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柏杨曰(一)-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身体不好,你曾经自告奋勇,给他治病。即令把病治癒,不过多赏赐几个钱而已,总不能封侯吧?不如把他毒死,中山王刘箕子就可以登极,包管封你一个侯爵。」」

  任何一场像样的冤狱,在判决书上都看不出是一场冤狱。路温舒曾经指出:仅凭判决书,即令皋陶看了,都不得不承认铁证如山,罪有应得(参考前六七年)。

  徐遂成这段供词,绘影绘声,跟真的一样。而在情理上,也确实有这种可能。当徐遂成肯定有这种事时,没有人敢肯定绝对没有这种事,口供主义的刑事诉讼法下,「贼咬一口,入骨三分」。但是,诬陷终是诬陷,冯媛当堂把徐遂成的伪证拆穿。眼看全案就要瓦解之时,史立才发出最后一击,明白告诉对方底细。幸亏冯媛是封国的太后,而法庭又设在封国之内,否则,冯媛连回宫自杀的机会都没有。

  法律是神圣的,一旦被权势或金钱污染,法律就不再神圣,人民只有诉诸比法律更神圣的东西──公义。冤狱制造者就在这个公义上,为他的恶行,受到惩罚。


  政策性冤狱

  御马总监(驸马都尉)、宫廷随从(侍中)、云阳(陕西省淳化县西北)人

  董贤,深受刘欣宠爱。出宫的时候,陪同乘车;回到皇宫,则在身旁侍奉。刘欣对他赏赐累积到数百千万。尊贵显赫,使中央政府官员们震动。董贤时常跟刘欣睡在一张床上,曾经有一次,二人同睡午觉,董贤的头压住刘欣的袖子,刘欣想起床,可是董贤还睡得正沉,刘欣不忍心把董贤唤醒,就用佩剑把袖子割断,再悄悄离开。刘欣命董贤的妻子,出入皇宫,跟董贤同住。刘欣又把董贤的妹妹召入皇宫当小老婆,封一级「昭仪」,地位仅低于皇后。夫妻兄妹三人,日夜侍奉刘欣。

  宫廷秘书署执行官(尚书仆射)郑崇上书规劝。刘欣对郑崇的恶感,也与日俱增,每每藉口其他公事,向他责备。宫廷秘书长(尚书令)赵昌,认为排除障碍的机会已经成熟,遂奏称:「郑崇跟他的家属交往频繁,我怀疑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邪恶勾当,请准予调查。」刘欣把郑崇交付审判。京畿总卫戍司令(司隶)

  孙宝,上书营救,说:「郑崇一案,经过调查求证,把郑崇拷打得已经半死,并没有吐出一句口供。道路上的行人,都知道他冤枉。我怀疑赵昌跟郑崇私人之间,藏有怨恨,才使用这种阴险手段陷害。我要求对赵昌加以调查,解开人心的困惑。」

  奏章呈上之后,刘欣立即颁下诏书:「京畿总卫戍司令(司隶)孙宝,附会臣下,欺罔上级,竟企图利用春季为宽大赦免之季,做出欺骗诋毁之事,满足他奸诈之心,这种人是国家的虫贼。免职,贬作平民。」郑崇最后死在监狱。柔在性质上,冤狱分为两种:法律性的,当然由于司法黑暗或证据错误;政策性的,则司法再清明,也没有用。孙宝身为京畿总卫戍司令(司隶),他完全了解郑崇是一场诬害,却无法平反。当他企图平反时,自己却先陷了进去。凶手手握权柄,正坐高堂,法官有什么办法?

  判断一个国家是民主还是专制?是自由还是独裁?是文明还是野蛮?只要考察它有没有政策性冤狱,就已足够。


  毋将隆力

  刘欣派禁宫中级侍从官(中黄门),到军械库(武库)精选锋利的武器,送给董贤,又送给刘欣的乳娘王阿舍;共十余次之多。首都长安警备区司令(执金吾)毋将隆(毋将,复姓)上书阻止,刘欣不悦。

  不久,傅太后命皇家礼宾官(谒者)向首都长安警备区司令部(执金吾),用最便宜的价钱,购买官府婢女八人。毋将隆再上书抗议说:「出的价值太低,应照市价补缴。」刘欣不耐烦,下诏给宰相(丞相)、最高监察长(御史大夫)

  :「毋将隆官居部长级高位(九卿),既不能纠正政府的过失,反而跟永信宫(傅太后居所)争论婢女贵贱,伤害教化,败坏风俗。姑念及毋将隆以前曾有推荐我当太子的功劳,贬到沛郡(安徽省淮北市)当民兵司令(都尉)。」最初,刘骜在位末期,毋将隆担任议论官(谏大夫),曾经呈递「亲启密奏」(封事),说:「古时候,遴选封国国君到中央当部长级以上官员(公卿),用以奖励他们的功绩和品德。请征召定陶王(刘欣)前来京师,镇守天下。」刘欣为了回报这项推荐,才没有加重处份。

