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柏杨曰(一)-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只看这份官方记载,吕母平空谋反,如果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刁民,也定是一个顽劣凶恶的泼妇。然而,其中却含有多少鲜血和多少眼泪,以及多少无奈。

  吕母的儿子在海曲(山东省日照市)县政府当一名小官,被县长诬陷诛杀。吕母如果是一个传统的平凡女人,痛哭一场,只有认命。最多遵循正常轨道,上诉到郡政府。一个人能当到县长,当然跟郡政府的官员,关系密切,岂会为一个小职员伸冤?一切和稀泥的安慰话:「人死不能复生,悲愤也是枉然,算啦,算啦!」

  恐怕连耳朵都能震聋。意志稍微薄弱,只有含垢忍辱。

  然而,吕母是一个奇女,她选择了反击之路。把家产散尽,秘密结交贫苦少年,在集合到百余人时,突击县政府,诛杀县长,用县长的人头,祭祀儿子的坟墓。假使「有大汉天声」的话,这正是「大汉天声」。可是,这种「大汉天声」,却由善良的人民和着血泪唱出,使人悲痛。


  扬雄

  纪元十八年,扬雄逝世。

  最初,西汉王朝十二任帝(成帝)刘骜时,扬雄当宫廷禁卫官(郎),派驻禁宫宫门(黄门),跟王、刘秀(刘歆),一起供职。新王朝建立,扬雄以前辈资格,被擢升当国务官(大夫)。扬雄对势利看得很淡,只崇拜古人古事,喜爱儒家学派的道理,打算用文章使自己留名后世,于是撰写太玄一书,讨论天地人三方面综合关系。扬雄发现其他学派的学说,都是用智慧的言语,诋毁儒家学派的圣人,荒唐怪异,巧妙辩解,阻挠思想的画一。虽然都是小节目,但最后可能破坏儒家学派的基础,迷惑知识份子,使知识份子信奉他们,却不知道他们的错误何在。当时,常有人向扬雄提出问题,扬雄都一一回答,遂收集成书,定名法言。只求内省,不向外宣传,因此不被当时人们注意。大司空(三公之三)王邑、农林部长(纳言)严尤,听到扬雄逝世消息,问桓谭说:「你常称道扬雄的着作,不知道能不能留传后世?」桓谭说:「一定可以,可惜的是,你我都无法看到。因为人之常情,对眼前的都很忽视,对遥远的都当成宝。大家看到的扬雄,官位这么小,地位这么低,容貌这么平庸,没有一点动人之处,所以瞧不起他的着作。从前,李耳把他的虚无思想,写成文章(指老子),贬低仁义,抨击礼义,喜欢它的人,还以为价值超过儒家的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上自西汉王朝刘恒(五任文帝)、刘启(六任景帝)等君王,下到司马迁,都有这种看法。何况扬雄,文字功力和文章内容,都十分深刻,但所发议论,却不违背儒家学派的圣人,将来一定超越他们。」

  扬雄的学问和见解,到底如何?经司马光不断引用他法言的结果,资治通监读者,当不陌生,自会判断。

  扬雄当时的处境是:官位太小,地位太低,以致连他的着作,都受到轻视。

  势利眼之辈,缺乏监赏力,才有「远来和尚会念经」观念。古时候只有纵的关系,于是媚古。十九世纪后又有横的关系,于是媚外。连耶稣都不得不感叹:「先知在本乡本土总是受不到尊敬。」

  监赏能力一旦随着政治市场的价码起伏,便无法独立。结果当然造成一种反淘汰,官场中的歌颂,往往正是小民的愤怒或不屑。官是一个标准,民又是一个标准。民的标准被政治市场涨跌的巨棒击碎,得不到公正的肯定,长此以往,民族的灵性和生机就奄奄一息。所以我们必须做到:只问对方的成就,不问对方的成份。


  笨鬼附体

  新王朝(首都常安「陕西省西安市」)皇帝(一任)王(本年六十四岁)

  发现,全国变民越来越多,有一种无法收拾的趋势。于是命天文台(太史)推算出三万六千年的日历。下令:「每隔六年,改换一次年号,布告天下周知。」又下诏昭告全国:「我当跟黄帝姬轩辕一样,成仙升天。」(刘彻曾认为他会跟姬轩辕一样,成仙升天,王是第二人有此信念。)打算欺骗人民,瓦解变民。听到的人无不哑然失笑。

