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足尖上的莎士比亚(上)- 欧建平-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讲人简介: 
  欧建平:1956年5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导师及课程教师、外国舞蹈研究室主任,1998年获文化部授予的“优秀专家”称号,2002年受聘为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长年在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等专业院校,以及各大普通院校从事《中外舞蹈史论》、《舞蹈美学及鉴赏》、《舞蹈创作方法》、《舞蹈作品分析》等课程的系统教学。 
  内容简介: 
  莎士比亚,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为世人熟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奥赛罗》等经典剧作被世界各国一次次地搬上了银幕和舞台。芭蕾舞是怎么表现《罗米欧与朱丽叶》中的人物性格特征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见钟情在话剧和芭蕾舞中各是怎么表现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几百年来一直为世人传唱着,无论是话剧舞台还是芭蕾舞台,不同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传承的不只是一则经典爱情故事,更是莎士比亚批判残酷黑暗的封建制度对人性禁锢的至高无上的人文情怀。《罗密欧与朱丽叶》芭蕾舞剧中,莎士比亚妙语连珠的文字语言优势不翼而飞,这样做会不会影响观众的欣赏和理解?其中的利弊、得失又是什么?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的芭蕾舞是怎么巧妙地表现哈姆雷特复仇、奥赛罗杀妻的情节的? 
  4月15日、16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节目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欧建平精彩讲述《足尖上的莎士比亚》,敬请关注。 
  (全文)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今天我请欧先生为我们讲芭蕾舞这种艺术形式是如何表现莎士比亚戏剧的。我们以往对莎士比亚、对莎翁笔下的人物耳熟能详,多数是从莎翁的笔端来了解的,今天我请欧先生为我们来讲《足尖上的莎士比亚》,大家欢迎。 
  朋友们,大家好。我们过去熟悉的是笔尖上的莎士比亚,今天我们来看看脚尖上的莎士比亚,一手一足之间的这种天壤之别。莎士比亚的著作不仅传承了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笔无价的财富,而且也养活了千千万万的文化男女。可以这么说,他一个人养活了这么多人,包括我们,所以,我们对他,真的可以说是感恩戴德。我们当说到莎士比亚,其实,这个时候已经忘记了他是英国人,还是什么人,我们觉得,他是世界人,他是我们中间的一部分。那么,当然他也是舞蹈人,作为我们搞舞蹈研究的来讲。也有很多西方人说,可以这么讲,在上帝之后,是莎士比亚决定了我们的一切。简而言之,可以说是莎士比亚通过他的作品,他被整个人类圣化了、神化了,达到这种地步,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给大家介绍一下,莎士比亚的戏剧一直是西方芭蕾舞剧编导的一个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的源泉。我做了一个统计,最早的莎士比亚题材的舞剧《安东尼与克里奥帕特拉》,搬上了脚尖的,那是在1765年。实际上严格来讲,那个时候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脚尖舞,因为脚尖舞是从1832年的《仙女》才开始的,这是浪漫芭蕾的处女作,而从1832年开始,真正的芭蕾女演员才在脚尖上翩翩起舞的。至少在1765年,到今天为止是238年的历史中,莎士比亚的戏剧就已经进入我们的芭蕾舞领域了。当时的编导家是法国人让…乔治·诺维尔,他是十八世纪的芭蕾改革大师、改革家,而作曲家现在无从可考了。那么地点是在德国的路德维希堡,那么,在所有的芭蕾舞剧、莎翁的题材中,最早的版本、最多的版本是哪个呢?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最早出现的时间是1785年,迄今有218年的历史,编导家是意大利人,叫欧赛比奥·卢齐,地点是意大利的威尼斯。那么至今据我的统计,从各个不同的工具书、学术专著和我自己走世界搜集来一些活资料,加在一块儿,青史留名的至少有16个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我自己搜集的影像资料,就有十个不同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芭蕾舞剧,这是登峰造极的。 
