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8摄大乘论义章-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楫惗藬z留受生。十迴後身斷已登地。第四客塵論禪上心。始從十解至于十迴多身已來為異凡夫伏令不起。第五無明從初地斷至十地盡。第六見滅。第七修滅。在三乘位及地前斷。第八客塵從初地至七地盡。第九客塵從八地滅至十地盡。或說九結。一貪愛結。二瞋恚結。三憍慢結。四見結。五他取結。加近論云。名失願結。六疑結。七無明結。八慳結。九疾結。亦作兩門。一體性者。此中九結並是界內十使及慳嫉兩纏為體也。使中是見結身見邊見邪見為體。他取見者戒取見取二使為體。餘之五結當名取體。義在可知。二治斷者。此中九結在二乘位及地前斷。習氣者從初地斷至十地盡。十者十障。亦曰無明。後當廣說也。
    三性義七門分別(第一釋名。二出法體。三辨性差別。四攝法分齊。五觀行除障。六諸門分別義異。七開合多少。)
  第一釋名。於中有二。一正釋名。二辨廢立。初釋名中通名曰性。性謂性別。性者體性。三性道理其義有別體性各殊。故名為性亦稱為相。相之與性其致正一。次別名者。性別不同有其三種。一分別性。二依他性。三真實性。分別性者此有三名。一曰分別性。釋有兩義。一虛妄境生虛妄心。說彼境界名分別性。攝大乘云。似塵顯現名分別性。二能取妄心顛倒分別。說彼妄心名分別性。攝大乘云。諸菩薩以分別為煩惱。攝論復云。識以分別為性也。前約所生果而得其名。後就功能以彰厥稱。二名妄想自性。釋有兩義。一約妄境能生妄心名妄想自性。二者妄心顛倒分別不稱實義故目妄想自性。楞伽經云妄想自性。亦前約果。後是功能以睿涿H嘉┓謩e想。亦有二義。一境界而生思惟。名思惟分別相。二妄心顛倒思惟。此以妄心思惟諸塵故名思惟分別相。金光明云思惟分別相。亦是就果及功能以陳其名。二依他性者此有兩名。一名依他性。釋有兩義。一繫屬種子。謂根塵識現行生起繫屬本識熏習種子故曰依他。攝大乘云。從熏習種子生繫屬於他。說名依他性。二繫屬根塵名曰依他。謂識現起依他根塵方乃得生名依他性。攝大乘云。此依他性若離因緣自不得生。根塵為因緣依他得生名依他性。無相論云。依因依緣顯法自性即亂識分名依他性。因謂內根。緣謂外塵。二名緣起自性。一切諸識依根緣塵而得生起名緣起自性。楞伽經云。若依若緣生起名緣起自性。前名依他約義從緣而得其名。後曰緣起能所立目。緣者能生。起是所生。三真實性者此有三名。一名真實亦有兩義。一理體不變。二功德無倒。言理體不變者。謂有垢無垢二無所有不可破壞名真實性。攝大乘云。前二真實無變異義名為真實。無相論云。真實性者。謂法如如。即是二性無變異義名為真實。此乃就體以指其諱。二功德無倒者。道及正教稱理無倒故名真實。攝大乘云。後二真實無倒為義名真實義。二名成自性。楞伽經云成自性。金光明云成就性。其義一也。皆是真體不可破壞名成自性。三名第一義性。八卷楞伽及無上依經云第一義性。斯乃成名約義以舉其號。第一義者形對立目。二名字廢立者。攝大乘說分別性中有三種問。一問依止。若分別性似塵顯現依止依他應名依他。云何乃稱分別性也。二問無所有。此分別性既無所有。無所有中何所分別。三問似塵。此分別性既是似塵不言似識。云何似塵名分別性。論中但兩復次總答三問。一以分別似塵顯現雖依他似塵無體。用彼意識而為塵故稱分別。攝大乘云。無量相貌意識分別。釋論解云。一切塵相是為分別說名意識。上來總答前兩問也。二似塵能與意識住分別境名分別性。攝大乘云。顛倒生因成分別性。釋論解云。意識顛倒生境界名為生因。故成分別。斯乃答前第三問也。二依他性中論有兩問。一問唯識。既言識外無法。有何可依名依他性。攝大乘云。唯見亂識而有自體不見有他。云何此識名依他性。二問似塵依止。既此依他似塵所依應名他依。云何說名依他性也。攝大乘云。似塵顯現依止依他。云何得成依他性也。論中具有兩答以答二問。初明依他。實唯有識無別有他。而此唯識從自因生。