱。难怪一个县局就能养七十二位夫人。

这个,只能碰到了,杀鸡赅猴,不能来个全国性的洗澡,谁来洗,谁会悲催。

包青天只能存在人们想像之中,谁要真正地学习包青天,即便在赵祯朝,命也不久矣,更做不好实事。

赵祯从中书接到奏折后,直到此时,渐渐冷静下来。最后失望地说:“就依郑卿之意,再诏诸位按察使,一一细察仓粮,不得有误。”

首先得将粮食追回来,这可不是少钱,近两千万贯,近三千万石粮。有这个粮,今年灾情虽重,但不会急,正是当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