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柏杨曰(一)-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令有英雄豪杰,一定会辅佐刘走上正道,就不会叛变。吴国所引诱的,不过地痞流氓、无赖亡命,跟一些铸钱工人而已。」晁错认为袁盎倒向自己这一边,在旁插嘴说:「袁盎的判断正确。」刘启说:「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对付?」

  袁盎说:「请求陛下屏退左右,单独听取我的意见。」晁错退出之后,袁盎说:「吴楚两国发表文告,声称:高皇帝(刘邦)封子弟们当王,各有固定的疆界。

  而奸臣晁错,擅自处分各国王侯,减削各国土地,所以被迫起兵。大军西上,只在诛杀晁错,恢复失土,一旦达到这两项目的,自然班师。现在唯一的办法,只有牺牲晁错,派使节赦免吴楚等七国,把原削减的土地,归还他们,不必流血,就能重获和平。」刘启同意。十余日后,刘启命宰相(丞相)陶青、首都长安警备区司令(中尉)嘉(姓不详)、司法部长(廷尉)张欧,联名弹劾晁错:「一切行为,不符合领袖的恩德信义,打算使领袖疏远群臣跟全国人民,又打算把城市割给吴国,失去臣属的立场,大逆不道。晁错应腰斩,父母、妻子、同母的兄弟姐妹,无论老幼,应全体绑赴街市处决。」刘启批:「可。」晁错一点消息都不知道,还在为前方军事尽力。刘启命首都长安警备区司令(中尉)嘉(姓不详),传话晁错入宫晋见。一同乘车,穿过街市。就在街头,晁错仍穿着朝服,被武士摔下,腰斩。刘启遂派袁盎,跟刘的侄儿、皇族事务部长(宗正)德侯刘通,出使吴国(首府广陵)。

  人称晁错先生是「智囊」,看他种种方略,确实是「智囊」;唯一的遗憾是他的胸襟太窄、器宇太小,指尖刚触到权力,便急吼吼公报私仇,要把对方满门抄斩。政治家必须有三分混沌,才能把反对力量稀释到最低限度,一定要把账算得清清楚楚,去年张三瞪了我一眼,前年李四踢了我一脚,对方为了自保,自不得不奋起反击。反击失败,不会有再大的损失;反击成功,晁错便是一个榜样。

  他如果不先向袁盎下手,袁盎何至狗急跳墙。政治家固然不能没有敌人,但绝不努力制造敌人。

  正因晁错不是一位政治家,所以才建议皇帝出去打仗而由自己坐镇京师,把皇帝置于险境而自己稳享太平,可谓荒唐得离谱。刘邦可以出征,而请萧何留守,但那要出自他的自愿。刘启不过一个嫩娃儿,他怎有那么大的胆量?至于忽然又要割两个城市给吴国,事属蹊跷。我认为那可能是晁错的一种谋略,而被刘启断章取义。但不管怎么吧,晁错显然临危已乱。叶公以画龙闻名于世,一旦真龙驾到,几乎把他吓死。晁错在文字上预卜吴国必反,看起来心有定见,一旦吴国真的起兵,面对那么多复杂难题,其中最可怕的一个难题是:中央军可能战败,中央政府可能崩溃。于是,方寸不安,遂掌不稳舵。高级知识份子很容易陷于这种窘境,因为说话容易,写文章容易。

  然而,晁错却是忠于刘启的,为了和平而牺牲晁错,可以理解。但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教他死得那么悲惨?砍头也行,何至腰斩?腰斩之人,因没有伤及心脏,上体仍然在活,清王朝一位官员在腰斩之后,用手沾自己的血,在地上连写「惨惨惨惨惨惨惨」七字,闻者垂泪。晁错在刘启还是孩提时,便在身旁陪伴,以后言听计从,宠信有加。即令有过,处死已经足够,杀就一杀了之,照样可以向吴国表态,何至指定用此酷刑?甚至「无少长皆斩」?古人云:「伴君如伴虎。」

  事实更为严重,在极权政体下,伴君简直像坐在百步蛇的毒牙之上。

  刘启从决定到执行,中间有十余天时间,仍跟晁错在一起商讨军国大计,不知道每天面对猎物时,刘启心里有什么反应。更使人毛骨悚然的,是晁家的巨变,父子夫妻兄弟姐妹,霎时一堆鲜血人头。晁错并非大奸巨恶,手握兵权,何用如此闪电手段?鼓儿词有言:「说忠良,道忠良,忠良自古无下场。」数千年传统文化,化作三句唱词,令人兴悲。


