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面具-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劝我也快点离开。听到这个消息我忽然有一种很怅然若失的感觉,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个老人一直在我心理给我一种安全感,只要他在,我总象有所依靠。现在老人告诉我要离开这里了,我被孤零零的扔在了荒野。
  我没再向老人打听什么,还有什么要问的呢?该知道的我都已经知道,我所不知道的,我相信也不会有谁会给我答案。
  和老人道别后,我一个人在街上闲逛,那么多记忆碎片充斥在我的大脑中,路上的行人渐渐的多了,而我却仍在思维的真空中。我清晰的听到来自内心复杂的充满怀疑的呻吟,在人群中,我更深的沉浸在一种刻骨的沉寂里。。。
  电话在这个时候打破了我自我的寂静,我的魂魄又回到了身体里。电话是小刘打来了,他给我带来一个消息,在S市的一个大学里有一个对面具很有研究的老师,并且他小刘说他已经和那位姓高的老师联系过了,今天上午我就可以见到这位高老师。我真的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能找到一个了解面具的人,他真的能给我找到面具的根源吗?转机来的太快,反而不真实了。
  一个小时以后我带着面具来到了大学的一个办公室找到了那个高老师。办公室的人很多,我一进去,大家都回头看我,好象我是一个闯进来的外星怪物一样,让我很难受。高老师迎了出来,很热情和我我握手。看着他的样子,我觉得这次我应该是白来了。他30多岁,一身笔挺的西服,整张脸洋溢着夸张做作的表情,连刮的泛青的下颚都激动的冒光。如果我要见的是一个生意伙伴或者官场的朋友,面对这样的热情,我会很满意,可现在我要见的是一个为人师表的老师,这感觉真的很让我不自在。
  在一阵伪善的寒暄之后,我被他带到了一个小的会客室。我们面对面坐下,他紧紧的盯着我看,这样的注视也让我不舒服,我简直想告辞离开,我没必要浪费我的时间。
  “张先生,您好象很不耐烦。”看了我一会,他打开了话题。
  “是的。”我冷冷的回答。
  “是因为我蹩脚的面具和表演吗?”
  “什么面具?”我对这个词真的太敏感了。
  〃我们每个人脸上不都是有吗?”他指着自己的脸笑了一下。
  我真的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我几乎就要站起来离开了,这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张先生,您看到我这身打扮和很夸张的表情是不是觉得和教师的身份不符合?”他的表情忽然严肃了起来。
  “是的。”我不想隐瞒自己对他的看法。
  “我听刘先生说您是要来探讨面具的问题。现在我和您说的就是面具,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一种面具。这种面具是社会坐标给我们的,都是虚假的。比如我,在您心理认为大学老师应该庄重一些,要矜持一些,不应该穿这套行头,哪怕邋遢点,但是要给人点特别的感觉。对吗?”他说的很诚恳。
  我点了点头。
  “其实这个社会已经转变了,学生不再喜欢带着老式面具的老师了,校园这块净土也不再需要那些只懂读书的狷狂之士了。我的这个面具就随着社会需要而改变了。现在您明白了吧?”他的眼神变的澄清起来,有一种透彻在闪烁着。虽然他说的我还是不太明白,可我觉得我已经能接受这个年轻人了。
  “可我不是问这个问题的。”
  “我知道您不是来讨论这些的,但是我说的话也许对您有用,再说了,总得让您相信我咱们才能再谈下去吧。”
  “我是想来问问关于面具来源的问题。”我想与其听他说这些我不是很明白的问题,还不如开门见山。
  “哦?您是想了解整个文化历史呢?还是特别的面具呢?很难想象您这样的企业家对面具感兴趣。”他可能对我的问题很好奇。
  “是一个特殊。。。恩。。。或者说很普通的面具吧。”我打开手提箱,这一刻我有点紧张,我害怕这个面具会忽然消失掉。还好,打开之后它静静的躺在里面。我把它送到了高老师的面前。
  高老师把面具拿到手里,面具颤巍巍的抖动着。他的表情很有点凝重,端详了一会,他把面具放了回去,看着我。
