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5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再看清凉大师对我们的开示,「二乘出要,唯止与观」。二乘是阿罗汉、辟支佛,他们出,出离六道轮回。要出六道轮回的修行法门也多,也是八万四千法门,也是无量法门。无量法门把它归纳,总的纲领、总的原则不外乎止观;止观就是禅定,禅就是观,定就是止。所以禅定翻译里面最普遍的叫「静虑」,静就是止,虑就是观。所以禅定它不是个死定,它活活泼泼,它里头有生机。
  止观这两个字,这个名词,用最浅显、最通俗、最容易懂的解释,经上有,止是「息灭贪瞋痴」,观是「勤修戒定慧」。「勤修戒定慧」是观,「息灭贪瞋痴」是止。贪瞋痴是见思烦恼里面的思烦恼,这个断掉了,见思烦恼就断尽了。「勤修戒定慧」就是为了「息灭贪瞋痴」,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回,这是世尊在经论上讲得很多很多。
  修小乘,他要抓不住这个纲领,「勤修戒定慧」,他没有「息灭贪瞋痴」,那个戒定慧不能产生力量,灭不了贪瞋痴,出不了三界。不但出不了三界,出不了欲界。佛跟我们讲得很清楚,色界天人,这是初禅以上,色界天人没有瞋恚,瞋断掉了,贪还有,痴还有。
  所以我们自己想想,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心里会不会难过?会不会有一点瞋恚?看到别人的好事,心里有没有嫉妒?嫉妒是瞋恚的一分。如果还有,我们自己一定要清楚,不但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欲界。你修得再好,修再大的福德,你也不过是欲界天的福报,色界没有分。色界天人虽然有贪,那个贪的念头非常微薄,为什么?你想想看,「财色名食睡」他都放下了,可见得他对於五欲一丝毫贪婪都没有,瞋恚断了。他还有很微弱的贪,他有色身,他有居住的宫殿、楼阁、园林的环境,生活环境。对我们来说,他是非常非常的微薄;微薄依旧是障碍,障碍他不能出离六道。
  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愈往上面去愈淡薄,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几乎是没有了。他为什么出不了三界?你要听清楚,几乎是没有了,不是真的没有了;真的没有了,他就出三界,就超越六道,证阿罗汉果。由此可知,他不是断烦恼,他是伏烦恼,甚深的定功,他所享受的是禅悦;佛法里面讲的「禅悦为食」,清净之乐,他享受这个。所以我们讲四禅、四空天,对於烦恼他是伏断而不是灭断,伏断是暂时的,灭断是永恒的。灭断才能超越六道轮回,伏断不能超越。
  他们用的功夫不一样,法门很多,总的原理原则不外乎止观。小乘修止观,大乘也不例外。天台家修的是摩诃止观,我们通常称为大止观,大乘止观。但是天台从智者大师以后,历代的祖师虽然讲止观、修止观,而实际上他们都是求生净土。智者大师念佛求生净土,所以往后天台家跟净土结的缘就非常非常的深。你看看近代,近代天台的祖师谛闲老和尚往生西方净土,他的门人宝静老和尚、倓虚老和尚都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近代往生传里面都有。
  我们要问,念佛是不是止观?是的,念佛也是止观。放下万缘是止,提起正念,正念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是观。我们选的方法是持名念佛,无论是念四个字,无论是念六个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观;念佛的时候不夹杂一丝毫的妄念,这是止,把妄念止住了。念一个小时,修一个小时的止观;念两个小时是修两个小时的止观。
  念佛是止观,再告诉诸位,听经是止观。放下万缘,专心听讲,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观;听经的时候,不夹杂妄想分别执著,那是止。哪个不是修止观?