  接下来,我们一边看一边来讲,我剪接了一个戏剧版电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把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大家族之间的恩恩怨怨,有始有终、简明扼要地给大家做一个交代。前面那一对是朱丽叶家的,接下来是罗密欧家的,咬大拇指是意大利的一个风俗习惯,是耻笑对方的意思。左边这是罗密欧的表哥,叫默丘西奥,开门的那是朱丽叶的表哥,叫提伯尔特,两大家族的族长对垒,然后是维罗纳城的“大公”,相当于咱们的市长,出来平息两家的仇杀,然后训斥两大家族的族长。 
  接下来,请大家看一段罗密欧自己对爱情的自白。这两段把起因给大家交代了,矛盾给大家交代了,接下来是罗密欧这样一种浪漫的诗人气质,甚至是柔弱的这样一种气质。你发现了吗?这个演员我觉得选得非常对,他内心中缺乏一种攻击性,他的血液里,没有那个攻击性,他不会去随意杀人的,这其实为后面的悲剧打下了伏笔,其实在导演选演员的过程中,已经决定了他是个正面人物,从演员气质本身,就是他即便后来出于复仇的心理,杀死了朱丽叶的表哥提伯尔特,那也是出于无奈,本身选演员,从身体、从气质上,已经给了你一个明显的倾向性,尤其是刚才那一段爱情独白,多么巧妙。他说,这是爱情的罪过,我们觉得,这是莎士比亚的罪过,他把爱情咏歌成那样一种美好的、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那样一种境界,那种语言也不是我们生活中随便可以说得出来的,即便你能背的下来,你也张不了口,这是艺术高于生活的那一块。你能看出来,艺术的语言,这种状态,虽然我们不可以从自己的嘴里吐出来这样的语言,可是我们在听的过程中,尤其是一个人单独听的时候,在我备课的过程中,内心真是很震颤,内心非常地感动,感动的不是这个演员,而是演员背后的莎士比亚。 
  接下来,我们再接着看,朱丽叶出场,看她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出场的?这个时候的朱丽叶还不满14周岁,是在谈婚论嫁的时候出场的。奶妈这么多的闲言碎语,他其实选用得非常巧妙,莎士比亚剧本中还有更多的,选这一段,实际上,第一符合身份,一个婆婆妈妈的奶妈,很符合她的身份,很碎叨,但是却很细致入微地交代了我们的主人公,从她的第一声啼哭开始都记得,是吃着她的奶长大的,这样一种状态,表达得非常清楚,但是我的脑子在想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对这些琐细的,那样一些情节,舞蹈怎么办?这一段也非常精彩,但动作语言很难表现,突然不说话了,这是什么?大家子弟,就是那种繁文缛节之间、母女之间,她们是有距离,但孩子是奶妈带大的,所谓的贵族身份,从这里边都能看得出来,它不一定要你讲,中间是有距离的,不可以随便乱亲热的,这一段交代得非常巧妙,什么?就是莎士比亚也是用当时的那种文字语言,表现了当时那个社会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到现在为止,她只能偷偷地看帕里斯,求婚者一眼,他们都没有直接的交往,可是在芭蕾舞剧中,不说话,这段台词怎么表现?大家琢磨琢磨。 
  好,我们现在来看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乌兰诺娃1940年的版本,这是1953年拍的电影,看与前一段台词对应的东西,我们看它是怎么交代的。看朱丽叶和乌兰诺娃的名字占了单独的一页,然后才罗密欧和其他的舞者们。大家比较这两段,感到两种语言的不同的优势吗?比如最简单的,我们倒过来说,大公一举起来那把利剑的时候,所有的话得请孙道临来说,然后包括颁布命令,“任何人再要闹事格杀勿论”。所有这些东西用舞蹈语言没法讲,莎士比亚只能求孙道临来讲。这是很无力的东西。因为文字语言的特征,确实用非文字语言是难以表达的,因为这没法把它情绪化成某一种感情,所以很难具体说。接下来我们看后头,这是1954年拍的片子,这时候的乌兰诺娃已经44岁了,演一个14岁的孩子。 
  这一段和刚才那个戏剧版本的电影对比,你看第一次,在电影中,朱丽叶出现的时候,是给她洗脚,然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