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中天品三国 全集完整版 易中天-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就是会读书才做官的。他本来就有文化,有学问。有文化,有学问他就有话语权。在当时的情况下,普通老百姓哪有话语权啊,他也不能上网去发帖子。有话语权的就是这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他就控制了。而且他本来就有知识,有文化,他就成了文化界,学术界,理论界和思想界的领袖人物。他一成了领袖人物,他周围就会团结一大批太学生和名士。太学生是什么呢?太学生就是国家干部学院的学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第三梯队,后备干部。名士是什么呢?名士就是那些社会上有名的,有话语权的,有很多粉丝的,拥?(DENG)的,这样一些人,有名的士人。第三个特点,成为豪强。因为他有权啊,有势啊。他的家族就在地方上发达起来了。就成了一方豪强了。这样的豪强就叫做世家大族,也叫做衣冠望族,也叫做名门望族,还叫做势族。还叫做世族。这些都是指这种家族。而那些没有权势的,没有名望的,没有地位的家族就叫做庶族,也叫做寒族,也叫做寒门。士族垄断仕途,控制舆论,成为豪强。他就成为社会上一股非常强大的政治力量。到了东汉末年他就成了支撑帝国大厦的三根支柱之一。哪三根支柱呢?外戚,宦官,士族。


  士族垄断了仕途,这就占领了上层建筑。控制了舆论,就掌握了意识形态。士族有权有势最终成为豪强,又把握了帝国的经济基础。到了东汉末年,帝国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全部都掌握在士族手上了,这些士族就应该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个帝国的统治阶级。可是这些士族不得不面临着新兴势力的挑战,那么这些新兴势力又依靠什么崛起的呢?

          事实上,三国以后的魏晋南北朝,就是士族地主阶级的时代。但是为什么士族地主阶级并没有在东汉以后马上成为帝国的统治阶级呢?因为门阀遇到了军阀。门阀就是士族,士族也叫做门阀士族阶级。保护士族阶级的制度,既叫做士族制度又叫门阀制度。这就是魏晋南北朝的制度。

       那什么叫门阀呢?门阀就是门第、门望、阀阅。门第就是家族社会地位的贵贱高低,因为那个时候人都是分三六九等的。一等人,二等人???他有高低,这个高低叫做门第。第就是次序。门望是什么呢,名誉声望。阀阅是什么呢,是功绩经历。就是一个家庭他有过什么功劳,他有过什么经历。这个东西是在当时的仕宦人家的家门口要贴出去的。贴到门口,表彰自己功劳的叫做阀,表扬自己的经历的叫做阅。我们知道阅和历是能联系起来的,阅历嘛。一个阀一个阅,左边是阀,右边是阅,合起来叫做阀阅。这个阀阅在和门第、门望合起来就叫门阀。所以后来就用门阀这个词来指士族。所以门阀就是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社会声望的,世代为官的这样的大家族。       那么军阀呢?军阀就是拥有独立武装力量的地方豪强。那么这么一说大家就清楚了。门阀、军阀都是阀,但此阀非彼阀。门阀为阀,靠的是声望地位,或者说得再通俗一点靠的是印把子,有官印嘛手上。军阀为阀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武装力量,说的再通俗一点就是有枪杆子。那么如果天下太平,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有控制能力,令行禁止,大家都服从。这个时候什么管用呢?印把子管用。我发一个红头文件,“啪”一个公章下去就搞掂了。如果天下大乱,中央政府控制不了地方,甚至皇帝由天子变成了浪子到处流浪,这个时候惯用的是什么呢?枪杆子。这个时候只能用拳头说话了。所以门阀不敌军阀,斗不过军阀。东汉末年恰恰是这样一个状态,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烽烟四起,战事频仍,谁也不理谁,谁也不听谁的,各自为政。门阀不管用,得靠军阀。

       那么第一个杀上历史舞台的军阀是谁呢?董卓。董卓本来就是个地方豪强。又拥有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那当然是军阀。那我刚才说过帝国是三大力量在支撑着,是外戚、宦官、士族。董卓进京之前,以袁绍为代表的士族,联合以何进为代表的外戚和以张让为代表的宦官进行斗争,结果两败俱伤。何进被宦官杀了,宦官被袁绍杀了。这两个柱子就没了,倒了。剩下一个士族。董卓进京以后呢还是想跟士族合作的。他甚至把一些士族绑架来朝廷做官。但问题是,董卓这个人他不会合作,他不懂怎么跟士族合作,士族也不愿意跟他合作。最后董卓和士族闹翻,董卓成了孤家寡人,烧了洛阳,劫持皇帝,跑到西安。这些士族们纷纷在各地拥兵自重变成军阀了。

