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没有办法教化,所以菩萨法里头有俗谛。讲到最高的是真俗圆融,真俗是一不是二,圆教!所以佛教化众生,实实在在讲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细心体会、认真学习,佛无有定法,随机应变,活的!活活泼泼。教学的目的最后一句,『示悟而调伏』,「示」是指示,也是示现,示现是暗示,明确的指示或者是暗示。示的是什么?觉悟的境界。释迦牟尼佛一生,经典上常讲的「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是暗示,我们一看就要觉悟。看不出来、不能觉悟,这才指示,那就为你详细说明八相成道的意义,这就是指示。聪明的人、利根的人看到、听到,他就觉悟。悟的是什么?世尊示现的八相,我们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不能示现?悟了学佛,学佛就是学示现。
  当然前面这一段我们学不到,人家从兜率宫降生,等觉菩萨后补佛来入胎。我们想到这一段,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投胎,是业力来的。所以他的降生跟一般凡人就不一样,他降生就能走七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异相,跟一般人降生完全不一样。一般人降生生下来只晓得哭,小孩一出世一生下来就哭,你仔细听听「苦啊!苦啊」,你仔细听,听懂了没有?他在叫苦,声声都在叫苦。所以心思稍微敏捷灵敏的人,一听小孩出生叫的声音,苦!人生苦,从出生到死亡,生苦;然后你仔细再观察,老苦、病苦、死苦,生老病死苦,听这个声音、看到这个身相,就觉悟了。这个跟释迦牟尼佛示现到外面去游玩,看到生老病死,他觉悟了,这是示现给我们看的。为什么他看生老病死觉悟了,我们看生老病死茫然不觉,迷在这个境界里头?这就是我们不如他的地方。再仔细观察,他看出来这才是人生第一桩大事,「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这是大事。这个大事要不要解决?哪一个不想解决这个问题?
  自古以来多少人想求解决这个问题、了解这个问题,怎么样去研究、去探讨,都找不出根源,一直到今天没有法子解决。没法解决就很可怜,佛经上讲「随业流转」,苦不堪言!佛就为这桩事情,这个世间众生上上根人想解决这个问题而没有法子,佛来了。佛到这个世间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修道、证果。他老人家自己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首先要悟,这个悟是对於生老病死的真相要搞清楚、要搞明白。古印度的学者,高级的宗教像婆罗门、瑜伽、数论都很了不起,他们通过禅定的方法,居然能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六道轮回不是佛说的,古老婆罗门教所讲的,婆罗门教就是现代我们中国人讲的印度教,新加坡人说的兴都教。他们的历史悠久,我跟他们接触,他们告诉我,他们这个教的历史是一万多年,这是传说。
  古代的印度人不重视历史,所以他们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全世界对兴都教,肯定他们的历史是八千五百年,在这个世界上历史最久的。佛教的承传到今天,我们中国历史上记载三千年,现在世界上一般公认是二千五百多年。六道轮回是婆罗门教说的,说得非常清楚,换句话说,婆罗门教在我们一般人来说是上根利智。他们对於六道里面的状况了如指掌,但是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他就不知道。这六道轮回能突破吗?突破之后又是什么样子?这他不晓得,要等释迦牟尼佛降生。他们知道六道轮回之当然,不知道六道轮回的所以然,所以解决不了问题。释迦牟尼佛出世才把六道轮回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发生说出来了。佛在这个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原本只有一真法界,可是诸位要记住,如果你著了「一真法界」这个名相就错了,你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