  权势人物经常会做出使人哑然失笑的糗事,王莽不过其中之一,并不特殊。

  我们感到有趣的是,王莽并不是白痴,若干权势人物更都聪明非凡,为什么总是干出这种只能自欺,却不能欺人的勾当?只有一种解释是合理的,一个人封闭在自我陶醉的洞穴中太久,心智无法成长,总认为别人的智力商数比他更低,可以任凭他牵着鼻子走。

  社会上充斥着阿谀之徒,领袖放个屁,立刻就有人研究出来它的哲学基础。

  社会也充斥着混沌之辈,有人怎么说,他就怎么信。于是鼓励当事人表演更多使人哑然失笑的节目,供人茶余饭后的谈助。

  盼望每一个人物,在笨鬼附体的时候,最好评估一下被人哑然失笑的可能性。

  则对自己、对国家,都有裨益。


  范升真知灼见

  大司空府议论员(大司空议曹史)代郡(河北省蔚县)人范升,向大司空(三公之三)王邑提出备忘录说:「而今,大家异口同声,歌颂皇上(王)神圣,赞扬阁下英明。然而,神圣的意义是无所不知,英明的意义是无所不见。现在天下大事如何?比日月在天上还要明显,比雷霆万钧还要震撼。然而,皇上不知道,阁下也看不见。善良的人民,去哪里求救呼天?皇上一直认为:远方不服从(指匈奴、西域、西南夷),是最大的忧虑,我却以为国内人民的愤怒,才值得担心。现在任何举动,都跟事实抵触;所决定的事实,都跟人民的盼望相反。

  在翻车的道路上奔驰,在失败的轨迹上步步跟进,一种必然降临的灾祸,出现得越晚,就越严重。而爆发得越迟,程度就越可怖。正逢一年开始的春季,却征调丁壮,远征蛮荒,田地荒芜,无人耕种,野草也都吃光,粮食价格猛涨,一斛竟达数千钱,低级公务人员跟全国人民,陷在深水热火之中,已不再是国家的基石。

  不久,胡人(匈奴)、貊人(湖貊部落?朝鲜半岛东北部)就要把守未央宫宫门,而青州(山东省北部)、徐州(江苏省北部)的强盗匪徒,就要登上床帐。我有几句话,可以解除天下倒悬的痛苦,免除人民的窘迫,无法用文字表达,请求召见,愿当面陈述。」王邑听不进去。秽新王朝武有严尤,文有范升,不能说没有人才。问题只在于呆头鹅掌舵,人才遂被埋葬。看了严尤的对话跟范升的对策,和王莽、王邑的颟顸的反应,一种无力感油然而生。每个王朝政权衰落时,都会呈现两种征候:在上位的人耳朵和心灵,全部关闭,在下位有能力的人椎心泣血,贡献无门。


  王莽

  纪元二十三年,西汉王朝大军,攻入长安,王逃到未央宫宣室殿避火,而火舌跟踪而至。王身穿赤青色的衣服,手拿两千二百年前姚重华拿过的小刀,天文官(天文郎)就在王面前,占卜时日方位,王绕着桌案兜圈子,最后终于找到占卜上显示最吉祥的位置──斗柄,才坐下来。神智不清的喃喃自语说:「上天照顾我,西汉军能把我怎么样!」黎明,高级官员扶着王,从宣室殿,逃到太液池中四面环水的渐台,这时仍有一千余位官员追随左右。变民杀入宣室殿中之后,听说王逃入渐台,遂把渐台密密包围,有几百重之多。渐台守军仍然发箭拒抗。等到箭被射完,变民冲杀,双方短兵相接。王邑父子、带恽、王巡,在肉搏中战死。王逃到一个小房间,大约下午晚饭的时分,变民杀入渐台。国师(四辅之三)「寿容」(不懂二字意义)苗、太傅(四辅之二)唐尊、王盛等,全都丧生刀下。商县(陕西省丹凤县)人杜吴,直闯而入,击杀王,指挥官(校尉)东海(山东省郯城县)人公宾就(公宾,复姓),砍下王的人头(本年王六十八岁)。士兵一拥而上,乱刀齐下,把王尸体砍成碎块。为了争夺这项诛杀元凶的功勳,互相攻击,杀死几十人(新王朝亡,九至二三,立国十五年)。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政权转移,都要发生一次改朝换代型的全国混战,野心家或英雄豪杰,各自掌握武力,互相争夺吞噬,人民死伤千万,白骨遍地,孤儿寡妇遍地。最后,只剩下一个头目,这个头目遂成为儒家学派所称颂的:「得国最正」的圣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