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狱门前_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书简介:
  “要说,我就把一生的话都说出来。让我儿子知道,爸爸是被贪权、贪钱、贪色毁掉的……”
  这本书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纪委的反腐倡廉工作部署写作,反映了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惩治腐败的成果。这本书通过揭露腐败分子李真的犯罪始末及给党和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剖析贪官的心理变化过程,剥去贪官灵魂的伪装,并以莫贪、拒贪、防贪、反贪、惩贪、悔贪、戒贪的主线贯穿,体现了腐败必被惩、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必然规律。
  乔云华同志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费了不少心血,采访了不少当事人,查了不少资料,看了不少书,讲的都是事实。这本书内容翔实,细节真实,揭露深刻,剖析透彻。点评精彩,史料运用得当,触及了贪官的灵魂,发人深省。
  这是一本警示教育的好教材。读后能令人产生心灵的震撼,沉重的思考,有极强的警示教育意义。我建议广大干部认真读一读,好好想一想,真正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我作为惟一对李真多次面对面采访的记者,在李真被执行死刑前后,曾写出《李真录魂毁灭探访录》、《腐败之路就是死亡之路》的报道,经新华社播发后,中央,省、市的媒体广泛采用,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据我所知,许多单位组织党员干部阅读这两篇文章并学习讨论。不少干部向记者倾诉内心受到的震撼,有的还向记者透露心中的悔撼,有的还向记者透露心中的悔悟。人们希望记者能把与李真刑前的全部对话整理出来,以求起到更大的警示作用。
  我本着新华社记者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良知,忍受着疾病的折磨,把我与李真的采访对话原汁原味加以整理,写成此书。
  我衷心希望不再有人步李真的后尘。
              ——作者题记
作者简介:

作为惟一对李真多次面对面采访的记者,乔云华在李真被执行死刑前后,曾写出《李真灵魂毁灭探访之路》、《腐败之路就是死亡之路》的报道。这些采访和报道,也让乔云华受到一些人的威胁与恐吓。“然而,李真所说的那些话,激发了我要深入采访他的热情和决心。”乔云华说,李真谈母亲的那些话和表情,他永远也忘不了。“在我们的十多次谈话中,李真号啕大哭过五次,好几次说过对不起母亲。”乔云华讲,李真的哭是为他失去自由、亲情、荣耀而后悔,也为想到那些他曾遇到的底层穷苦百姓而羞愧地哭。书中,乔云华写了“河北第一秘”的能量、“国税局长”的实权、李真眼中的权、李真眼中的钱、李真眼中的色。他说,写书是把愈合的伤疤又揭开。

  李真简介:
  1962年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
  1981年毕业于张家口地区怀安县柴沟堡师范学校河北师大师资大专班。
  1981年至1989年,先后任职于张家口地区果树场学校等。
  1989年3月,调入河北省计委建设投资公司。
  1990年11月至1994年12月,先后任河北省某副省长的秘书、某省长的秘书、某省委书记的秘书、省委办公厅副主任。
  1995年12月,任河北省国税局副局长。1997年5月,任河北省国税局局长。
  2000年3月1日,被“两规”。
  2002年8月30日,被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贪污、受贿罪判处死刑。
  2003年10月9日,被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死刑。
  2003年11月13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被执行死刑。 
  李真,1962年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1989年3月调入河北省计委建设投资公司。1990年11月至1994年12月,先后任河北省某副省长的秘书、某省长的秘书、某省委书记的秘书、省委办公厅副主任。1995年12月任河北省国税局副局长。1997年5月任河北省国税局局长。2000年3月1日被“双规”。2003年11月13日被执行死刑。
  李真自被逮捕至被执行死刑前,我作为新华社记者在办案人员的陪同下,受命对他进行过多次采访。
  “我可以说把压在心底的话都讲给了你,你现在成了离我心灵最近的人。一旦将来……希望你能常去看看我……我现在已经没有朋友了。”李真自一审被判处死刑后多次这样动情地对我说。
  李真当初对我讲没有朋友了,我还有些疑惑:他怎么能没有朋友了呢?过去那些推杯换盏的哥们弟兄呢?过去那些挖空心思要认识、巴结、奉迎他的官员呢?过去那些“红粉知己”呢?
