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犹太人之谜-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问题时不再仅仅囿于昔日“六·五战争”英雄所拥有的思维空间,他更加
精于筹划,在错综复杂的中东政治舞台上通达求变,他主张对解决阿以冲突
问题采取灵活立场,给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人以“有限自治”,在保障以色列
安全的前提下,与阿拉伯国家“以部分土地换和平”。基于这些考虑,他于
1985 年向政府建议并敦促实施了从黎巴嫩的所谓“安全区”部分撤军的计
划,国际社会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但这个“鸽子”毕竟带有“鹰爪”,他以犹太民族的“安全”为最高利
益,不可能容忍被占领土上的巴勒斯坦人的“反抗”。1987 年12 月8 日,
一辆乘载着数十名巴勒斯坦人的汽车,在加沙地带被一辆以色列卡车故意撞
成两段,车内的巴勒斯坦人4 人当场死亡,5 人受伤,在场的以色列警察对
此竟置若罔闻,结果肇事的以色列司机堂而皇之地泰然离去。次日,加沙地
带的巴勒斯坦群众愤怒地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惩办肇事者。拉宾
闻讯后,决定“用武力碾碎被占领土上的反抗,当即下令出动军队,对手无
寸铁的巴勒斯坦群众进行血腥镇压,当场打死、打伤近百人。拉宾的“铁拳”
暴行,点燃了被占领土巴勒斯坦反抗的导火索,一场1967 年以来规模罕见的
阿拉伯人起义爆发了。拉宾指挥重兵镇压,在占领区实施戒严、宵禁,关闭
了大学校门,不断地制造流血冲突,他的名字再次与“魔鬼”、“刽子手”
联系在一起。

□决战沙米尔
进入1992 年,正当已进行了五轮的阿以和谈未能摆脱“聚难、谈难、散
难”的局面,中东和平进程障碍重重之时,以色列大选来临了。

拉宾雄心勃勃,憋足了劲儿,决心赢得此次大选。 15 年前,他当总理
时领导无力,全军覆没,失去了总理府的“户口簿”,眼巴巴地看着利库德
集团执掌江山,耀武扬威,他这个“英雄”怎么也咽不下这口窝囊气。他觉
得,只有自己挂帅亲征把组阁权夺回来,才能痛快淋漓地报15 年前的一箭之
仇。2 月份,他在工党内部选举中击败老对手希蒙·佩雷斯,再次成为工党
领袖,为全力以赴投身大选提供了自信,也提供了可能。

然而拉宾的对手也不是吃素的,当时任总理的利库德集团领袖沙米尔在
虎视眈眈地等着与他较量一番。76 岁的沙米尔,性格内向、不苟言笑,工于
心计,被称为“玩弄政治权术的老手”。

拉宾要想重登总理宝座,必须啃掉这块“骨头”。竞选拉开帷幕后,他
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大作文章以争取选民。他公布了工党的“灵活和务实的
政策”,既强调致力于以色列自身安全,又主张作出适当的妥协,包括“有
限的领土让步”,以换取永久的和平。他信誓旦旦地许诺一旦获胜,便组成
一个基础广泛、维护国家利益并促进中东和平进程的稳定的联合政府,保证


在9 个月内在被占领土实行巴勒斯坦人自治,与被占领土非巴解组织的巴勒
斯坦代表团进行公开谈判,暂停兴建犹太定居点。拉宾这一策略适应了持不
同政见的以色列人的观点:在那些希望和解的以色列人眼中,他是“鹰派中
的鸽子”——他提出的部分领土换和平,而且不放弃“安全定居点”原则,
美国人也为之喝彩。海湾战争一结束,美国为了自己在中东的利益即重提“以
土地换和平”的原则来解决长达40 年之久的阿以冲突,但执拗的沙米尔偏不
买帐,在领土、建居民点等问题上寸步不让,一硬到底,从而引发了沙米尔
政府同美国之间关于100 亿美元贷款担保的危机,使美以联盟跌入低谷。现
在布什总统从拉宾身上看到了解决危机的希望,便对拉宾大加赞赏,表示希
望拉宾能够上台并在阿以和谈中发挥温和作用,以取代沙米尔。这样,拉宾
亮出的筹码可谓在国际国内一箭双雕。