  一真法界里头的境界就像中国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看看老子说的这个话,你要想真正契入一真法界,你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老子这两句跟马鸣菩萨讲的三句,意思、境界完全相同,我们今天讲的离妄想分别执著,也就是佛家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思议!由此可知,世间上根利智为什么到最后这个层次不能突破?他没有离开思惟,我们今天讲思想。殊不知思想是有范围的,在这个范围之外他想不出来,他就无能为力。言语的范围更小,思想的范围比言语大,但是它都有范围。而心性、真心本性没有范围,经上常讲「无有边际」。我们的思想能力有边际,在法相唯识里面就讲得很清楚,思想范围是阿赖耶识。这个很厉害,能够缘到阿赖耶识,但是缘不到自性。你要想见性、想明心见性,你用思惟的方法决定没有用处。所以你要想见性,只有用智照,不能用情见。这个情就是有妄想分别执著,只要夹一丝毫妄想分别执著,都是属於情见。情见最高可以见到阿赖耶识,没有办法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这个没有办法。能够缘到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的见分、阿赖耶的自证分、证自证分缘不到。
  所以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离心意识,不用它,不用心意识。心,我们今天讲得粗浅一点大家好懂,落印象,我们眼见色、耳闻声,落个印象,那个印象就是阿赖耶里面的种子。第二次见这个人为什么会认识?你阿赖耶种子里头有档案,一见面立刻把那个档案调出来,跟它对一对。好像对照片一样,你们现在到外国旅行,在海关检验、证照检验,他拿你的照片跟人对一下,就认识了,是你没错。我们看到这个人会认识他,阿赖耶识里头有档案,一见面档案立刻就出来了,一对没错,你是某人,落印象!这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等於仓库一样,档案室。末那识是执著,唯识里头有比喻,末那识是看守档案库的这个人,他非常执著。第六意识是传送室,第六意识在外面搜集资料,眼耳鼻舌身各个搜集,它是总搜集,由末那传送给阿赖耶识收藏,这么个关系。
  佛说这些东西我们都不要用它,要做到什么?不分别,不用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分别;不执著,不用第七识;不落印象,不用阿赖耶识,叫离心意识。离心意识叫参学,佛法里面不讲研究,研究是用心意识,不用心意识叫参究。参究里面是智照,研究里面是情见,别看好像差别很微细,真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效果完全不相同。所以我们如何培养我们觉悟的能力,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学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不落印象难!你看看新加坡的许哲她能做到,她不落印象,永远保持自己的心地清净平等。人家问她,李木源居士问她:「你怎样能不落印象?」她举个例子,「我每天上街,我在街上看到很多人,也听到很多人说话,你要问我,我完全不知道。」这不落印象。不落印象是什么?我们平常讲不注意,注意两个字都是佛教名词,你把这些印象注入意识,就落印象了;你不注入意识,虽有印象,很淡薄。给你讲街上看到哪些人,真的忘掉了,完全不知道,没有放在意识里。常常这样训练,不管什么事情,特别是不善的事情,不落印象;善的事情落印象,这个好,让你的心纯净纯善,这调伏了。把不善不净的心、不净的行为,调伏为纯善纯净的心行,这个教育成功了,佛到这个世间来的目的达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法喜菩萨偈颂第九首:
  【一切世界中,见佛坐道场,大众所围绕,照耀十方国。】
  这一首偈是赞颂佛陀「众会无尽」,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示现讲经三百余会,四十九年当中,就好像我们现在办讲座一样,办讲座办了三百多次,相当的密集。佛经上讲的众会,会是大众聚会,佛陀跟大众在一起聚会就是教学。讲学、教学这两种方法,同时交互的起用。我们仔细观察,佛对这些学生们用讲学的这个方式少,教学的方式多,我们要从这些地方体会,学习怎样帮助社会大众,怎样帮助九法界众生。这个学习的法会,我们佛法里面讲法会,现在一般社会上怎么讲?讲活动,这种学习的活动要多办。
  前几天我跟我们学院里几位同学在谈,学院现在还在筹备阶段,我们的旧房舍差不多整修完成,新的还在申请,必须要等申请新的建设完成了。我们新的有一个多用途的活动中心,面积比我们现在这个新教堂要大两倍,活动中心后面跟楼上总共有十个教室,我们才有活动的场所。这个中心建好之后,我们就要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