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竺热风录-田中芳树-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到报告书后,史鸠摩多少感到有些惊讶。史鸠摩,东天竺的领主,此时大约是四十到五十岁之间。“史鸠摩”这个名字在梵文中就是少年的意思,他具有天竺人特有的深麦色的肌肤,仿佛雕刻而成的英俊而深邃的五官,笑起来有着足以深化人们心志的魅力。
  在戒日王史罗逸多刚刚开始自己的天竺统一战时,他是天竺不多的几个认同其能力的诸侯。“史罗逸多啊,你是打算为自己的王兄复仇吧?不过仅仅依靠你一个人的力量也许会有点困难,还是我们联合起来吧!”
  史鸠摩主动的伸出了手,于是他与史罗逸多结为了军事同盟,一举消灭了盘踞在中天竺一带的夙敌设赏王。史罗逸多也从此开始了自己征服整个天竺的征途。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的格言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适用的,随着史罗逸多势力的扩大,两者的关系也出现了些许的裂痕,并开始以各种形式显现了出来。
  那还是十多年前,当时天竺最优秀的~或者说,名气最大的~大乘佛教理论家,就是来自遥远的中国,目前暂时居住在那烂陀寺的玄奘。只要有了玄奘,就相当于成了大乘佛教正统的标志,进而意味着天竺意识形态上的中心。作为一个政治宣传上的筹码,玄奘就这样的卷入到了天竺政治斗争的旋涡中(注4)。
  此时东天竺史鸠摩不但不打算服从史罗逸多的统治,还进而计划与之争夺整个天竺的支配权。于是他向烂陀寺提出“请把玄奘大师交给我们吧”的要求,那烂陀寺则以“可是,我们已经答应把玄奘送到史罗逸多那里去了”为理由加以回绝。
  “哦?史罗逸多拥有的力量,难道我会没有吗?如果不把玄奘大师交出来,我就出动军队,彻底的踏平那烂陀寺!”
  面对史鸠摩的武力威胁,那烂陀寺不得不屈服。于是史鸠摩可以在全天竺得意的宣称“摩诃震旦的大师,乃是在我鸠摩罗,而不是那个史罗逸多的手里!和史罗逸多相比,到底还是我鸠摩罗来得更有威势!”。
  不过史鸠摩的幸福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史罗逸多随之便强令鸠摩罗交出唐僧。
  “真是抱歉,想从我这里带走玄奘,除非拿下我的头!对,就算是赌上我自己的性命,也绝对不把大师交给你!”
  大概双方都是为了强调自己是印度唯一的王而进行的示威吧。这是公然对戒日王的权威进行挑战,为此戒日王史罗逸多立刻下了最后的通牒。
  “什么?竟然敢如此小看我……好吧,你既然说什么除非拿走你的头,那么我就把你的头拿下好了!”换言之,就是“如果再不服从命令,我就彻底的消灭你!”
  再怎么说,鸠摩罗的东天竺与史罗逸多的中天竺的国力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所以鸠摩罗到底还是不得不把玄奘交出去。
  虽然两者的此次交锋以鸠摩罗的败北而结束,但鸠摩罗并不因此而甘心,或者毋宁说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而现在,唯一能克制住他的戒日王史罗逸多已经去世,鸠摩罗的野望立刻熊熊燃烧了起来。
  “如果是戒日王史罗逸多,那我还没得说,可阿罗那顺那家伙到底有什么资格担任全天竺的统治者?作为史罗逸多的老朋友,我有义务打倒他。对,打倒可鄙的篡位者,正统的继承人万岁!”
  虽然打出了“正统”的旗帜,不过鸠摩罗并没有真的打算为了所谓“正义”、“公理”什么的而决定自己的政略。说到底,那不过是自己政治宣传上的筹码而已。
  “听说打败阿罗那顺的是个叫做王玄策的摩诃震旦人吧?恩,事情变得开始复杂化了,要重新考虑对策才可以。”
  “听说他们找到了戒日王的正统继承人,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和他们取得联系,连手夹击阿罗那顺这个逆贼呢?”
  “你真的是这么想的?”摸着下巴,鸠摩罗轻蔑地看着作出如此提案部下,“你怎么知道他们扶植的那个什么公主是不是真的?要我看,八成是个冒牌货。总之,目前我们还不能就这么和他们联手。”
  “那么您的意思是,就这么让阿罗那顺带着部队离开吗?”
