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犹太人之谜-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当公债的价格跌得不能再跌时,尼桑却突然开始大量买进。

交易所里的人给弄糊涂了,这是怎么回事?尼桑玩的什么花样?追随者
们方寸大乱,纷纷交头接耳。正在此时,官方宣布了英军大胜的捷报。

交易所内又是一阵大乱,公债价格持续暴涨。而此时尼桑却悠然自得地
靠在柱子上欣赏这乱哄哄的一幕。无论尼桑此时是激动不已也好,或者是陶
醉在赢得的胜利喜悦之中也好,总之他发了一笔大财。

表面上看,尼桑似乎在进行一场赌资巨大的赌博,如果英军战败,他岂
不是损失一大笔钱?实际上这是一场精密设计好的赚钱游戏。

滑铁庐战役的胜负决定英国公债的行情,这是每一个投机者都十分明白
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渴望比别人先一步得到官方情报。唯独尼桑却例外,他
根本没想到依靠官方消息,他有自己的情报网,可以比英国政府更早知道实
际情况。

罗斯柴尔德的五个儿子遍布西欧各国,他们视信息和情报为家族繁荣的
命脉,所以很早就建立了横跨全欧洲的专用情报网,并不惜花大钱购置当时
最快最新的设备,从有关商务信息到社会热闹话题无一不互通有无,而且情
报的准确性和传递速度都超过英国政府的驿站和情报网。正是因为有了这一
高效率的情报通讯网,才使尼桑比英国政府抢先一步获得滑铁庐的战况。

另外,尼桑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懂得欲擒故纵的战术,要是换了别人,
得到情报后便会迫不及待地买进,无疑也可赚一笔。而尼桑却想取到利用自
己的影响先设一个陷阱,造成一种假象,引起公债暴跌,然后再以最低价购
进,只有这样才能大发一笔。这个抢先一步发大财的故事足以说明情报和信


息对于生意人的重要性。

如果说,上述事例中罗斯柴尔德家族是靠先于别人的信息而抓住机遇的
话,那么近一个世纪后,另一个犹太巨富则是完全依靠对别人“不起作用”
的信息而出奇制胜。

美国的犹太大亨巴鲁克, 30 岁就成了百万富翁,曾担任过威尔逊总统
的“国防委员会”顾问、“原材料、矿物和金属管理委员会”主席、“军火
工业委员会”主席,还提出一个国际控制原子能的“巴鲁克计划”。他的创
业伊始也是非常艰难,正是靠着犹太人那种对信息的敏感,一夜之间发了大
财。

巴鲁克28 岁那年的一个晚上,他从广播里无意中听到了一个消息,西行
舰队在驿地亚哥被美国海军消灭。这意味着美西战争即将结束。

这天正好是星期天,按照惯例,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在星期一是关门的,
但伦敦的交易所则照常营业。巴鲁克立刻意识到,如果能在第二天黎明前赶
到自己的办公室,那么就能发一笔大财。

其时是1898 年,小汽车尚未问世,而火车在夜间又停止运行。在束手无
策的情况下,巴鲁克急中生智,赶到了火车站,租了一列专车,星光下,火
车风驰电掣,巴鲁克终于在黎明前赶到办公室,在其他投资者尚未“醒”来
前,做成了几笔大生意。巴鲁克的成功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相比,是青出于蓝
而胜于蓝。

旧上海最大的犹太富商沙逊家族早期主要从事鸦片买卖。当时,不少公
司先于沙逊投入这一行。但沙逊家庭利用其本源在印度这个鸦片产地,在产
供销上占了优势,最后成为输华最大的鸦片商。在这个过程中,沙逊由于同
印度和香港往来便利,掌握行情及时,人家未跌,他可以先跌,人家未涨,
他可以先涨,甚至吃进。这种做法现在不算什么稀奇,但在当时是独此一家,
让人眼界大开。

以上三个例子,足以证明信息和情报在商战中所起的作用。

囗要发财就要敢冒险

犹太人历来就有冒险家的名声。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在相当长的一
段时间,对“冒险家”这个词有一定贬意。现在不同了,冒险被经济学家们
冠以“风险管理”,冒险家就自然而然成了“风险管理者”。

其实,想做成任何一件事都有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当失败的可能性大
时,却偏要去做,那自然而然就成了冒险。问题是,许多事情很难区分成败
可能性的大小,那么这种时候也是冒险。就拿炒股票这件事来说吧,明显有
风险,但不冒险就发不了大财。商战的法则就是冒险越大,赚钱越多。许多
文化程度不高的暴发户大概都是敢于冒险的缘故吧。

当赚钱的机会来临时,你的态度仍是犹豫不决,那么你还不具备发财的
资格。失败有什么可怕,大不过从头再来;那要是成功了呢,岂不是一下子
就成了大款。絮絮叨叨,不敢冒险的人,永远是平庸之人。机不可失,时不
再来,权且就当一回风险管理者吧,也许一鸣惊人!

