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劫炼仙录-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地组织起来到县衙请愿,要求同样以募役的方式参加冬季大修的行动。

陶勋早有心将手里的银子散到百姓手中,自然一口答应,并且宣布本地募役的工钱比外地人多两成。消息传出本地劳力更加踊跃地出工出力,于是最终参加冬修计划的民伕达到十万余人。

俗话说人多好办事,官府将大部分劳力集中使用,不但疏浚河道、沟渠、堤坝的工地上漫山遍野只见人头攒动,而且桥梁、道路的工地上也同样热火朝天,难得的是老天爷像是长了眼睛,每一处工地开工之后便连日放晴,一俟工程基本完工才开始下雨雪,所以工程进度比原计划大大提前,只到十一月中旬全部工程便基本完工了。

冬修工程结束后,本地百姓和外来灾民似乎意犹未尽,官府说话算话,答应给的工钱一文不少地发到了他们手上,这样算下来平均每个参加冬修的劳力一个月下来都赚到一百五十文钱以上,够普通百姓家庭两个月的生活用度,离过年还有一个半月,他们自然巴望能利用这段时间再赚一些钱好痛痛快快地过个热闹年,故而民间都指望着官府再出几个能赚钱的布告。

陶勋早对此有所准备,冬修计划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又抛出来两个新的工程计划,一个是整修县城城墙和文庙、官学、义塾、兴建新的官仓等等设施,工钱提高到十文钱;另一个是募集本县百姓开垦无主荒地,开垦出来的田地归官府,官府按每亩平均一两银子的标准给付工钱。

其中,整修城墙的计划他早已经请向上司请示过,取得了批准的回文,说是整修其实是扩建,有近三分之二地段的城墙往外推出两、三百丈,使县城从原先的长方形变成了正方形。

这两个工程十分浩大,花费不小,刚提出来的时候几乎将县衙的一众书吏等吓住,立即遭到他们的激烈的反对。

两个师爷听他说起的时候,潘师爷跳起来高嚷道:“不行,不行,断断乎不可矣。这次冬修总共花费白银五万七千两,其中各种材料便花费了三万九千两,全部是由本地士绅、商户等所捐赠,给付募役的工钱开支一万八千余两,这些可都是从县库支取的,前阵子县库四万三千两银子的亏空刚刚由东翁自己掏银子补上,这一下子便用掉了四成,年底核帐的时候已经对东翁的考绩大大不利了。

若是按东翁的计划将城墙从现在的周十里扩建到十五里,高度从两丈增到三丈,城门由四门加至七门,且城门外加瓮城,旧门楼都要推倒重建,城周本已淤塞的护城河重新开挖加阔、加深,这便基本上是建一座新的城墙,最保守估计需要材料费用便不下十五万两白银,莫说县库,你就是将本府的府库掏空也凑不出这许多钱。况且按照东翁的作风必定又是使用募役的,如此加上付给民伕的工钱以及另一项开垦荒田的工钱支出,两项工程总计没有二十五万两银子是肯定做不下来的。东翁宽仁爱民不愿向百姓开征杂税,却到哪里筹来这样一大笔钱?何况再过两个多月钦差就要驾临秋垣县城,东翁又打算如何接待呢?”

陶勋答道:“潘夫子说得不错,冬修是动用了县库的银子,然前阵子县城各店铺贩运频仍,所征的税银也有近七千两吧,剩下的一万两补上不难,学生正打算将庄案中没收的产业出售,估计除补上亏空之外连接待钦差的银子也有了。”

陈子轩劝道:“别的不说,修建城墙的工程颇费民力,朝廷三令五申地诫各州县要爱惜民力,而东翁上任以来役事频繁,在有些人眼中岂不成了跟朝廷对着干么?如今前事未毕,何必再多一事呢?”

陶勋正色道:“何谓爱惜民力?自古以来,百姓除了向朝廷交纳赋税之外还要服劳役,官府可以任意调发民夫,若是不能服役者则须出钱代役,服役者亦要自备干粮、器具劳于公事,一些做官的为了盘剥百姓,常常在农时征役,既误了农时又使百姓负担倍增,故此为其弊。然而本官征调民夫,全是给付工钱的,百姓不须出钱代役,而且征调时间全在农闲之时,往日里此时农夫多要出外打短工挣些钱,服本县官府的劳役所得不下于别人家打工之所得,官府得修缮之利,百姓亦获利,这是两便之举,貌似劳民,实则藏富于民矣。

若是官府以爱惜民力之名百事不兴,百姓虽然无须劳于公役,但是县境内的各种设施得不到修缮依旧破败如故,而多数百姓农闲时节亦无所得,官府固陋,百姓固贫,是以事虽省却无利于民,这才是两害之举。”

潘达飞仍辩道:“可两个工程需要的二十五万银子怎么办?就算东翁有办法拿出这笔钱来,所需的材料何止小数,到哪里筹备呢?如果工程开工后因材料不足拖到开春,届时二十万灾民便要遣回原籍了,到那时城墙只建到一半,本地劳役也都要回去春耕,留下这半拉子工程给钦差大人看笑话吗?”