  事实上,还真是被李真言中了。
  2004年4月4日,清明节。
  这一天,在李真家人的引领下,我走进了存放李真骨灰盒的河北省某市殡仪馆。
  “来看李真的人多吗?”我问李真的家人。
  “自从他去年死去到现在,你是来看他的第二个外人。”李真的家人说。今天上午李真年过七旬的母亲携李真12岁的儿子来过这里……
  骨灰盒存放室内,寂静、阴冷。林立的铁架上,一尺左右见方的格子内放着一个个骨灰盒,每个骨灰盒前均摆着一个灵位牌,上写“×××之灵位”。
  “哪个是李真的?”我问。
  “这个。”李真的家人指着一个没有名字的灵位牌说。
  透过铁架上的玻璃,我看到,那个光秃秃的白色灵位牌,约有掌宽,不足尺高,它的后面有一个黑色骨灰盒,上盖一块红色的绸布。
  再仔细看,骨灰盒的左下角贴着一张比拇指肚稍大的白色纸签,写有两行如火柴头一般大小的字:“姓名:李真,编号:6199。”骨灰盒正中放着李真一张3英寸彩色免冠照片。照片上,李真系着红色的领带,头发黝黑蓬松,面庞白皙,略带微笑。
  这就是李真?!
  那鲜活的生命呢?那几个月前还与我侃侃而谈的手势和表情呢?那盛传的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气势呢?
  “为什么不把名字写上?”我问。  “不敢写,也不想写,怕惹麻烦。不要说写,一说是他,有个公墓连骨灰盒都不让放。”李真的家人伤心地说。
  2003年11月13日,李真在河北省唐山市被执行死刑,随即在当地被火化。之后,李真的家人从唐山市取回他的骨灰,打算放到某县一个公墓。这个公墓管理人员一听是李真的骨灰盒,为难地说:“这……这得请示上级主管部门。”
  时值雨天,李真的家人只好抱着李真的骨灰盒在凄风冷雨中等。
  等?
  据说,李真出任河北省国税局局长后,到一个市考察工作。因市委主要领导正在开会,就让副秘书长陪李真在宾馆等一会儿。李真很不耐烦,竟直接奔到市委会议室,一进门就劈头盖脸地说:“这不是你们跑官、要官的时候了。我现在不做秘书了,你们用不着我了。”说罢,李真就要拂袖而去。
  关于这件事,李真曾在关押他的看守所这样对我解释:“很多人求你时卑躬屈膝,恨不得给你吮痈舐痔,不用你时……哼!我当时发火,就是要出出这口恶气。他们给我赔礼道歉,又把我送出市界……”
  那次等,李真等来的是道歉、荣耀以及更加殷勤热情的款待。
  这次的“等”呢?
  “上级不同意把李真的骨灰盒放到这里。”两个多小时后,李真的家人得到这样的答复。
  “龙”死,可归碧海;“凤”亡,可返丹霄。而李真呢?过去,名震燕赵,身居豪宅,而今,因贪毙命,恶名难拂。
  远处,烟峦惨淡;近处,飞雨萧条。风雨中,李真的家人抱着李真的骨灰盒,又试着走进了这里——河北省某市殡仪馆的骨灰盒存放
 地处天津市蓟县郊区的蓟县看守所,有三道铁门。车开进大门后,我和李真专案组的同志下了车。
  与前两次采访一样,我去看守所办公室联系审讯室,办案人员进入那道大黑铁门办理从监舍提审李真的手续。过了好大一会儿,才看到办案人员押着李真走了过来。
  就在几个月前,也就是2002年8月30日,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李真死刑。按照规定,“死囚”镣铐加身,李真也不例外。
  一条铁镣锁着李真的双脚。铁镣上系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被李真攥在手里。走路时,他提起铁镣来减轻痛苦。  
  “太重了!一审判得太重了。怎么我觉着不是事的事,法院都给算上了。”李真嘟囔着走进了审讯室。
  我示意他坐下。
  “要是二审还是这种结果,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