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路军一二九师征战实录-山河呼啸 作者:傅建文-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季“扫荡”,下半年又再次发动了秋、冬季“扫荡”。也就是这一年,蒋介石发表了《中国之命运》一书。“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政党(国民党)、一个领袖(蒋介石)”的理论,蒋介石并不是随便说说,他还要把它体现在行动上。因此,1943 年夏季,从日本鬼于的“扫荡”中悟出了一些门道的蒋介石,也企图将进攻的矛头指向中共首脑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王近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奉命卒领大岳二分区16 团赴延安扩编部队,去完成保卫党中央的新的使命的。王近山这时己是386 旅旅长。1943 年10 月22 日,王近山带领部队从长子县横水村出发,22 日穿过同蒲路和汾河两道敌人的封锁线,到达韩略村附近的有利地形宿营。这一带的群众基础很好,部队一到,群众就开始站岗放哨、封锁消息、烧水做饭。在同地下工作者的接触中,一个消息引起了王近山极大的注意。地方党的同志介绍说:最近每天上午都有若干辆汽车,满载物资,在少数部队的掩护下,由临汾出发,经过这里东去,支援对根据地进行“扫荡”的敌人,下午又满载从抗日根据地抢掠的财物,经此返回临汾。地方党的同志介绍完后,又补充说:最近敌机动兵力正在根据地腹地“扫荡”,这里根本没有大的兵力可贤调动,正是打击敌人千载难逢的良机。针对这一情况,王近山决定抓住有利战机,在韩略村伏击敌人,迅速解决战斗后,即奔赴延安。下定决心后,王近山丝毫不敢大意,带领团、营干部进行实地勘察,了解敌情。当地的敌人是参加“扫荡”大岳根据地的日军一部。10 月初,日军集中了驻山西第1 军的第36 师团、第62 师团和第69 师团,加上伪军,共约两万余人,采用“车轮战术”,企图将太岳根据地“全部摧毁”、建立“山岳剿共实验区”。其时,“扫荡”的日军正好推进至临屯公路的两侧,撞到了王近山的枪口上。韩略村位于临汾东北、洪洞东南地区,距离日军“扫荡”的前线指挥部所在地临汾只有50 多里地,是临屯公路上的一个据点。临屯公路恰好从韩略村中间通过,村西南一带地势险要,公路两旁是两丈多高的陡壁,易下不易上,是个打伏击的好地形。这一仗最能体现王近山敢打敢胜、胆大心细的性格。虽然有利条件很多,但也有不少不利因素:韩略村离敌人县城很近,就在敌人据点的限皮底下,如果不能速决,或走漏消息,则敌人就会迅速赶至韩略村,这样的话16 团不仅无便宜可捡,而且还要面临极大的危险。但王近山就是这样,即使困难再多,只要有机会,他就绝对不会放过。
  经过认真的研究、演练,王近山部署部队进入伏击阵地,经4 、5 小时的耐心等待后,鬼子的汽车终于来了。日军共来了13 辆汽车,有3 辆还是小汽车。进入伏击圈后,车上的日军还在又吃又喝,又说又笑,根本没有发现任何设伏的迹象。随着两颗红色信号弹的升空,设伏部队同时开火,猛烈的枪弹立时将鬼子打得晕头转向。战斗中,这股日军出奇地顽强,有的跳下车来,端着刺刀向公路两旁冲击,有的依托汽车向公路两旁射击。有十几个敌人辽迅速聚集成一个小的战斗群,向设伏的重机枪阵地反击。战斗打了3 个多小时,120 多名日军,只有3 人钻窑洞逃脱了性命。战后,从缴获的日军文件上得知,这次被歼灭的敌人,原来号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部组织来大岳参观“车轮式扫荡”的一个“战地观战团”,其成员是日本“支那派遣军步兵学校”第5 、6 中队和其他部队的一些军官,内有少将旅团长1 名、联队长6 名,其余的也都是中队长以上军官。韩略村伏击战对日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们马上从临汾调来500 亲人,在6 架飞机的支援下,来韩略村追击王近山部。王近山面对急于报复的日军,冷静、沉着地进行了突围部署,他说:“敌人是来报复的,来者不善。我们不必与敌硬拼,要化整为零,分成若干小分队,利用夜暗,迅速行动,突出敌人的包围。”第二天早晨9 点,部队无一伤亡的全部突围到达预定汇合地点洞子沟。战斗后,王近山兴奋地对战友们讲道:“我们的任务本来是行军,可是碰到了歼灭敌人的机会,在不违背上级意图、不影响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情况又有利的前提下,我们就应该机断行事,积极歼敌。我们人民军队的第一职责,就是随时随地不放弃任何歼灭敌人的机会。不仅要懂得‘枪声就是命令’,还要懂得积极作战、寻机歼敌的道理,这才是合格的指挥员。战争,永远是手快打手慢,有备打无备。”韩略村战斗后,气急败坏的冈村宁次将一名中将师团长撤职,同时将韩略村据点的日军中队长枪毙,该据点的其余日军和伪军每人都被打了几个耳光,个个被打得鼻青脸肿。
