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高命运:政治领袖们夺取权力大瞬间-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命中注定,他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李渊进入长安以后,令杨侑封自己为唐王,立建成为世子,杨广死后,自己登基当了皇帝,又立李建成为太子。根据传统,太子是国之储君,应该留在君主身边,习理朝政,一般统军作战是不派太子亲征的,所谓〃君之嗣嫡,不可以帅师。〃这样,李建成因为嫡长子的身份,得一个储君的空位,却丧失了统军的实权。李世民则正好相反。

  从此以后,兄弟二人便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2)李渊

  作为开创大唐四百年基业的君主,李渊无论文才武略都是不错的。他选择了正确的时机起兵,又定下西取长安、再图天下的战略,确实是深谋远虑。起兵以后,沿途郡县、小股地方势力竞相归附,看来是早已威名远播。也正因为如此,才能教出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个文能治国、武可安邦的儿子,这既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

  幸运之处是显而易见的。李渊能力出众固然不错,但肯定远远达不到刘邦、刘秀、曹操、赵匡胤、朱元璋、努尔哈赤的水平,他最大的缺点是缺乏知人善任之明这是一个领袖最重要的素质。攻陷长安以后,抓住了马邑郡丞李靖。李渊素知此人文武全才,但想起以前跟他有些私人恩怨,就想趁机杀了。行刑前李靖大呼:〃公兴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以成大业,何挟私怨以杀壮士!〃李渊充耳不闻,还是要杀,只是李世民求情,才免了他一死。后来又听信谗言,误杀开国功臣刘文静。至于各地义军头目,不论自己是归降的,还是战败被抓的,也不论势力大小、能力怎样、态度如何,包括李密、薛仁杲、李轨、窦建德等人,一律杀了。只有郑帝王世充,因为李世民反复求情,说自己已经亲口答允饶他一死,杀之不义,才勉强放过。但不久后王世充在自己家里被仇人所杀,杀人者又被李渊赦免,不知其中有何奥妙。以上种种,全靠两个儿子,特别是李世民给他弥补了。李渊用人,是典型的任人唯亲,文官的任免上还好一些,军权完全由自己的儿子、兄弟、女婿等一拨人掌握,这些人当中大部分没有能力统兵打仗,屡战屡败,唐军除了李建成、李世民率领的军队外,很少打胜仗。如果不是运气好,摊上了李世民这么一个百年不遇军事奇才,怕是刚刚起兵,从霍邑返回太原,不久就兵败被杀了。靠儿子打江山,自己开国当皇帝的,古今中外,仅此一例。这是李渊的大幸。

  不幸之处就是这样的儿子一下摊上两个,如果李建成也跟李元吉一般无用,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皇帝的宝座只有一个,手足相残不可避免。在处理皇位继承的问题上,李渊优柔寡断的毛病暴露无遗。他一直就清楚李世民不论文才武功,都在李建成之上,自己从心里面也最喜欢这个有些桀骜不逊的二儿子,但还是一定要立长子为太子。立了李建成做太子,仍然死守古训,不让他再带兵打仗,放着一个优秀的统帅不要,却派不争气的李元吉胡乱带兵,被打得丧师失地,最后还得李世民东南西北到处救火。作为开国之君,这点突破陈规的魄力都没有,实在差劲。

  随着李世民战功日高,李建成日益感到自己太子地位所受到的威胁。李建成本来是心胸开阔的,但在宫中日久,对黑暗的宫廷斗争耳濡目染,心态难免不起变化。而且在中国古代的绝对专制的皇权体制下,也由不得他心慈手软。唐统一以后,李世民以为〃海内渐平〃,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政治问题上来,开文学馆,广招治国之才,这更是激起了李建成的愤怒,下定决心除掉李世民。有一次高祖李渊带着李世民、李元吉外出巡游,而让李建成留守京都。李建成想在半道派兵截杀李世民,事情败露,因为李渊和李世民同行,所以这次行动就由普通的兄弟争权成了谋反大罪。参与行动的将领杨文及情知必死,干脆起兵造反。李渊大怒,将李建成囚禁,派李世民前往征讨,并向他许诺:〃征讨杨文及之后,我便立你为太子。至于建成,我不能象隋文帝那样自诛其子,当封为蜀王。蜀地经济落后,士兵战斗力不强,今后他若能安守本份,当然很好,如有不臣之心,你要消灭他也不难。〃看来是主意已定,连后事都想好了。但等李世民得胜归来,他又听了被李建成贿赂的嫔妃、大臣说情,改变主意,只是把李建成手下的谋士全部流放了事。废立太子之事,提也不提,弄得李世民十分尴尬。

