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日夜夜 作者:[苏] 康·米·西蒙诺夫-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斯林尼可夫又看一眼两个表,然后把自己的表对准,行一个军礼,就告辞了。

  此次他被指定为该列车的卫队长,随车行驶,列车到达后又指挥卸车。这是马斯林尼可夫到前线后执行的第一次任务。在爱尔屯这里,他觉得战争已经逼近。他闻到了战争的味道,心里很激动。他一直觉得有些惭愧,战争开始好久了,自己却没有参战。所以沙布洛夫今天布置给他的任务,他执行得特别认真。

  “好,去吧。”沙布洛夫沉默片刻后说。

  沙布洛夫望着马斯林尼可夫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孩子似的脸庞,心里惊愕地想,一星期后当马斯林尼可夫第一次感受污垢、疲惫和战壕生活的全部重担时,他的脸庞会变成什么样子啊。

  一个小火车头呼哧呼哧地把期待已久的第二列军车拖往二级轨道。

  团长巴柏琴科中校还是那样急性子,不等火车停稳就从客车车厢的踏板上跳下来。他跳车时把双脚摔痛了,于是一面咒骂,一面一瘸一拐地向急步迎来的沙布洛夫走去。

  “列车卸完了吗?”他皱着眉头,连看都不看沙布洛夫,唐突地问到。

  “都卸完了。”

  巴柏琴科向左右看了看,列车的确卸完了。但是巴柏琴科仍然绷着面孔,声色俱厉,他认为,同下级讲话时就应该如此。此时他只有严厉地吹毛求疵,才能显示自己的威严。

  “你在做什么?”他厉声问道。

  “在等候团长的命令。”

  “等候命令,倒不如让大家吃点东西。”

  “如果我们马上开拔,我决定在第一次休息时让大家进餐;如果我们今天在这里宿营,我准备在一小时后为大家安排一顿热食。”

  沙布洛夫习惯地拉长语调,不慌不忙地回答。急性子的巴柏琴科非常不喜欢他这种从容不迫的性格。

  中校默默无语。

  “团长是命令他们现在吃东西吗?”沙布洛夫问。

  “不,休息时再吃。不必等候其他各营都到齐,马上出发。下命令列队。”

  沙布洛夫把马斯林尼可夫叫来,要他负责集合队伍。

  巴柏琴科眉头紧皱,一声不响。他习惯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亲自去干,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总是在奔忙,忙得不可开交,而且往往来不及把事情办好。

  本来,集合队伍这样的事并不一定要营长亲自办。但是当沙布洛夫把这个工作交给他人,自己悠然自得,若无其事地站在团长身边时,巴柏琴科很不高兴。

  团长喜欢看到,当他在场时下属们都特别忙。可沙布洛夫的从容不迫使他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他转过身去,开始环视马上就列队完毕的队伍。沙布洛夫站在他身边。大尉知道,团长不喜欢他,但是他已经习惯了,并不在意。

  他俩又沉默地站了一会儿。忽然间,巴柏琴科同以前一样,也不看沙布洛夫,突然称呼他为“你”,用另一种声调气愤地说:

  “你看,这些混蛋把人们折腾成什么样子了。”

  一群从斯大林格勒来的难民,衣衫褴褛,疲惫不堪,身上扎着沾满灰尘的绷带,跌跌撞撞地踏着枕木,从他们身边走过。

  他俩不约而同地向本团将要开拔的方向望了望。那里也是一片低低的草原,只是前面土岗上卷起的一团团灰尘宛如远处升腾的烽烟。

  “集合地点在雷巴奇。你们要急行军,给我派联络员。”巴柏琴科说,表情依旧那样严肃,然后转身朝自己的车厢走去。

  沙布洛夫来到路上。各连已经列队完毕。正当他们等待出发时,却听到了“稍息”的命令。队伍里战士们在轻声交谈。沙布洛夫走到二连队伍前时,又看到了深黄胡须的孔纽科夫:他挥舞双手,正在兴致勃勃地说着什么。沙布洛夫走到他跟前。

  “对于我们来说,为什么进攻要比退却好呢?”孔纽科夫说。“好处在于,你从东往西走,白天正热时,太阳只能晒到你的背部;傍晚凉爽时,太阳却照着你的脸。准确得很,就像列车时刻表一样准确。”

  “子弹也是按时刻表飞来吗?”有人讽刺地问。

  沙布洛夫从孔纽科夫身边走过,走到队伍前面。

  “全营听我口令。”