  所以要把修行落实在生活,生活就是修行。穿衣吃饭,佛家吃饭这是五堂功课之一,吃饭也是一堂功课,还是修止观,就是修禅定。吃饭的时候,饭菜摆在面前,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酸甜苦辣咸一点也没有搞错,这是观。观是明了、是智慧。止是什么?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是止;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观。我们吃饭的时候,有饭菜。如果说这个饭菜什么味道你都不知道,你不是变成麻木、不是变成白痴了吗?这道菜是甜的,那个是咸的,很清楚、很明白,这是智慧;在这里头不起贪瞋痴慢,心是清净的,清净是没有被它染污。「这个好吃,多吃几口」,你被它染污了;「那个不好吃,我不想吃它,少吃几口」,你在吃饭里头已经被污染,你是凡夫。
  真正做功课,真正修行人,不被境界染污,在境界里头不起贪瞋痴慢,不生好恶之心,永远是清净心、平等心,什么都好,平常心对待。我在新加坡听李木源居士讲,早年弘一大师到新加坡弘法,弘一大师有个很好的同参道友住在新加坡。他在新加坡的时候,当然接待他的人对他老人家非常尊敬、非常仰慕,每天饭菜供养也很丰盛。可是有的时候菜太咸、太淡,拿捏不准是有的。人家问老法师:「这个菜很咸,老法师习惯吗?」弘一法师笑笑:「好,很好!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一丝毫挑剔都没有,这个示范是在用功、是在修行。
  没有学佛之前,他对於饮食起居非常讲究,他是富家子弟出身的;可是出家之后,把从前的习气毛病彻底改正过来,真正做到随缘而不攀缘。所以老法师很容易照顾,很好伺候,一点挑剔都没有。什么都好,这叫功夫。他把世间法统统放下,统统舍弃了。他的新加坡老友广洽老和尚,前些年也往生了,我见过这个老法师。
  会用功的人,二六时中功夫从来不会中断,大乘菩萨更是如此。大乘菩萨,说实实在在的话,自己修行已经成就;在我们净土宗来说,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成就了,随时可以走。不像一般人,功夫没有成就,想去去不了;他随时可以去。
  可以去而不去,是什么缘故?这个世间还有一些有缘的众生跟他有缘,这是他的慈悲,他要帮助这些众生得度往生。自己不著急,自己没事,自己在哪个地方都一样,住在天堂跟住在地狱没有差别。为什么没有差别?住在天堂,他没有享乐的念头,没有乐受;在地狱里头也没有苦受。刚才讲的,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这是他自行的功夫,自己永远住清净平等觉。清净决定不染污,换句话说,决定不会被境界动摇,不会被境界影响,这是功夫到家了。我们佛门所谓「八风吹不动」,功夫到家了。
  我们用功要在这些地方用功,什么环境都好,什么环境一丝毫障碍都没有。还会被环境影响,还会被环境动摇,功夫浅,功夫不够,那需要选择环境。
  我们帮助年轻的同学们,我们选择在这个地方建道场。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染污少,小城市,比起布里斯本、比起雪梨好太多了。这个地方的居民不多,人心善良、淳朴、老实,这是我们修行的好环境。虽然外头也有诱惑的力量,诱惑的力量比起一般城市要薄弱得很多,没有一般大都市那么样的强烈。
  早年虚云老和尚到香港,在香港住一个月,告诉香港那边居士大德们,「这个地方不能住,外缘不好,环境的诱惑力量太强大了」。要不是有相当定功的人,在那个环境想不退转、不堕落,不容易!所以,老和尚住一个月就回中国去了。
  他这个作为,实在讲是示现给我们看的,是给我们居住在香港的佛弟子,无论出家在家,给我们警策,提高我们的警觉。老和尚现身说法,我们要懂得他的意思。香港那边的出家人,有没有修行成就的?成就的有。倓虚法师、定西法师都是在香港往生的,这些人跟虚老和尚都见过面,都很熟悉,他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所以我们要晓得,祖师大德的示现,处处都是慈悲为我们在演说,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虽然是花花世界,只要自己能够把持得住,决定不贪图名闻利养的享受、五欲六尘的享受,关在自己小道场里头,诵经、拜佛,一心一意求生净土,把往生的瑞相为大众展示,那就是利益众生,那就是度众生。
  出家修行如是,在家修行也不例外。何东爵士的母亲往生的时候,开往生大会,预知时至。这是在家居士,增长大家对净宗的信心。她的往生度了她一家人,她一家人原来都信基督教的,儿子、媳妇看到母亲走得这么自在、这么潇洒,觉悟了!知道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晓得哪一天走,什么时候走,清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