  “不,不但要让他带着部队平安的离开,而且还要给他提供粮食等补给。”
  “什、什么?!”
  东天竺的将军哑然的看着自己的主君,而鸠摩罗则哈哈大笑了起来。
  “阿罗那顺也好,王玄策也好,谁获得了天竺的支配权,对我们都没有什么不同吧?既然如此,就先让他们彼此去杀个头破血流好了。”
  “陛下,这、这是否太过分了?再怎么说,阿罗那顺也是篡位者,援助这样的人……”
  “那又如何?难道王玄策他们是为了什么所谓的‘正义’?他们不过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罢了。”
  鸠摩罗从作为上站了起来,“一方是篡位者,一方是入侵者,就让他们互斗吧,我们只要在一旁看好戏,最后出来收拾残局就好了。如果事态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那么就再做相应的调整。总之,事情就这么决定了!”
  注释:1。该段的史料依据应该是《大唐西域记》中“国养勇士,有数百人,没将决战,饮酒韩醉,一人催锋,万夫搓锐”这句,不过这是南天竺所特有的兵种。此外,也没有在酒中加入药物的史料记载。
  2。《新唐书。西域传》与《唐会要。杂录》都有“太宗谴使至摩迦陀取熬糖法”的记载,根据时间加以推测,应该就是王玄策了。不过此处描写的蔗糖如同是冰糖一样,而冰糖的制作法直到明朝《闽部书》中才出现。此时蔗糖的制作工艺应该还是初级阶段,成品应该是如同琥珀一样的淡红色吧。
  3。坦率的说,我也不知道作者是从那里把这个人物找到的……我核对了能找到的所有资料,不但没发现这个PL天竺公主JJ的任何记载,甚至连天竺王的合法继承人的史料也没找到。如果不是作者发现了什么我所不知道的史料,那就只能认为这个人物是他出于小说的需要而杜撰出来的了。
  4。印度的君王们虽然是实际上的最高上位者,但在种姓上他们是刹帝利贵族阶级,低于僧侣集团的婆罗门。所以,为了实现印度统一,就必须有新的意识形态,那就是佛教。于是每个统一或计划统一印度的君主,都刻意的扶植大乘派佛教,以此作为统一印度的意识形态工具。这也是古代印度历史上一个有趣的规律。
  ——译者

第五章

1
  “一切从现在开始!把那个该死的摩诃震旦人赶回老家去,夺回曲女城,重新确立对天竺的支配权!”
  满怀着自信,阿罗那顺意气风发的行进在大军的最前列,几乎看不出败军之将的痕迹来。
  这样的姿态一方面固然有鼓舞士气的考虑,但同时,阿罗那顺也并非毫无根据。在得到了鸠摩罗补给与经费方面的支援后,阿罗那顺以战象部队为核心重新整编了军力,使原东部军团的在数量上大幅增加。除了原先以刹帝利武士为主的正规部队外,还新增了雇佣军、部落兵等部队,仅仅就数量而言,可以说是此时南亚次大陆规模最大的军团。
  阿罗那顺的王牌毫无疑问的是自开战以来一直处于待命状态,堪称天竺之华的战象部队。将大象这种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动物加以军事训练,披挂上坚硬的铠甲,再于背上加装塔楼。每只战象配备一名军官与两名士兵,在操纵大象的同时,以弓箭、长矛等武器居高临下的对敌人加以攻击,相当于可以移动的小型要塞。即使没有这些人工装备,单纯以大象自身的象牙和象鼻,及其所独具的践踏,便是近乎古代无敌兵种的存在了。
  将大量这样的战象编组为成建制的部队,这就是天竺引以为傲的战象军团。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相关记录,是达到了“象军六万”那样的地步。这是戒日王全盛时期的状况,此时应该没有那么多了才是,但即便以半数来计算,也仍然是相当庞大的数量。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所发动的对罗马本土的逆袭作战,几乎摧毁了这个欧洲的第一强国,其所动员的战象也仅仅是30多头而已。
  “虽然这些临时雇佣来的步兵部队战力不那么令人信赖,但只要在最关键的时刻投入战象部队,一定可以轻松的击垮敌人。步兵只要在旁边予以协助就好了。”
  与战马不同,战象在体积上更庞大,防御力和冲击力也高的多。如果是在正面发生冲突,无论是骑兵队还是步兵战阵都很难抵挡战象的攻击。而一旦战阵崩溃,那么接下来的就是一场单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