          董卓登上了历史舞台,首先给士族当头一棒,士族阶级才知道他们的好日子快要结束了,他们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于是选出士族的代言人袁绍,准备重新夺回士族的统治地位,那么袁绍能够担当起这个重任吗?他们士族阶级将会遇到怎样的挑战呢?他们想重新获得统治地位的愿望最终能实现吗?   

        这个时候,历史就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或者说到了一个三岔路口。中国向何处去?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最有想法的两个人,就是袁绍和曹操。袁绍的想法很简单,走东汉的老路,恢复东汉的秩序。而且甚至不在有外戚和宦官这两股政治力量,最好就是我们士族这一家来统治这个国家。奉行一条儒家士族路线。所以当时很多人支持袁绍啊。你想当时各路诸侯成立关东联军的时候,为什么要选袁绍做盟主。袁绍当时的官职并不大,官职最大的是袁术,左将军。袁绍是渤海太守。第二位是韩腹,冀州牧。袁绍等于是现在一个地级市的市长。那上面还有省长呢。为什么选他做盟主,就是士族地主阶级看好袁绍。袁绍家四世三公,袁绍自己其实也还是很有才能的。所以当历史进入军阀时代的时候,门阀便寄希望于袁绍。这才有袁绍和曹操的官渡之战。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官渡之战,曹操胜得是非常险。都看好袁绍。刘备叛逃,董承政变,这个刘表是心里面是偏袁绍嘛,孙策在后面做小动作,偷袭许都嘛,还有周围的郡县都背叛曹操投靠了袁绍,孔融更加是在许都大放厥词,散布袁绍不可战胜之神话嘛,被荀?驳斥。后来曹操战胜袁绍以后,从袁绍大本营里搜到很多自己这边人给袁绍那边写的那些书信。他不敢追究,一把火烧掉。他其实是不敢追究的。但是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是官渡之战曹操胜利了,袁绍失败了。这样士族地主阶级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而曹操走的是什么路线呢?他要建设的是什么政权呢?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是,法家寒族之曹魏政权。而曹操的路线在北方中国得到了推行,一个法家寒族的政权开始建立起来,但是曹操最后没有实现自己的这个理想。为什么呢?南方对抗北方,他过不了长江。当时长江沿线三个州,扬州、荆州、益州。州牧都姓刘,扬州牧刘瑶,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刘焉死了以后是刘璋。都是宗室,刘表本人还是名士。由于长江的阻隔,由于南方对北方的对抗,孙权和刘备起来了。孙权和刘备起来以后就有了第三次重要的战争,夷陵之战。夷陵之战的结果是什么呢?是孙权吃不掉刘备,刘备也吃不掉孙权。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实际上是诸葛亮和孙权达成协议,二帝并尊,瓜分天下。三国鼎立的局面就形成了。

      所以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就很清楚,整个三国的历史就是士族地主阶级试图成为统治阶级而被另外一些力量所阻挡的历史。曹操、刘备、孙权都是阻挡潮流的力量。所以我称之为逆流而上。是反潮流的,但是魏 蜀 吴三国最后都归于晋,而晋就是地地道道的士族地主阶级政权。三家归晋就是天下归士族。但是魏 蜀 吴三家他们的建国道路是不同的,他们的归晋原因也是不同的。那么他们的建国之路和他们的归晋原因又何在呢?请看下集…殊途同归。

易中天品三国(48)殊途同归

画外音:汉末大乱之际,在英雄备出的历史舞台上,曹操、刘备、孙权最终一军突起,分别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然而在风起云诵之后,魏蜀吴三国又巧然的同归于晋朝,那么如何揭开这段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迷雾呢?敬请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殊途同归》。


上一集讲到陆逊之死深层的原因是孙权与士族的矛盾冲突所致,这种情况在曹操、刘备、诸葛亮那里同样存在,因为魏、蜀、吴三国都是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