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藏的论语-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礼、由己及人,渐渐能心地清净,了悟到我们自己形而上的天命,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以及由感而应的因果关系,这时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君子。

  换个角度讲,当我们知天命的时候,君子的气质才真正发起,才能真正懂得礼的内涵,所以在与人相处时,能通达人事,知人知己,智慧无碍。

  知己,知言,知人,知礼,知君子,知天命,是由事及理的过程。

  知天命,知君子,知礼,知人,知言,知己,是由理及事的过程。

  理事不是截然分开的,其并行而不悖。所以孔子在《颜渊第十二》篇才重点提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重要纲目,把握住言行以礼——“知礼”的中心,就能知人、知天命。

  本章既是侧重阐述知天命的“君子之道”的“德能”,于之前的“君道”、“臣道”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又是最后对整部《论语》下结论:知天命为道。道之显用,里仁为君子。知礼为德,德以立民。知言为仁智之用,知人而可由己及人,中庸以利民。孔子之学,一字曰道。中庸而能兴仁政,礼乐而为德相。整部《论语》便以“君道”、“臣道”、“君子之道”的《尧曰》篇来结束。真是《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最佳诠释。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历代《论语》注释汗牛充栋,有多少能确知孔子之言?而扪心自问,本书又能了解多少孔子之言?有感于此,赋诗一首:

  书生意气发,妄测圣贤尊。

  论语深几许,穷思未可真。

  大道通三代,风骚唱万年。

  字字菩提种,声声赞佛言。 
 
  
  
 
 《尧曰第二十》全篇回顾
 
 
      
   
  第1章,讲自尧至周武王,皆兴仁政,以礼让为国,为政以德,以宽、信、敏、公等品行来利益百姓。

  第2章,孔子提出的为政之“尊五美,屏四恶”,与尧至周武王的为政治精神一脉相承。所以孔子之学,乃好古敏求而得之。孔子的道德学问,是尧帝至周文王、周武王的道德、礼乐文化的一脉延承。

  第3章,高度总结《论语》所述:知天命、知礼、知言。即道、德、仁。

  尧是孔子最为推崇的圣君之一。本篇以尧为主角,一方面是强调孔子之学,是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另一方面,用天命、君子、礼来点出孔子之学道、仁、德的三个重点。所以本篇其实是在高度总结整部《论语》的中心思想。 
 
  
  
 《论语》综观《论语》二十卦
 
 
      
   
  《论语》为什么要按目前的篇序排列,而不是以道、仁、德等专门的论述顺序?就我的研究,与《周易》有着极大关系。《论语》目前的布局,暗合今本《周易》六十四卦之数(即后天八卦或说文王八卦的卦序)。《周易》自古为儒家重要经典,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所以《论语》按卦序编排极可能是编辑者有意为之。

  从《孔子家语》等资料看,孔子晚年《易》不离身,曾多次与他们的学生讨论《周易》。但是在整部《论语》中,除了《子路第十三》篇“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援引自《周易》外,就是《述而第七》篇的“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其他各篇都没有孔子对《周易》的实质性的分析与评价。这对如此重视《周易》,将其列为学生必修课的孔子来说,实在难以解释。相反,《论语》中对《诗》、《礼》、《乐》、《书》就非常注重,对孝也是提及再三,从中我们或可了解《论语》与曾子之间隐隐约约“扯不断,理还乱”的内在关系。如果《论语》是子夏所编,这位生前就多次公开讲《易经》,即便遭同门耻笑也不理不顾的老兄,必定会将孔子学《易》的心得编录其中。

  尽管《论语》重“诗、礼、乐、书”而轻“易”,但是在《论语》叙述内容的脉络和谋篇布局方面,依然露了一手编辑者的易学功底。下面我们就将《论语》二十篇与《周易》二十卦进行一个简单的对照讲解。

  《学而第一》:一为乾卦。万物资始。《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言》曰:“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这便是“学而”要强调的中心思想,甚至把为学“仁、礼、义、事”的内容都点出来了。

  《为政第二》:二为坤卦。万物资生。《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彖》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又说:“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而以上思想也与本篇“为政以德”的中心思想毫无二致。

  乾坤两卦是父母卦,一阳初动为乾,象征自强不息的求学之心。两仪之谓坤,象征母德,能成其事。《系辞传》说:“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好比万事由学习开始,而成就于德能。所以真正会读《论语》的人,把为学、为政两篇贯通并实行,其他各篇可以不用读了,你在学习、工作中自然而然就能领悟到形而上的大道。

  《八佾第三》:三为屯卦。天造草昧。从卦象上看,雷在水下,外静而内动,正如春秋时期的礼乐悄悄变质。水从云,雷在云下,如同大雨即将滋润宇宙,代表着莫大的机遇,正是革新创业的大好时机。所以《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经纶是做大事,又隐含经纬分明、秩序井然之意。而“八佾”探讨礼乐崩坏的现实及礼之本意对治理国家的重大意义,正合此卦。

  《里仁第四》:四为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蒙为水应山势,多受阻滞而水气上升为蒙,意思是不通、不清晰。《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好比我们迷惑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就应该努力培德求道,向前人学习寻求启蒙,求悟生死大道。所以“里仁”全篇是讲如何悟道、蒙以养正的。

  《公冶长第五》:五为需卦。须时、须正。此卦象为水在天上,云上于天,尚未成雨,所以需要观察、等待。而“公冶长”全篇讲察人之道,结尾更对冉有回鲁国出仕有所评价,希望年轻人懂得观察、等待时机,与本卦妙合。

  《雍也第六》:六为讼卦。卦之所以有六爻,便是代表“进退得失存亡”。《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意思是说:卦象上的天和水朝着相反方向进行,即讼,各行极端。君子看见这种情况,就要懂得在谋事之初就谨慎对待。“雍也”的中庸之道,便是从“讼”的争议和分别中领悟出来的仁、智双融之道。

  《述而第七》:七为师卦。《彖》曰:“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师是众、领众的意思,而七又是一个周期数,代表圣贤之道代代传承的意思。《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意思是说:地下(中)有水,看到这种卦象,君子应当懂得包容别人,滋养大众。“述而”篇便是讲孔子容民蓄众的师道的。

  《泰伯第八》:八为比卦。比是辅佐顺从、谦虚礼下之意。卦象为地上有水,能滋生万物。所以《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我们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就如此卦。德犹如滋润的土地,只有先行培德,才能孕育生机。先王看到地上有水,德能建勋,于是才建立国家,亲近诸侯。“泰伯”全篇就是劝人修德、礼让为国的。

  《子罕第九》:九为小畜卦,刚中而志行,代表坚韧好学、积极上进之意。卦象上风下天,风外为柔,乾内为刚,表明这个人有坚强的毅力,能积极进取,而外表谦和,是密云无雨,蓄养实力的意思。《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就是叫我们志求上道,与“子罕”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意思一致。

  《乡党第十》:十为履卦。中正光明。十这个数字又表示完整与完美,恰逢强调实行的履卦,有知行合一而为十全十美的深意。《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意思是说:看到上天下泽的卦象,君子应当辨别上下尊卑等礼数,来端正老百姓的思想。“乡党”一篇,全讲孔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