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犹太人之谜-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7 月中旬选举时,本一古里安的劳工派以绝对优势击败了亚博廷斯基
的修正派,从此,他成为了犹太复国主义劳动派无可争议的领袖和劳工运动
中深孚众望的政治领导人。但本—古里安对劳工运动战胜修正主义分子的胜
利成果还觉得不牢靠,他采取的策略仍是坚决和过激的,他认为,在与修正
派的斗争中,“讲道理与说教是没有用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有组织的力
量与他们对抗。”可与此同时,本一古里安又认为修正主义分子不具有危及
劳工运动领导的能力,他克服了把修正主义分子排除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之
外的冲动情绪,欲寻求与修正主义分子进行和解的办法。 1934 年10 月,
他与亚博廷斯基会晤,并拟定了两份调整两派关系的协议。但此举遭到了他
们各自党内的猛烈反对,本一古里安的同事摩西·夏里特和至交卡茨内尔森
也极力反对。此举虽使本—古里安大发雷霆,但却无法挽回这一行动遭到的
否决命运。

有一段时间,本一古里安与亚博廷斯基仍保持热情的交往,但不久两人
就再次口出恶言,相互指责。1940 年,亚博廷斯基在美国逝世,他留下遗嘱,
请求犹太人政府成立后把他的遗体埋葬在以色列。然而在本—古里安作为以
色列总理掌权期间,固执地反对履行这一遗嘱,对此毫不让步。直到他去世,
也未对移葬亚博廷斯基的政治意义加以认真考虑。

□褒扬与怒骂的交融
在1935 年8 月召开的第19 次犹太复国主义大会上,本—古里安当选为
犹太复国主义执委会主席和犹太代办处执委会主席,哈伊姆·魏兹曼再次当
选为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主席。

两年前,当本—古里安成为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时,他毫不理睬当时的
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主席索科洛夫,而是在代表大会一结束,就动身去拜访落
选的魏兹曼,他以下级对上级的恭敬态度详细向魏兹曼报告工作情况,他充
分意识到,魏兹曼是同英国政府打交道和加速建立犹太家园的关键人物。

在犹太国成立前的13 年间,这两个人亲自领导了这场运动。他们俩的工
作有时十分融洽,有时又处于互相敌视中。他们的关系支配了犹太复国主义
运动发展的进程,并导致数百万犹太复国主义者分裂为两大阵营。

本—古里安对魏兹曼的态度是在深深的钦佩和无情的批评之间摇摆不
定。他有时称赞魏兹曼:“虽没有陆军和海军,没有被立为国王,但是以色
列人民却看见戴在你头上的以色列王冠在闪闪发光。”他甚至以少有的激动
情感宣称:“我一生都热爱你。。我真心实意地热爱你。”但他又经常对魏


兹曼展开无情的谩骂,称魏兹曼的讲话为“常说的谎话”,是个“荒唐可笑
和恬不知耻的人”。

1936 年,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为抗议犹太移民行动而发生了一系列大规
模的骚乱,英国政府委派了一个皇家调查团调查骚乱的原因。在调查团面前,
本一古里安和魏兹曼再次发生了冲突,他对魏兹曼提出的“移居100 万犹太
人需要20—30 年”的观点大为气愤,并为此差点辞去犹太代办处的职务。

本—古里安在面对调查委员会的发言中,要求为犹太人大规模移居巴勒
斯坦托管区创造条件。尽管在政治和意识形态的争论中,本—古里安出于策
略考虑,反对正式宣布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是建立犹太国家,但他仍拥护皇
家委员会建议“巴勒斯坦分治”的提议。然而,英国政府否定了分治的建议,
并于1938 年发表了白皮书,压缩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最低限额,并禁止犹
太人购买巴勒斯坦土地。本—古里安坚决反对英国政府这一政策,并号召通
过游行示威、增加非法移民和定居等手段与之进行顽强的斗争。

1939 年9 月1 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本一古里安创造性地制定了犹
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政策:“我们必须帮助反希特勒战争中的英国,仿佛不曾
有白皮书一样;我们必须抵制白皮书,就仿佛没有战争一样。”他把哈加纳
(犹太代办处领导下的地下军事组织)的指挥官们召集在一起,胸有成竹地
对“参战目的”做了说明:“我们要缔造一个犹太国家,并建立一支犹太军
队。”此后,他开始分出许多精力进行组建一支犹太军队的活动。

