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5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也断了一品。在大乘圆教里面讲,这个地位是初住菩萨,别教里面讲是初地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些人,在法相唯识宗里面,称他们为「同生性」,跟诸佛如来用同样的真心,我们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真的会用这个心,念念不离这个心,这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不是凡夫。不但不是六道凡夫,也不是十法界的众生,超越十法界了。
  而十法界里面这些人,相宗称为「异生性」,异是不一样,跟诸佛如来用的心不相同。诸佛如来用真心,十法界里面用的是妄心。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这超越六道轮回了,他们依旧用的是妄心,但是妄心过失很少。什么原因?他们随顺佛陀的教诲,换句话说,他没有证得真心,但是他得到的是相似的真心。佛用的是真心,真正效法佛菩萨的行持,佛菩萨对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都是真心的流露。佛菩萨在哪里?经典就是!如果我们舍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完全采取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我们就得到相似的真心;虽然不是纯真,非常可贵,从相似就能够证得真实。在相似境界里面薰习久了,养成习惯,假的就变成真的,就这么个道理。
  如果我们不能够随顺佛陀教诲,要随顺世俗的知见、随顺自己的习性,那个麻烦就大了!这样的人就像《地藏经》里头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经上讲的话并不过分,它所说的都是事实真相,而我们自己不了解,我们自己真的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我们读经首先要建立信心,信佛!信佛头一条,信佛所说的,佛说的我们不能不相信。然后进一步,做佛所做的。佛在经上教我们怎么作法,我们就怎么做;想佛所想的。要这样学习才能成就,不是这样学习,我们这一生学佛的成绩单恐怕都不及格!
  一乘法,在现在流传下来的经典,古大德公认的有三部:第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部是《妙法莲华经》,第三部是《梵网经》。非常可惜,《梵网经》流传到今天,经典只有少分,全经没有传到中国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梵网经》只是「菩萨心地戒品」,是全经里面的一品。古大德公认这是一乘圆教。其他的都是属於三乘经典,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我们讲大乘、中乘、小乘。三乘,《法华经》上说得好,「除佛方便说」,佛教化众生,「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说大乘、说中乘、说小乘,都是方便说;真实说,是一乘!
  为什么要说方便说?底下讲:『或有显示不可思议诸乘法轮』。「法轮」在此地不必解释,前面跟诸位说过。它代表的就是教学,众生程度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还是要教他、还是要帮助他,看他的程度。说个实实在在话,学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不是一世两世的事情,我们在经典上看到许许多多的说法、佛菩萨的开示,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都有机会接触到佛法,也都有机会修学;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佛讲他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你就晓得跟佛法的缘是多么深厚,不是一生一世。我们要是跟阿闍王子比,说老实话,我们比他的善根还要深厚,换句话说,他供养四百亿佛,我们超过他。怎么知道?他们这一批人听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欢喜,但是没有发愿求生净土,只是欢喜而已,自己心里想著将来自己修行成佛,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不过是动这个念头而已,并没有发心求生净土。我们今天遇到净土而发心求生净土,从这个地方来看,我们的善根超过他。所以一个人在一生当中遇到这个法门,念佛真正得生净土,那个善根深厚不可思议!
  我们现在自己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过去生中供养佛肯定超过四百亿,这一生能不能往生?还是一个未知数。然后你才能够体会到佛在《阿弥陀经》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不能少善根。善根到底要多少?这就是说,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供养四百亿佛,这是个标准,这样的善根不够,这还是少善根,换句话说,要再往上提升,要供养五百亿佛,也许你的善根达到标准,这才能往生。换句话说,没有达到这个水平的,佛要帮助他,那不能不说三乘法。没有达到这个水平里面,也分上、中、下三根。上根的佛讲大乘,中根的佛讲因缘,下根的佛讲小乘。所以佛教学跟一切众生讲经说法,确确实实是随著众生根性、随著众生的程度、随著众生的欲望希求而说法,因此佛在经里面常常告诉我们:佛无有定法可说,我们要能体会。佛没有一定的法说,佛所说法,总是我们所希求的。
  我们要想一想,我想求什么?如果我们没有别的希求,就是希求作佛、广度众生,佛一定跟我们讲一乘法。如果你还希求人天福报,作人还不错,做一个大富大贵的人,在人间作国王,现在说是作大企业家,这也还不错,佛就跟你讲人天小果。如果你一旦觉悟,人天福报是不错,但是不究竟,福享尽还要堕落;享福当中修福是非常艰难,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享福修福不容易,享福造业最容易,它不究竟;你的心思、志向要是远大一些,「我不想再搞六道轮回!」六道确实是不究竟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是很痛苦的一桩事情,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并不难懂。你只观察世间人生离死别,你去体会那种心情,你就了解,然后你就肯定这世间不好玩,发心脱离六道生死轮回。这个人,佛讲:他刚刚觉悟,始觉。
  如果没有出离六道的这个念头,这个人不觉;虽学佛,没有觉悟。不管学的是哪一种佛法,没有觉悟,全是人天小法。学《华严》,《华严》也变成小法,这个道理要懂。佛在《般若经》上讲得很明白,「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佛讲的。为什么还有一乘、大乘、中乘、小乘,还有这个?佛法哪有乘不乘的,因众生根性不相同,方便而说的。所以《华严经》里面讲,「圆人说法,无法不圆」,这就是道理,这就说得很清楚、很真实。如果你是圆顿根性、一乘根性的人,你所接触的一切法全是一乘,《阿含经》也是一乘,《方等》、《大集》没有一部经不是一乘法。你明白这个道理,疑惑就没有了。如果是小乘根性的人,读《华严经》他还是小乘;人天根性的人,就是说不能够舍弃人天福报,他学《华严经》,还是人天乘。决定不能够说读《华严经》就提升到法身菩萨的境界,不可能!为什么?他烦恼习气断不了,名闻利养放不下,还是要在这个社会上竞争、斗争,他搞这一套!学了《华严》也没用处!
  由此可知,根性重要,觉性重要。真的觉悟了,我不再干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我已经干够了。所以真正学佛人,你能看得出来,决定远离五欲六尘的享受,一定能够符合世尊的教诲,「以苦为师」、「以戒为师」,真的修行人肯定遵守。为什么?生活清苦一点,常常有出离心,出离苦海,六道是苦海。如果物质生活过得太好,那个出离的心他就忘掉了,「这不错,很好!人天不错,很难得!我很自在。你说出离,十法界、一真法界、极乐世界,我没见到!」满足现前的欲望,对佛菩萨那个境界并不希求,这种人迷而不觉。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那是大彻大悟的样子,他舍弃世间的荣华富贵。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他可以继承王位,他做国王,他舍弃了。为什么?做国王是搞六道的业,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他舍弃了。世间许许多多的行业,他全部都放下、都舍弃了,而选择出家修道、弘道,他采取这么一个行业。
  这个行业,用现代话来讲,现在人的定位,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事业,他搞这个,搞社会教育。尤其难得的,他是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义工!释迦牟尼佛是做义工出身的,不拿待遇,不拿报酬的。接受大众的供养非常简单,四事供养,四桩事。人活在这个世间不能不吃饭,所以接受饮食的供养。饮食很简单,他一天吃一餐,中午,早晚都不吃的。这一餐饭出去托钵,托钵一般托七家,这一个钵每一家给一点点,七家合起来这一餐饭。为什么?我们能够想像到那个时代,这些物资都非常缺乏,人家一家人吃饭,那家人也不见得是很多人口的,他们吃的东西也是有限,看到出家人来托钵,只能给你一点点,你再到别家去。每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