  后来,李渊看见太子和李世民矛盾日深,流血冲突不可避免,于是异想天开的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招来李世民对他说:〃晋阳起兵,扫平海内,都是你的功劳,本该立你为太子。但建成是长子,又为嗣已久,我实在不忍心把他废了。你们兄弟不和,同处京都,恐怕有祸。我有一个办法,你自到洛阳,建立王府,洛阳以东的国土都归你管理,我还特许你出入使用天子专用的车马、旌旗。你看如何?〃这种办法,简直骇人听闻,亏他想得出来。倘真如此,李渊一死,天下非大乱不可。李建成比他老子有头脑,知道李世民留在长安,自己还有胜算,去了洛阳,便是潜龙入海,谁也休想制得住他,马上派亲信劝说李渊。李渊于是又改变了主意,此事不了了之。

  天子之言,岂能如同儿戏?何况太子废立,事关国体。李世民就算不想篡位,经他这么一折腾,不想也得想了。如此摇摆不定、言而无信,将来被自己儿子兵变赶下台,也是活该。

  (3)李元吉

  所谓龙生九种,李渊有四个儿子,四子李元霸早夭,剩下的三个当中有两个才堪治国,已经算命中率极高了,所以出一个李元吉这样的酒囊饭袋,也不能怪他教子无方。李渊西进长安,让李元吉做太原留守。刘武周手下宋金刚兴兵来攻太原。他把司马刘德威招来说道:〃你率老幼守城,我领强兵出战。〃说得跟真的似的,果然当晚就托词出兵,带着妻妾,一溜烟逃回了长安。连敌人都没看见,就把黄河以东的土地,全部拱手让给了刘武周。李渊见他不成,就先不让他带兵,跟着李世民历练历练,也没长什么见识。后来李世民去守虎牢关,留他继续围攻洛阳,却被王世充一小拨出城挑衅的军队杀的丢盔弃甲,连损几员大将。若不是围城八个月,郑军早已虚弱不堪,竟被王世充解围,那不管李世民在虎牢关如何完胜,也都无济于事了。

  后来窦建德旧部刘黑闼在山东起兵,李世民前往征讨,又带上李元吉一路,大败刘黑闼。不料李建成在长安串通高祖爱妃张婕妤,说李世民拥兵自重,不把李渊放在眼里。李渊竟然信了,中途把李世民招回,却将兵权交给李元吉。刘黑闼本来已经被杀得只剩两百骑兵逃往突厥,一听李世民被招回,大喜过望,从突厥借了几千骑兵,联合徐元朗,来攻淮南。淮南王李神通招架不住,去请齐王李元吉、亲王李道玄前来支援。李元吉满口答应,只是按兵不动。李道玄亲眼看见李世民杀得刘黑闼抱头鼠窜,以为好欺负,也学着李世民的样子,身先士卒,提刀冲入敌阵,哪知刚冲进去就被层层围住,再也冲不出来,丢了性命。李道玄虽然不自量力,到底还算有些血性。李元吉则是望风而逃,根本不敢交战,胆小如此,倒也罕见。不到半个月,刘黑闼已将失地全部恢复。

  此时,李建成的谋臣魏征向他建议:〃秦王功盖天下,内外归心,殿下仅因长子的身份,立为太子,此时不立大功,恐怕不能服众。今刘黑闼败而复回,兵少将寡,人心未定,殿下可自请出征,讨平残孽,立下战功,并趁机接纳山东豪杰,才能巩固你的地位。〃李建成深以为然,立即向高祖请求领兵讨伐刘黑闼。李渊也发现问题所在,希望他能立下军功,与李世民抗衡,于是破例同意了,授他为山东道行军元帅,李元吉仍旧当跟班。李建成打仗不如李世民勇猛,也不强攻,还是他当年取西河的老套路,收买民心,离间敌军,断人粮草。刘黑闼哪里吃得消,还没打仗,士卒散尽,粮草断绝,只得逃跑,偏偏手下又有人被李建成收买,将他杀了降唐。一个月后,刘黑闼和徐元朗的势力即被消灭。

  李建成很好的实现了魏征的战略,后来密谋半道截杀李世民,就是依靠他这次东征结识的一批将领。可惜扫平刘、徐以后,天下再没有势力可供他去消灭,这样一次小胜获得的资源,远远无法和李世民相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