  “温村会议”经过1941 年、1942 年两年残酷的斗争,中共中央认为有必要坐下来认真地总结一下,以便扭转被动局面,积蓄力量,准备反攻。中共北方局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下达了《关于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1943 年工作方针的指示》,明确指出:“华北党的基本任务是:进一步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克服困难,积蓄力量,为反攻及战后作准备,以便迎接伟大的新时期之到来。”为贯彻上述指示,太行分局于1943 年1 月25 日在河北涉县温村的一个教堂里,召开了高级干部会议。这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总结了五年来对敌斗争的经验,确定了今后的斗争方针,对晋冀鲁豫军区、边区和129 师的各项工作,均有很大影响。由于开会地点在温村,这次会议又被称为“温村会议”。中共太行分局是1942 年9 月成立的。根据中央1942 年9 月1 日《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为便于统一调动和组织根据地内的所有力量,进行对敌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由邓小平任书记,李大章任副书记。李雪峰、刘伯承、蔡树藩为分局委员。在太行分局这个为期25 天的会议上,邓小平作了《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的报告和会议总结报告。这两个报告被各摘录整理一部分,变为三篇文章收录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中。《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中,共有8 篇文章力邓小平抗日战争时期所写,而其中以这三篇文章最为重要,最能反映邓小平在这一时期的思想,对今后的斗争也最具指导意义。在《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一文中,邓小平在回顾了对敌斗争的三个阶段后,从10 个方面总结了对敌斗争的经验和教训,指出:当前敌我之间的斗争是“全付本领”的斗争,今后的斗争将更加巧妙而尖锐。要掌握住敌强我弱的特点,原则是削弱敌人,保存自己,积蓄力量,准备反攻。人民是一切的母亲,是对敌斗争一切力量的源,敌我斗争的胜负,决定于人民。我们要掌握正确政策,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阶层一切抗日的人民对敌斗争。要建设根据地,斗争中坚持敌进我进,在进行游击战的同时下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要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建立自给自足的经济。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将对敌斗争的着眼点转向了敌后,在更加广泛的领域提出了“敌进我进”的思想。刘伯承曾首先提出在敌“扫荡”时,不能囿于“敌进我退”、“诱敌深入”的基本原则,而应在敌包围圈的缝隙中,以“敌进我进”的方式跳出包围圈,到敌人的侧后去打击敌人,即“军事变换线”理论。邓小平在“温村会议”上提出的“敌进我进”则范围要广泛得多了。它既包括军事的,也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这一理论既指导正规军的“敌进我进”,又指出了地方兵团和抗日群众如何“敌进我进”的问题,它是针对日军“总体战”而提出的有效对策。邓小平提出的“敌进我进”,不是盲目的“进”,是讲求策略的“进”。他认为:在敌强我弱,开展持久战的情况下,我们的原则应是削弱敌人,保
  存自己,隐蔽、积蓄力量,准备反攻。。今后在一切方面都要注意不暴露,善于隐蔽地从各方面积蓄力量,要使敌人看不起我们,要善于采取一切方式去麻痹敌人。唯有如此,才能积蓄起力量,也才能打到敌人的痛处。“使敌人看不起我们”一句,充分表现了邓小平韬光养晦的思想。联系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