“不瞒两位夫子,学生早一个多月前就开始暗中筹备这件事,修建城墙的工程要分三年完成,今冬乘民夫最多时先将新城墙的粗坯筑好。这阵子修缮农田水利时学生四处巡查,发现城南十里外有一处荒地地势稍低,土色灰黑质地细密不透水,若能拌水夯实以火烧之,水干之后坚逾青石,学生打算将该处挖出一个人工湖泊,挖出来的土就地烧制成土砖,就地取材所费最省,且工程进度最快,到年前城墙粗坯就可建好,这样明、后年只须用少量青砖饰于外,工程量要小了很多,彼时冬季农闲时节只募本地民夫及匿籍流民便可完成。

至于那个人工湖泊,可凿通东西引入活水,广种莲藕,放养鱼苗于其中,不禁百姓捕渔,再修一些亭台楼榭,开辟为一个供百姓踏青游玩的所在,亦是利民之举。这样算来,整个工程县衙只须准备足够的木料就足矣,省下来的钱用于提高工钱和奖赏工程进度,这样做既增加民夫的干劲,又可使百姓收入增加,正好县城一场商战下来积压了不少商品,百姓手有头有钱可尽兴购买,今年普通人家可以过一个好年了。”

潘达飞沉默了一下,道:“东翁之言顿开学生茅塞,不过仍有一惑,东翁若是要散财于民,为何也要算上那二十万灾民呢?他们在本地赚足钱多半要带回家乡消费,且回到家乡不免被当地官府士绅盘剥去,东翁岂非为别人做了嫁衣?”

“这种情况肯定会有的,但绝不会多,邻省天灾运输不便,灾民回乡春耕所需的农具等物便不可能在当地购到,本县景祥商行已经成立了技校,正在全力赶制农具等物,开春后即运到受灾诸县销售,呵呵呵,到时候本县对景祥商行如实征税,所以发出去的工钱有部分是要赚回县库的,灾民能得到好用的农具,也可节省力气,提高效率嘛。”

两个师爷失声笑道:“东翁真有乃父之风尔。”

陶勋笑了两声,正色道:“修建城墙所需的主要材料能够就地解决,那么工程预算至少可以减到十七万两白银,扩建城墙的工程布政司已经批准,可以从县库支银两万两,学生自己出白银五千两,再向景祥商行和本地开明士绅募集两万两,剩下的……嘿嘿嘿,学生敢拍胸膛保证,要让前阵子某些一毛的不拔的土豪劣绅们乖乖地放血出来。”

陈子轩心中一动,问他:“东翁可是抓到他们的什么把柄?”

“然也!”陶勋一边颇为得意地说着,一边从袖中取出几张纸笺递过去。

陈、潘两人接过去,看着看着渐渐眉头舒展,面露喜色,忍不住欣然道:“东翁真有神助也!这下不愁他们不出钱。东翁是怎么拿到这些证据的?”

“呵呵,两位夫子有所不知,王都头在江湖上颇有名声,交游极广,这些证据多是他的朋友向他提起,然后受他所托暗中查访得来的。”陶勋含糊地回答。

“只是如此一来虽然全县士绅、富户有一半入君瓮中,若逼迫过甚,他们抢先告于上宪,纠缠起来于东翁可不利呀。”陈子轩有些担心。

“再请夫子看看这封信,”陶勋又取出一封信递过去:“此信是学生今天一早收到的,写信之人为学生的朋友、太子的亲信、钦卫所朱阴指挥副使。”

陈、潘两人闻言俱都神情振奋,展开信急急看过,眉头渐渐舒展开。

信中告诉陶勋,上回他送去的告发周介真、邓宏景的材料已经由太子当面转呈皇帝,故皇帝派遣钦差明为核查青虚观道士是否与乌衣门有染,实则为查办周、邓的案子,钦差左鑫焕大体上属于太子信任的人,朱阴本人也将受指派随行查案,信中要陶勋做好准备,务要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