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打工者致富指南:高手理财-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趣的,他称之为刺猬精神。

  有这样一个寓言:狐狸油腔滑调,诡计多端,想尽无数的策略,伺机偷袭其貌不扬的刺猬。每当刺猬出外觅食,总是懒洋洋的样子,对于狐狸也没特意防范,脑子里只想着自己的事情。要是遇到狐狸袭击,牠就立刻卷缩成一个长满尖刺的小球,教狐狸无可奈何地退回森林。每天,刺猬和狐狸都进行着同样的一场战役,但刺猬总是获胜。哲学家从这个故事想出了一句名言:“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

  狐狸和刺猬,恰好代表了两类人。狐狸型的人有小聪明,但主意太多,思想太复杂,未能专注,所以难有伟大的成就。刺猬型的人,把复杂的世界看得简单,可他们一点也不笨,在掌握了某些法则之后,就会全神贯注,集所有力量于其中,最后创出成就。

  教授指出,很多企业未能维持卓越的成就,就是因为太多心,对自己实力了解不足,却想不断开发新领域,到头来却因为未够专注而成就有限。但有些企业则能坚守刺猬的原则,也就是先了解自己的实力,找出最擅长之处,以及热情及动力之所在,然后集中力量,誓要成为这个领域里最出色的一家,最终成为卓越企业。

  其实做人也一样,很多年青人心头太大,满腹理想样样都想试试,追求很多新目标,结果成就有限,周身刀没有一张利。如果他们能好好的利用刺猬的精神,了解自己的实力,找出热情及动力之根源,然后脚踏实地的专注发展,加上坚毅的精神,一定有所成就。

  历史上很多伟人都能心结于一,从复杂的世界看出简单的道理,最终成就斐然。就像达尔文把复杂的人生百态简单化为弱肉强食的进化论,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看成资本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弗罗伊德将人类的行为解释为潜意识的结果等等,都是伟人的理论中也体现了上述所谓刺猬精神的影子。




谁的生活更幸福(1)




  ——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

  美国人早已经习惯了贷款消费,而中国人大多习惯于存款消费。有这样一个故事讲到中美两国人在消费观念上的不同,说是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谈起了在人间的一生。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把住房贷款都还清了。”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美国老太太在自己买的房子里住了30年,后半生都在还款;而中国老太太后半生一直在存款攒钱,刚攒够了买房的钱,却去了天堂,无福享受自己买的新房。

  这个故事经常被人讲述,用来说明美国人的消费观优于中国人:美国人超前消费,享受人生;而中国人辛苦一辈子,却不懂得享受或者来不及享受。故事有时也被一些学者提起,作为中西文化比较的范例。不过这个故事的续集和前传却没有人提及。

  续集应该是这样的:美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以后,她的子女说:“刚给母亲办完了丧事,我们又要去贷款买房了。”中国老太太去了天堂以后,她的子女说:“母亲真好,辛苦一辈子,给我们留下了一套新房,我们也要努力攒钱,给孩子买房。”美国的子女住上了贷款买的新房,中国的子女住上了母亲刚买下但没有来得及享用的新房。

  前传应该是这样的:美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母亲去世了。她的母亲去世前,也刚刚还完了贷款,而且房子已经住了30年,太旧了。她办完了丧事又接着去了银行贷款买房,她说:“我先贷款住上新房再说,至于我的孩子们,成年以后他们自己管自己吧,就像母亲对我一样。”中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母亲去世了,母亲也是辛苦了一辈子,临死前买下了房子,留给了她。她在给母亲送终以后说:“母亲辛苦一辈子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住上新房,母爱真是伟大,我怎样才能报答我的母亲呢?我惟一能做的就是将来也要给我的孩子们留下一笔买新房的钱。”

  听完这个完整的故事,我们才能够正确看待中美文化观念中消费观念的差异,以及与此相关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差异。美国老太太贷款住上了自己的房子,享受了人生;中国老太太也有新房子住,也能享受人生,只是她住的是母亲留下的新房子(见前传部分)。从祖孙三代的连续性来看,美国人的三代是“自己管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中国人的三代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于是,美国人在用餐前要祷告:“感谢主,赐我衣,赐我食。”中国人在用餐前,在祖先灵位前点上一炷香,烧几张纸钱,供上热腾腾的饭食,然后自己用餐。美国人感恩(上帝之恩),因为自古及今,上帝是惟一的,他给每个人赐福,所以美国人崇尚公平;中国人尊祖,因为祖先给自己的子孙赐福,“祖先”是一个不断增加的序列,包括活着的人,将来也会成为这个序列中的一分子,所以中国人崇尚伦理亲情。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别取决于传统文化和伦理价值的差别,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国人在为子孙积聚财富的同时,也会接受贷款消费,美国人也将会更注重亲情伦理的价值。




谁的生活更幸福(2)




  理财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已然是个很普遍的概念了。之所以说是一个概念,是因为:懂得理财道理的人远远多于实际上在合理规划自己财务分配的人。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理财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理财是有前提的,首先是要改变消费习惯。否则,钱都花光了,还用里什么财呢?现在的上班族,比较注重生活的质量,从考究装扮、健美身材、保养健康、惬意的休闲活动,这些无不需要钱来支撑。而且,这些消费大多数是在刷卡声中流失的,根本感受不到钱被花掉了,总要到月底才发现没钱可理。想要有财可理,建议首先改变先消费后储蓄的习惯。

  改变消费习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做:1、有意识的强化自己追求财富的目标。2、每个月坚持先储蓄或投资后再消费。对自己每个月的必须开支做个预估,再算出理想情况下应有的节余资金,然后可以采取零存整取、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等……在这种有些强制性的习惯下,就可以有效的在计划时间内积累财富。3、改变消费习惯的对象;以往可能花不少的钱在置装、吃喝、玩乐上,现在想要致富,就应该把钱花在追求新知上,增强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多培养自己未来致富的资本。会比把钱花在锦衣玉食上有用的多。

  在消费习惯改变之后,一个适合自己的理财模式也是重要的。如果不了解自己的需求,盲目跟从朋友、亲戚进行相同的投资或理财活动,事实上往往会因采取了不当的理财模式而造成财务危机。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将面对不同的挑战,所以财务需求亦不同,所适合的理财心态和方式亦不同。

  习惯的改变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源自于观念与意念的改变。但是,如果想要有符合自己理想的居家,不用忧虑孩子的教育费用,想有一天可以没有经济压力,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在理财上就应认清自己生活上的真正需求以及达到此目的所需的经济规模。拟定计划按部就班地执行,才有可能摆脱盲从,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

  许多人在理财的计划中,是否忽略了什么?也许还正在艰难地寻找答案。如果您,也是如此,那么就请您思考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买房子会考虑到投资?而消费日常生活品却没有考虑是投资呢?您在想一想,如果在您购物的时候,让自己也能得到收入,而不是支付费用,像洗发水、清洁剂等这类消费品,既然您每个月都要购买,向一家每次您介绍新生意给他们,就像您与您的朋友一起购物一样。而这家公司会付您收入,是不是更好呢?

  请尝试着改变,如果您会改变您的购物习惯,并学会明智购物而非常规购物,那么可能下一个财富拥有者就会属于您!




理财和快乐一起出发(1)




  ——快乐理财

  对有的人来说,花钱是一种愉快的享受,理财却好似一种痛苦的惩罚,享受只会给人带来一时的快感,而理财却会给人受益终身。

  说到理财,一些人的第一反应是,我有100万,您能保证我每年都有30万元的投资收益吗?也有一些人对理财不以为然,认为理财无非就是“新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