在国内经济问题上,拉宾紧紧抓住沙米尔的政策失误不放,穷追猛打。
近年来利库德集团把大笔资金用于被占领土修建犹太人定居点上,而忽视了
国内的经济问题,结果造成资金短缺,通货膨胀,全国失业率上升到11%,
而受这一后果之害最深的又是近40 万前苏联犹太移民,他们住房紧缺,失业
率高达39%。在这批移民中,选民有近30 万,精明的拉宾看到了这一可观
的“选票市场”,利用移民对利库德的不满情绪,有针对性地提出把修建定
居点的投资用于创造就业机会,改善住房条件和发展教育上,这一主张迎合
了许多移民的需求,自然把他们手中的选票拉了过来。

除了在内政外交上频频得手外,拉宾的工党还应天时、得人和。一方面,
执政15 年之久的利库德已失去原有的锐气,其内部矛盾重重,内耗严重,总
理沙米尔、住房部长沙龙和外交部长利维各拉一派,相互间勾心斗角,内讧
不止,在党内议员候选人选举中曾闹得不亦乐乎,使不少选民深感失望。另
外,利库德领导层老化,缺乏有感召力的新的领导人,加上政府官员的腐败
丑闻不断被曝光,造成以色列人民的不满,国内要求改变政府的呼声很高。
和利库德相比,拉宾领衔的工党领导班子更富朝气,年初选举产生的领导人
中包括不少思想解放,敢于创新的年轻人,且为了收复“失地”而增强了凝
聚力,达到了举党一致,从而改变了工党过去的形象,为工党在大选中“逐
鹿中原”奠定了基础。

6 月24 日凌晨,以色列政坛爆发重大新闻,执政15 年之久的利库德集
团在决战投票中惨遭败北,工党夺得44 席,比利库德多出12 席,席位相差
之悬殊为过去的大选中所未有。国际舆论认为,大选结果体现了以色列人民
主张变革和要求和平的强烈愿望。

工党大获全胜、稳执牛耳消息传来,在特拉维夫一家饭店焦急等待结果
的拉宾喜出望外,他兴高采烈地对着簇拥在他面前的话筒和记者说:“一个
充满新希望的阶段已经开始。”出了怨气的工党成员纷纷走上街头,欢呼这
一来之不易的胜利,许多人不惜自己出钱买来糖果发给过路行人,让人们分
享他们15 年来从未有过的快意。而利库德集团却被失败带来的沮丧、愤怒和
无可奈何所笼罩,在其总部,几个党徒听到统计报道竟顿足捶胸大喊“这是
骗人!”而后潸然泪下,痛苦之状难以描述。而倔老头子沙米尔似乎对这人
们预料之中的失败思想准备不足,很为绝望之情所折磨,仿佛一下子衰老得
神色呆滞、举止迟钝了。

以色列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得意的“鹰爪鸽”重新拥有了飞翔的天
空。


可惜的是,在这位得意的“鹰爪鸽”刚刚大展鸿图之际,却遭到了极端
分子的暗杀,因而为世界和平献出了最后一滴血,同时被誉为和平卫士。

五、风流成性的“独眼将军”达扬

达扬从小主要受母亲的影响,母亲的文学爱好和好深思的性格使达扬养
成独处、沉思、独立的性格。由于达扬的父亲忙于犹太夏国主义事业,所以
很少回家,因而同达扬的关系很疏远。父子俩缺乏交流,不管达扬对他说什
么,他总是拒绝听,即使达扬是正确的。这就使得达扬学会了顽固和反抗。
还在达扬5 岁的时候,存一次因达扬未完成父亲分派的任务而被父亲锁进鸡
笼。父亲对达扬说:“你如不认错就将一直被锁在里边。”夜晚,鸡笼外传
来令人恐怖的豺狼嚎叫声,达扬被冻得嗦嗦发抖,害怕极了,但就是不屈服。
后来,父亲不得不放他出来。正是这种熏陶,使达扬从小就无所畏惧,否则
他将来也不会成为一名勇敢的斗士。

达扬的恋爱开始于16 岁,在失败两次后,他终于和一个叫鲁思的姑娘确
衷了恋爱关系并发展到准备结婚。但是,中间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小插曲。
鲁思的一个德籍好友威廉明娜,在1934 年春到达巴勒斯坦,她的签证秋季到
期,然后就必须回到纳粹德国。当时,大规模的迫害犹太人的活动在德国愈
演愈烈,威廉明娜实在不愿回去。但如果不回德国,她就必须在巴勒斯坦结
婚。然而,威廉明娜在巴勒斯坦并不认识多少人,鲁思出于慈悲和犹太复国
主义的热情,认为达扬是最合适的人选,因此她建议达扬和威廉明娜结婚。
或许是达扬太爱鲁思的缘故,他终于答应了鲁思的要求,并在鲁思的一手安
排下,同威廉明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