1942 年5 月,在本—古里安的积极倡议和参与下,包括魏兹曼在内的犹
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领导们,在美国纽约比尔特莫尔饭店制定了犹太复国主义
新的政治纲领。这个纲领规定,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目的是在巴勒斯坦建立
独立的犹太国家,并使之成为民主的新世界体系的一部分。比尔特莫尔纲领
打破了犹太复国主义最神圣的禁忌,经过数十年的回避,现在终于第一次宣
告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最后目的。围绕比尔特莫尔纲领,本—古里安与魏兹曼
之间再次产生了深深的分歧。对于这一纲领,魏兹曼的看法是:“纲领中有
很多吹嘘的成分,本一古里安过于小题大作了。”而本—古里安针锋相对:
“我相信,战争结束后,这一纲领将成为全体犹太人的奋斗目标。”

比尔特莫尔会议一个月后,二人的个人冲突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他们
甚至断绝了任何通讯联系。美国的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为他们安排了一次非
正式会议,会上,大多数人接受了魏兹曼的观点,而拒绝本一古里安的指责。
本一古里安在这次险恶而乏味的斗争中遭到了惨败,他沮丧地返回了巴勒斯
坦。在美国,魏兹曼赢得了这一回合的胜利;在巴勒斯坦,本一古里安却取
得了更为重要的胜利。

□辉煌的花环与难咽的苦酒
本一古里安带着比尔特莫尔纲领回到巴勒斯坦后,便为该方案奔走呼
号。在此过程中,他个人的声望也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他拟定的移居200 万
犹太人的计划,可望彻底解决欧洲对犹太人的大屠杀造成的难民问题,同时
又可保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占多数。他提出的要求政治独立的口号给巴勒斯
坦及欧洲的犹太人带来了希望,同时展现出使犹太人问题得到真正解决的前
景。经本一古里安的解释,比尔特莫尔纲领逐渐成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新
指南。


然而,当本一古里安在政治上节节取胜的时候,他也经受了一些意外的
沉重打击。首先是他的巴勒斯坦工人党发生了分裂,以塔本金为首的B 派的
退出使他失掉了一批精英。不久,他的得力伙伴,被人们称做本—古里安的
“指南针”的卡茨内尔森又去世了,这使他痛不欲生。

此外,本一古里安与妻子保拉的关系也触了礁。保拉不是犹太复国主义
者,什么“以色列”、“犹太国”对她没有丝毫意义。作为公众领袖的本一
古里安也没有意识到,他每月17 镑的工资,保拉要拿出10 镑来付他的书钱。
保拉尽最大努力使他不要为钱发愁,她煮饭烧菜,浆洗缝补,常常偷愉地少
吃一顿饭,以便使丈夫和孩子们吃饱。大女儿盖乌拉出嫁时,没有钱为她做
嫁衣,也没有钱给她买嫁妆。在这种情况下,保拉的心情很不愉快。她唠唠
叨叨地指责丈夫对家庭和自己爱得不够,她甚至确信:丈夫的生活中还有其
他女人。

后来,保拉在本一古里安朋友们的劝说下,迫使自己参与丈夫的一切活
动与斗争,时时陪伴着他,完全与他站在一起,他们之间的关系才逐渐恢复。

□“那么大炮呢?飞机呢?”
就在保拉对本一古里安不放心的时候,人们开始称本—古里安为“老
人”。

那一天,他同一些朋友在一家饭馆吃饭,邻桌的一位小女孩站起来,指
着本一古里安大声问道:

“那位老人是谁?”

从此,“老人”这个绰号便叫开了。

当时本一古里安年近60,作为巴勒斯坦犹太人的领袖,他的声望极高。
人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学习和引用他的讲话,阅读他的著作,无论是谁,在
他面前都会局促不安,都怕与他争论。

1945 年5 月8 日,本一古里安漫步在因遭受战争而满目疮痍的伦敦大街
上,注视着兴奋不已的人们庆祝德国纳粹垮台。他在那一天的日记上只写下
一行字:“胜利之日一非常悲哀。”

是啊,在6 年战争中, 600 万犹太人惨遭屠杀,本—古里安怎能不感到
心情抑郁。

本—古里安有一种惊人的独特直觉,在生命的每一阶段,他都能意识到
斗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