哈默最大的一次成功在利比亚。无论是哈默本人,还是西方石油公司的
3 万名职员和35 名股东来说,一提起此事,他们都会惊叹不已。对于一个像
西方石油公司那样的一个企业,从来没有碰到过近似利比亚的事情,这类事


情也许是百年不遇。

当时,利比亚的财政收入不大。在意大利占领期间,墨索里尼为了寻找
石油,在这里大概花了1000 万美元,结果一无所获。埃索石油公司在花费了
几百万收效不大的费用之后,正准备撤退,但在最后一口井里打出油来。壳
牌石油公司大约花了5000 万美元,但打出来的井都没有商业价值。西方石油
公司到达利比亚的时候,正值利比亚政府准备进行第二轮出让租借地的谈
判,出租的地区大部分都是原先一些大公司放弃了的利比亚租借地,根据利
比亚法律,石油公司应尽快开发他们的租借地,如开采不到石油,就必须把
一部分租借地还给利比亚政府。第二轮谈判中就包括已经打出若干孔“干井”
的土地,但也有许多块与产油区相邻的沙漠地。。来自九个国家的四十多家
公司参加了这次投标。有些参加投标的公司,它们的情况显然比空架子也强
不了多少。他们希望拿到租借地后再转租。另有些公司,其中包括西方石油
公司,虽财力不够雄厚,但至少具有经营石油工作的经验。利比亚政府通过
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参加投票,因为这首先要避免遭受大石油公司和大财团
的控制,其次再去考虑什么资金有限问题。

哈默虽充满信心,但前程未卜,尽管他和利比亚国王私人关系良好。因
为,他不仅这方面经验不足,而且同那些一举手就可推倒山的石油巨头们竞
争实力悬殊太大,真可谓小巫见大巫。但决定成败的关键不仅仅取决于这些。

哈默的董事们坐飞机都赶了来,他们在四块租借地中投了标。他的投标
方式不同一般,投标书用羊皮证件的形式,卷成一卷后用代表利比亚国旗颜
色的红、绿、黑三色缎带扎束。在投标书的正文中,哈默加了一条:他愿意
从尚未扣税的毛利中拿出5%供利比亚发展农业用。此外,还允诺在国王和
王后的诞生地库夫拉附近的沙漠绿洲中寻找水源。另外,他们还将进行一项
可行性研究,一旦在利比亚开采出水源,他们将同利比亚政府联合兴建一座
制氨厂。

最后,哈默终于得到了两块租借地,使那些强大的对手大吃一惊。这两
块租借地都是其他公司耗巨资后一无所获放弃的。

这两块租借地不久就成了哈默烦恼的源泉。他们钻出的头三口井都是滴
油不见的干孔,仅打井费一项就花了近300 万元,另外还有200 万元用于地
震探测和向利比亚政府的官员交纳的不可告人的贿赂金。于是,董事会里许
多人开始把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叫做“哈默”的蠢事,甚至连哈默的知己,
公司的第二大股东里德也失去了信心。

但是哈默的直觉促使他固执己见。在创业者和财东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的
几周,第一口油井出油了,此后的另外八口油并也出油了。这下公司的人可
乐坏了,这块油田的日产量是十万桶,而且是异乎寻常的高级原油。更重要
的是,油田位于苏伊士运河以西,运输非常方便。与此同时,哈默在另一块
租借地上,采用了最先进的探侧法,钻出一日日产7。3 万桶自动喷油的珊瑚
油藏井,这是利比亚最大的一口井。接着,哈默又投资1。5 亿元修建了一条
日输油量100 万桶的输油管道,而当时西方石油公司的资产净值只有4800
万元,足见哈默的胆识与魄力。之后,哈默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