  “您知道它的来历吗?”我小心的问着。
  “知道。。。”他好象叹了口气“很少有人知道的,我想全国知道这种面具的人不会超过10个。”
  “那么。。。它是什么?”我紧紧的抓着这根救命草。
  “您等一下。”说着他走出会议室,很快他拿着一本书和一张报纸走了进来,把它们放到我面前。那本书是《考古图谱》,报纸竟然是S市的晚报。
  他把书翻到了一页,上面有一张班驳的面具,看不出来面具上面以前画过什么脸谱,只在嘴角处隐约有红色的痕迹,如不细看就好象是锈迹。图画底下表明是“汉 长沙王吴芮墓出土”。
  “这个。。。这个就是我带来那个面具的原形?”我抬头看着他,嗓子哑哑的说。
  他没有回答我,把报纸摊开,指着角落里的一张小图片,那面具赫然就印在那上面,这次一点也不含糊,虽然是黑白照片扫描,但是面具上那嘲弄的表情和那嘴角的血迹和缠绕着我的那个面具,完全一致。底下一小段注释,“S市青年教师高XX复原吴瑞墓出土面具。。。证明为古夜巫之面,传说此面具可夺人心魄云云”
  “夜巫之面?夺人魂魄?”我喃喃的念叨着。直到高老师把报纸合上,我才清醒过来。
  “这是真的吗?”我尽量不让自己的声音颤抖。
  “夜巫之面是真的,但是什么夺人魂魄我认为只是一个传说而已。”高老师镇定的声音给了我一丝安全。
  我定了定神,看着站在我旁边的高老师。“高老师,能不能具体给我讲一下关于这个面具的来源?”
  “面具其实是人类文化最古老的一部分,甚至始终贯穿着所有不同地区的文化之中。”高老师走到我对面沉着的和我说,听的出来他的语言中充满了一种自信。
  “可以这样讲,人类社会文化诞生的那一刻就出现了面具,甚至在任何不同的区域,并且一直在发展着。最古老的非洲面具,最神秘的玛雅面具,古希腊演员用面具来表现特殊的戏剧效果,十八世纪欧洲上流社会流行的面具舞会。。。在世界任何角落任何时间都能找到面具。在咱们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有一种特殊的由远古就流传下来的傩(注:音nuo'挪')文化,这种文化据说起源于黄帝时期的中原地区,与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和巫术等有关。经过长期的衍变形成了现在的傩戏,傩舞等多种文化形式。而其实这个傩文化,本身就是面具的文化,不关是傩戏还是傩舞他们所强调的都是面具。我想这应该和远古时期对头颅的崇拜有关,可惜这些都很难证实了。根据一些资料,我们可以想象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带着面具举行祭奠,或者把竹子烧起来,在劈啪的火焰中一间一间的搜索房间,把所谓的鬼怪赶出去这样的画面。甚至在甲骨文中的‘鬼’字,据考证,就是一个带着面具的人的造型。”
  高老师稍微停了一下,看了看我,流露的意思是问我是不是听的懂。其实他说的我不是很明白,也不知道具体和我的问题有什么区别,可我还是为他的学识折服,我点了点头。
  “总之这种傩文化本质上是一种驱鬼的活动,在种文化在周代就已经很成熟了,甚至形成了一些固定的礼仪模式。比如国家诸侯级别的傩就有三种。春天的国傩,秋天的天子之傩,冬天是规模最大的大傩等等具体的操作形式和步骤。在之后的漫长的历史衍变中,和各地各时期的宗教,民俗以及民间艺术结合起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现在也有这样的仪式?”我忽然对这个第一次听到傩感兴趣起来。
  “有的,在云南,江西等地区都保留下来很完整的傩文化,其中江西的丰南县被称为‘傩舞之乡’,并且在日本也有类似的文化形式。”
  “为什么称呼为‘傩’?”
  “这个问题可就不好回答了,有人说在驱鬼的仪式中,大家一起喊‘傩’这个音,由此得名。这是比较标准的说法。在汉许胜《说文》中解释说,傩是一种有节奏的肢体动作,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舞蹈。”
  高老师停了一下,把我带来的面具又拿了起来。
  “这个面具的图谱是我根据在汉朝长沙王吴瑞墓的残片考据复原的,在很多傩文化专家和面具专家那里并没有被认可的。”他自嘲的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