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4唯识三十颂 悬论-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了。再说,点一个火把他烧了,更不成其为书了。书如此,其它粗色可以类推。
可见粗色的外境,不是实有。若是细色,就问他这细色,有没有方向分位?若有
方分,和粗色一样,可以分析,还非实有。小乘所执的细色,极微,是没有方分
的。但是唯识宗人说:这个话说不通。极微没有方分,决不能和合起来,成为粗
色。试问两个极微,和合的时候,是两个极微只有一方相接,和我手里珠子这样,
两个并著呢?还是两个极微的全体都相合呢?
    
    若两个极微只是并排著,只是一方相接,有相接的一方,还有不相接的一方,
那么,极微仍然是有方分的。若是两今极微全体都相接没有一部分不相接,那么,
两个极微便合成一个去了。两个极微和合,只有一个极微大,三十极微和合起来,
还是只能有一个极微大。推下去,推上百千万个极微,也只有一个极微大,便永
不会成粗色。若两极微并不相接触,不相接触如何能说极微和成粗色呢?即使不
相接触,也应该说这个在那个的东边,那个在这个的西边,也不会没有方分的,
说是粗色,便不会实有,说是细色,又说不通。所以外境,定非实有。还有一种
破法,是从所缘缘去破的。如说眼识,他的生起,必定要具足四缘。四缘当中,
有一个就是所缘缘。所缘的意思,就是说,若一种法能生缘自识上的影像,为识
所攀缘。如远处的色,尽管存在,我们的眼识看不见他,不起他的影像,他就不
能为我们眼识的所缘了。缘的意思,就是能引生识体的法,必定要实有的法,才
能为其它的法做缘。这都是唯识宗以下共同承认的。唯识宗人可以这样问小乘说:
你所执的外境,决不能作所缘缘。试问作所缘缘的外境,是粗色还是细色?若是
粗色,纵可说是所缘,而不是缘。粗色虽是眼识缘得到的,但粗色是可以分析的,
可以分析,就不是实有。不是实有,就非是缘了。若说细色,纵使是缘,也不是
所缘。极微是眼所不能见的。识上没有他的影像,纵是实有,也不是所缘了。
    
    这样说来,外境必非所缘缘。唯有内识变起的相分,才是所缘缘。阿赖耶识
变起根身器界,为前六识作疏所缘缘。六识自己的相分,为自识的亲所缘缘。所
以唯识只许有实粗色,不许细色实有。粗色是由识上顿时变起的,不是极微和合
而成的。极微观察粗色,分析粗色,假立一十分无可分的极限,名曰极微。这样
就把识外的色破掉了。百法里面,心王即是识,心所也不离识无须说了。色法破
了,还得破心不相应行。俱舍说,不相应行是实有。大乘说,不相应行,不远是
色心分位差别。俱舍说不相应行,第一个就是“得”。这个得,只限于有情数摄,
及择灭无为。如像一个有情,生来有两只耳朵,一对眼睛,他使得了两只耳朵,
得了一对眼睛。他有一个什么,便有一个什么的“的”。
    
    大乘说,像你这样说的得,与胜论外道说的大有性,差不了许远。他说大有,
有一切法,你说得,得各各的法,根本并没有差别的。大乘说即是诸法不无,便
名之为得,没有一个实有的得,小乘又说,经言阿罗汉成就无漏十法,名为得。
可见得是实有。但唯识宗人说,经上也说转轮圣王,成就七宝,这七宝有马宝,
象宝、轮宝、珠宝、妃宝、将宝、臣宝,轮宝、珠宝是非情:其余的是他有情。
你说得,只限于自有情世间,又说成就即是得,转轮圣王,不是也成就非情的轮
宝和珠宝,及他身的有情吗?被得如此,其余的异生性等都可例破。不相应行破
了,无为只是诸法的实性,更不去离识实有。即是现见可得的法,尚不离识,其
不可观见、不可得的法离识,谁能信受呢?
    