說自為他名依他性。攝大乘云。從自熏習種子而生說名依他。此答前問。二答似塵依止明依他性。雖為塵依而識起時還緣似塵由塵而生說名依他。攝大乘云。依他性生已無有功能。過一剎那自所取故。由此義故說名依他。此答第二問。前答就彼體類依他。後答約其義依他也。三真實性。論中所說但有一問。謂問無所有。既云無所有。云何得名真實性。攝大乘云。以無所有為真實性。何故得名真實不名非真實。論中三義答此一問。一由如。無不如故名真實。釋論解云。此是第一相摺x顯真實性。二清淨境界故名真實。釋論解云。此是第二無顛倒義顯真實性。三諸善法中最勝義故名為真實。此是第三無分別義顯真實性。
    第二體性者。有法師言。三性法體具無寬狹。分別性體通攝有為及與無為。依他真實亦復如是。此義不然。妄心妄境可是分別。二空真如體是無為不可變異。云何亦說是分別性。設復經論彼無為為分別性。蓋是變異之無為。非真理之無為也。有為諸法從因緣所生是依他。二空無為體是常住非因緣生。云何乃說是依他性。今者正判。分別性者體性有二。一者妄塵。二者妄心。言妄塵者。六塵境界從彼妄心似塵而起體無所有。顯現似塵。即說此塵為分別性。攝大乘云。不取識體為分別。但取識所顯現似塵為分別性。中邊論云。分別性者。謂是六塵永不可得猶如空花。無相論云。分別性者。名言所顯諸法自性即似塵分也。言妄心者。七八諸識顛倒分別不緣實義。以此妄心為分別性。攝大乘云。菩薩以分別為煩惱。若以此名分別內法或增或減壞正理立非理名肉煩惱。若以此名分別外塵起欲瞋癡名皮煩惱。若以此名分別世出世法名心煩惱。論復說云。阿梨耶識分別根本。自體亦分別。論復說云。所生諸識謂彼七識是分別性。楞伽經云妄想自性。金光明云思惟分別。智度論云。菩薩正見者一切思惟皆邪思惟。乃至思惟涅槃思惟佛義皆亦如是。智度論復云。諸思惟分別皆從不實虛詐顛倒故有是分別性也。二辨依他。總而說之但有為色心為體。別而為論亦有二種。一染濁依他。二清淨依他。亦是世間出世間二果報也。言染濁依他者。三界果報從業煩惱熏習種子生名為染分。言清淨依他者。無流功德從聞熏習種子生名為淨分。攝大乘云。依他體類從二種熏習生。一從業煩惱熏習生。二從聞熏習生。論云。若果報識為依他性。從業煩惱熏習生。若出世間聞思修從聞熏習生。此約體類而說依他。佛性論云。依他二種。一染濁依他。二清淨依他。染濁依他緣分別成。清淨依他緣如如成。攝大乘論第二復次亦同此說。此乃約義而說依他。詳前二論但說有為是依他性。云何謬說無為亦是依他。豈不铡铡H鎸嵭哉摺U鎸嶓w性亦有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言有為者道及拢獭5乐^二智具生。教謂無等拢獭Q詿o為者有垢無垢二種真如。攝大乘云。若說四淨淨此說屬真實清淨。由本性無垢道緣緣一切清淨法四皆品類攝。問曰。向說分別但是境心不說無為。何故攝論有為無為三乘道果分別所作。大品經中復說。乃至一法過於涅槃。我亦說彼如幻如化。答曰。論云無為者。非謂證智所證二空真如是無為。所言無為但是分別所作。經云涅槃如幻如化。亦是妄心顯現涅槃。而非拢撬C涅槃。故此無為及說涅槃攝分別性三論所破涅槃義者。當前妄心分別涅槃也。涅槃經中及大乘經論佛與菩薩所證涅槃。當前證智所得真如涅槃。俟諸來哲達斯邪正勿謬濫也。問曰。前說依他但是有為。非無為者。何故般若論云。於實為了因。實即實相真如。無為由了因得。應是依他。云何無為非依他性。答曰。夫是依他必從種子生因而生。真如本有非生因生。故非依他。而彼真如藉緣而顯說有了因。攝大乘云。四德本來是有。不從種子生。從因作名故名種子。問曰。真實性中有垢無垢二種真如體是無為。可說真實道及正教體是有為。云何亦說為真實性。答曰。真實性道及正四品類有垢無垢無變異義。為真實性道及正教雖是有為。無倒義故為真實性。問曰。依他性中三乘拢烂麥Q品依他。真實性中亦說拢罏檎鎸嵭浴4硕问狻4鹪弧Q品依他通三乘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