  当毋将隆正在纠正政府的过失时,刘欣却愤怒的指责他不能纠正政府的过失。

  以太后之尊,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却贪小便宜,贱买官婢。毋将隆动用正式奏章,向皇家讨债,不仅仅是纠正政府的过失,也是希望皇帝警觉到傅老太婆的脏手,无孔不入,下令阻止。刘欣责备毋将隆向傅太后索钱,而索回的钱却是交还国库,他并没有下私人口袋,这种看守政府财产,一丝不苟的行为,理应受到尊崇。可是,刘欣却倒打一耙,只问毋将隆谈论价款,不问傅老太婆半抢半买。保护政府利益的有罪了,半买半抢的反而神圣不可侵犯。这就是官场文化:有了权,就等于有了理;谁的权大,谁的理就也跟着大。


  鲍宣哀呼

  纪元前三年,议论官(谏大夫)勃海郡(河北省沧州市东南)人鲍宣,上书十三任帝(哀帝)刘欣说:「私下观察孝成皇帝(十二任帝刘骜)时,皇亲国戚的权势特重,每个人都引用他的亲信,使王姓家族的私人,充满政府。妨碍贤能人才上进的道路,以致天下混乱,奢侈豪华,失去控制。而人民穷困,与日俱增。

  所以发生十次日蚀,四次彗星。危险覆亡的征候,陛下亲眼看见。想不到,今日情形,比那时更为严重。「今日,人民面对七种苦难:其一,阴阳不调和,水灾旱灾频仍。其二,政府加重赋税,严苛征收。其三,贪官污吏,勒索不止。其四,富有的大地主,永不停止的兼并。其五,苛刻繁杂的差役,和不断调发民夫,无法种田。其六,乡村不靖,警报相接,人民一夕数惊。其七,强盗匪徒,抢劫财物。七种苦难,还可勉强忍受。然而,除了七种苦难外,人民还面对七种死亡:其一,陷入法网,被残忍的暴官酷吏刑死。其二,入狱之后,难逃虐死。其三,一旦被捕,无处申诉,含恨冤死。其四,落入盗贼之手,逼献财物拷死。其五,报仇雪恨,互相杀死。其六,荒年饥馑,活活饿死。其七,瘟疫传染,辗转床上病死。人民面对七种苦难,没有一种可以逃避。面对七种死亡,更没有一条生路。

  而竟然想全靠刑罚,促使天下太平,根本就不可能。人民穷苦,无菜无米,身穿满是破洞的衣服。父子夫妇,不能保存,使人酸鼻。陛下,你如果不救你的子民,教他们向谁哀求?」

  鲍宣这篇沉痛的奏章,把纪元前一世纪,西汉王朝末年,人民的悲苦,和官吏的暴虐,叙述得历历如绘。且听他的呼吁:「陛下,你如果不救你的子民,教他们向谁哀求?」两千年之后捧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可是唯一的反应,只因为建言的人有相当知名度,不贬谪他、不逮捕他、不诛杀他而已。这种皇恩浩荡,已使儒家学派沾沾自喜,感激涕零。而人民的七种灾难和七种死亡,依然如故。

  饿死的尸体,仍横荒野;拷死的囚徒,仍从监狱拖出。以董贤为首的癌细胞群,仍在庙堂之上,回转金莲步,歌舞玉堂春。

  刘欣是癌细胞的制造人,西汉王朝政权内溃,已到癌症三期,死亡迫在眉睫。


  王嘉

  刘欣假托傅太后的遗诏,请太皇太后王政君下令给宰相(丞相)、最高监察长(御史大夫),增加董贤采邑二千户人家(董贤原封一千户人家)。再赏赐给孔乡侯傅晏、汝昌侯傅商、阳新侯郑业三人采邑。

  宰相王嘉把诏书封起来退回,呈递「亲启密奏」(封事),强烈反对。刘欣怒不可遏,逮捕王嘉。审问官问:「谁是贤能?谁是奸?」王嘉说:「贤能,像前宰相孔光、大司空(三公之三)何武,我无法推荐。奸,像高安侯董贤父子,扰乱政府,却不能排斥。」于是不再进食,二十余日后,大口吐血,气绝而亡。

  当王嘉肯定孔光是一代贤才的时候,孔光正在主子面前,猛摇其尾,不但没有一句公道的话,更没有一句像龚、猛二位那样要求保持王嘉自尊或性命的话,反而用「大逆不道」最可怖的必死罪名,套牢王嘉。这位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