  桓将军

  吴国(首府广陵)一位年轻将领桓将军(名不详),建议吴王刘:「吴国步兵多,步兵在险地才可以发挥威力。中央军骑兵多,骑兵在平原才可以驰骋。

  最好的战略是:对所经过的城市,置之不理,直扑洛阳,夺取军械库跟敖仓(河南省阳县北敖山粮仓)粮食,依仗黄河跟岖山的险阻,号令各个封国,虽没有攻入函谷关(河南省灵宝县东北),天下已进入掌握。如果大王(刘)进军不够迅速,被困在坚城之下,中央骑兵部队赶到梁国(首府睢阳「河南省商丘县」)

  跟楚国(首府彭城「江苏省徐州市」)交界处的大平原地带,我们就会失败。」

  刘征求一些老将领的意见,老将们说:「这个年轻人,冲锋陷阵还可以,怎知道深谋远虑?」刘遂放弃桓将军计画。

  桓将军的建议是一种跳蛙战术,二十世纪四○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就用它直逼日本本土。桓将军在两千年前,便曾经提出来,可惜没有人领略,否则中国历史又是一种局面。一群老茧人物不考虑问题的实质,和建议的内涵,却用「年轻」二字,打击新生代精英,是传统社会最流行的手段。老人固然有可敬的优点,但必须是优点。仅由岁月累积出来的纯老人,有时反而成为进步的阻力。年轻人的见解,固不全对,但不能仅因为年轻,就认为一无是处。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惊人功业,都由年轻人开创。


  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参考前一五四年),历时三月平息。吴王(首府广陵「江苏省扬州市」)刘逃亡东海王国(首都东瓯「浙江省温州市」),被击毙;胶东王(首府即墨「山东省平度市」)刘雄渠、菑川王(首府剧县「山东省寿光市南」)

  刘贤斩首,济南王(首府东平陵「山东省章丘市」)刘辟光等被处决;楚王(首府彭城「江苏省徐州市」)刘茂自杀、赵王(首府邯郸「河北省邯郸市」)刘遂、胶西王(首府高密「山东省高密县」)刘卬等自杀。

  周王朝建立之初,除了天王直辖地区王畿一小块土地外,全部都是封国,封国林立,虽然巩固了王国的安全,但也使王国因分裂而毁灭。秦王朝建立之初,封国的流弊,记忆犹新,于是彻底扫除,改设郡县;而郡县首长因跟中央没有血缘上的亲情,一旦动乱,立刻游离。西汉王朝建立后,郡县的流弊,同样也记忆犹新。但全部封建,已不可能,而没有封建,也不可能。于是王国跟中央直属郡平行,也就是大幅的扩大王畿。使中央直辖郡县的面积,超过封国的总和。封国则比周王朝的封国为大,大到跟战国时代的各个独立王国相埒。

  七国之乱是一个重大的转捩点,如果七国胜利,中国势必回到战国时代,互相并吞,可能演出罗马帝国瓦解后欧洲各国林立,永不能复合的局面。七国失败,西汉王朝顺利通过瓶颈,大一统观念逐渐凝固,深植人心,认为「大一统」才是正常之规,分裂乃一种暂时现象。虽然经过大分裂时代和小分裂时代,这种心理都没有改变。


  夺嫡斗争

  纪元前一五○年,西汉王朝(首都长安「陕西省西安市」)皇帝(六任景帝)

  刘启(本年三十九岁)罢黜太子刘荣,改封临江王(首府江陵「湖北省江陵县」)。

  刘荣的师傅(太子太傅)窦婴极力抗议,无法挽回,只好声称有病,去职。刘荣的娘亲栗姬恚恨而死。

  西汉王朝宫廷第一次夺嫡斗争,发生在纪元前二世纪○○年代,吕雉经过无数屈辱挫折之后,大获全胜;戚姬惨败,母子同归于尽。四十年后的五○年代,第二次夺嫡斗争爆发,王跟栗姬,一生一死,失败者母子也同归于尽。皇宫之地,富丽堂皇,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好不庄严肃穆,再想不到内部却是黑暗深洞,没有天理、人性、国法,而只有权势。一个女子一旦被吸入黑洞,可是达尔文所说的:「优胜劣败。」千万如花似玉,哪一个不渴望跟那唯一的男人(皇帝)

  上床?又哪一个生了儿子,不渴望儿子继承宝座?弱者忍气吞声,强者必然火并。

  个性造成悲剧,栗姬是一个标本,她的美艳绝伦,不在话下,如果不美艳绝伦,就不能把皇帝抓到手心。可是,她既缺乏见识,又缺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