  队伍出发了。沙布洛夫走在前面。放眼望去,草原上都是灰尘,他又觉得这是烽烟。然而,也许前面草原上烽烟真的燃烧起来。 
 
第二章
 
  20天以前,在8月一个闷热的日子里,德寇里赫脱哥芬所率领的空军大队的轰炸机,一早就飞临斯大林格勒上空。究竟有多少架飞机,总共轰炸了多少次,没有人知道,但是据观察家计算,那天飞临城市上空的敌机,前后竟有两千多架次。

  全城一片火海,大火一直烧到第三天早上。虽然起火的第一天,双方在城外60公里的顿河渡口一带作战,但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已经与这场大火同时开始了,因为从这时起,敌我双方都看到了斯大林格勒的火光,而交战双方的全部军事策划从此像受到磁石吸引一样,被吸引到这座燃烧的城市。

  到第三天,斯大林格勒的大火开始熄灭,城里到处是特别难闻的焦烟气味,在后来城市被围困的几个月里,这种气味从来没有消散过。烧焦的铁锈气味,木炭气味,焦砖气味混在一起,令人窒息作呕,头晕目眩。烟尘和灰烬迅速落到地面,然而伏尔加河上只要吹来一点点微风,街道上就会弥漫着黑灰,城里又到处黑烟滚滚。

  德寇继续对斯大林格勒进行轰炸,城里不时燃烧起新的大火,可是大家已经不再为之惊奇了。火往往很快熄灭掉。因为大火烧完几栋房屋之后,会很快蔓延到已经焚毁的街道上,那里已经没有可燃烧之物,于是大火也就自行熄灭了。

  但是城市如此之大,随时随地都有东西在燃烧;几天以后,大家对这种经常的火光已经习以为常,当作城市的夜景。

  在城市被炸起火的第10天,德寇已经推进到距离城市很近的地带,他们的炮弹已经愈加频繁地不仅在城郊一带,而且也在城市中心爆炸。

  到第12天时,战况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凡是只相信军事理论的人,或许会觉得,再继续守卫这座城市不但无益,甚至是不可能的。城北一带,德寇已经推进到伏尔加河边,马上快要接近城南了。

  斯大林格勒城绵延65公里长,最宽处不过5公里,德寇几乎占领了西郊的全部地段。

  敌人的炮声从早上7点起,直至日落之时,始终隆隆不断。如果一个不明真相的人来到集团军司令部,一定会觉得一切都很顺利,至少在防御者方面有强大的兵力。如果看看司令部那张标记着军队位置的城防地图,他会在地图上看到,在这个不大的地段内,密密麻麻地标满了担任防御的师旅番号,还会听到用电话给这些师旅长发出的命令,他会觉得,只要这些命令得到执行,就胜券在握。但是要真正了解战斗情况,这位不明真相的观察员应当到在地图上用红圈标记得精细清楚的各师,进行实地考察。

  从顿河退却下来的这些师,经过两个月的战斗,消耗甚大,每个师的实际兵员至多等于一个营。在各司令部、各炮兵团、各卫生营里,还有一些人员,但在各射击连里,人数却寥寥无几,有的连不过10来个人。近几天,后方部队中所有非绝对必需的人员全部被抽调出来。电话兵、厨师、防化人员都成为步兵,拨给各团长指挥。虽然集团军参谋长一望地图就知道,其所属各师现在不仅不成为师,而且已经不成为团了,但其所据守的阵地范围仍旧按照师的力量安排,担负着一个师所担负的战斗任务。虽然各级指挥官都知道,这样的负担几乎是力不胜任的,但是他们只能毅然决然地把这个无法胜任的负担加在自己下属的肩上,因为没有别的出路,仗总归要打下去。

  如果战前有人对集团军司令说,将来有一天他所率领的机动预备队总共不过几百人,他肯定会哈哈大笑,而今天事实上面临的正是这种情况。乘坐卡车的几百名自动枪手——这就是集团军司令在防线被敌人突破的关键时刻能够在城里调动的全部预备队。

  集团军司令部位于城里马马也夫山岗平坦而宽阔的高地上,安排在地窖和堑壕中,据前沿阵地不足一公里。德寇停止进攻了,不知是打算把进攻推迟到傍晚,还是决定喘息一段时间,但是根据整个情况,特别是寂静的情况看,不能不得出结论:敌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