    建立阿赖耶识:离识实有的诸法都破完了,但是唯识宗仍承认种子是实有。
于是不得不建立内识实有。为立种子所依故,也不得不安立阿赖耶了,小乘里面,
俱舍承认过去未来都是实有。过去未来的法都存在,当然用不著建立阿赖耶来摄
持种子。但是经部不承认过去未来是实有,只许实有唯属现在,于是问题就来了。
唯识宗,对于他的不承认过去实有都很同意。但是既无过未之法,刚必须另立个
摄持种子的地方。除建立阿赖耶外,没有其他的法能够持种。举例说吧:

    色法不能持种。若使色法持种,生无色界的有情,他的种子摄在何处呢?
    不相应行,不是实有,当然不能持种。
    无为法也不能持种,若能持种,便有作用。就是有为,不是无为了。
    心所有法,不能持种,因为他是随心而转,不自在的。
    六识也不能持种,因为六识,常有间断。六识间断的时候,以甚麽持种呢?
    第七识不能持种,因为第七识是染污意。不能为净法作所依止。逼到未了,
    便不得不承认有阿赖耶识受熏持种了。

    抉择三性:唯识宗既把离识的外境破完,建立唯有不离识的境界。如护法菩
萨的见解,便说相分是实有的了。既许相分是实有,就有下文几种问题。并唯识
不能不讲三性,既讲三性,遍计所执一定是有的。若没有遍计所执,就只该说两
性;不该说三性了。若有遍计所执者,又为什么说没有遍计所执,就是圆成实呢?
假使有遍计所执,遍计所执,属不属于依他起呢?说他起又是不是实有呢?唯识
宗说依他起是实有的。但是又说依他起如幻,既是如幻,就不是实有,何以又说
是实有呢?当知唯识宗说的如幻,与中观的如幻不同。中观的如幻,是缘生如幻,
缘生便无自性,无自性故非实有。唯识的如幻,是说如幻师幻作象马,用竹木瓦
石,以咒术加持,众人看去,似有实象实马。实象实马虽没有,幻所依的事是实
有。所以唯识说的如幻不定实有。显了的说之,就是自识的相分,现似外境,这
外境非有似有,故如幻化,其相分,即如其竹木瓦石,幻化所依的事了。相分是
依他起,是实有,因为他非外而似外,说他如幻,故这个如幻与实有,没有什么
相违。至于遍计所执,是否属于依他起,我们可以想得出来的,能遍计的就是分
别,分别就是心,心就是依他起。所以能遍计的心是依他起。有能遍计的心,必
有它所遍计的境,为所缘缘;所缘缘,就是自己的相分,故所缘境,还是属于依
他也,是实有应起的。既能遍计所遍计都是实有,何以遍计〃所执〃的不是实有呢?
此待后答,又遍计执,就是法执,谓执心外之境。本来有情所缘的境有二:一疏
所缘缘,是阿赖耶识相分,二亲所缘缘,是自识的相分,都没有识外的境。但是
有情见有识外之境者,是由无始以来的法执熏习,没有外境,误以为有外境,如
像这张桌子,本是刹那生灭,我们全看见桌子是常住的,也是法执熏习。本无外
境,执为有外境,所执的外境,是不是有情执着心所现的“相分”呢?若是相分,
则是实有,何以又说遍计所执非实有呢?又遍计所执若非实有,何以护法菩萨说
相分实有呢?又若说遍计所执是相分,相分便不能定是实有,护法菩萨的见解,
岂不是可以推翻了吗?护法菩萨不是这样容易被难倒的人,护法菩萨说:现似外
境的“所缘相”是有;其所执之“又”则无,这样就可以答复了。
  
    遍计所执相,究竟是有没有呢?当说一部分是有的,一部分是没有的。如六
无为中,除真如所摄,可以用智亲证自体者外,都属遍计,因为他们都是唯待名
言安立的。这一部分是属于有的。如所执实有的外境,则是没有的。故遍计所执
中,可分二分。何以说名言都是遍计呢?唯识宗人“真见道”以前,不是有四寻
思四观四如实智吗?四寻思里:名寻思,义寻思,自性寻思,差别寻思。所谓名
寻思,就是寻思名言唯是假立,与实事并不相称的。就是《摄大乘论》说的,“
由名前觉无,多名不决定”的意思,由名前觉无者,如桌上的花,未给他安立花
的名以前,看了此花,决不会知到它叫作花。再说:如有一种外外国来的花,未
给他安立名称以前;不会知道它是什么花。如果我们给他随便起一个名你,就说
“牡丹花”吧,立起这个名你,我们便叫它牡丹花了。至于一个人,我们也可能
给他起一命名字,叫牛,未见得这人会是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