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藏的论语-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解释本章为:“(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这样的解释不圆满。因为诗、礼、乐就其形式来讲,本身就是一体的。比如《诗经》的所有篇章,都可以谱成乐曲来歌唱,所以分开阐述某为诗、某为礼、某为乐就已经不妥了。另外,人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诗、礼、乐的顺序。如果按孔子为学的观点,反而应当务本先学孝、弟等“礼”。所以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错解为三个递进的阶段,忽略他们都是德的一体三面的关系,会使《论语》变得充满矛盾、结论浅薄而经不起推敲。

  『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自古就存极大争议。有人说是“百姓可以指挥他们做事,但不要告诉他们为什么”,是愚民做法。有人说断句不对,应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老百姓同意,就让他们去做,不同意,就解释给他们听”,好象孔子是民主理念的鼻祖似的。如果离开本篇的中心思想和上下文语境,也都讲得通。

  民有几种含义,一种是相对统治者“君”而言的,代表老百姓。一种是相对通达仁道的君子而言的,代表普通的人。这里指普通人。“可”是能够做到,“不可”是做不到,“知”通“智”。本章可解释为:

  孔子说:“一般的人,可以让他做你一样的事,却无法给他你一样的智慧。”

  孔子的意思不是让统治者愚民,而是说谁都不能代替别人变聪明。

  佛教中有个故事:阿难是佛陀释加牟尼的弟弟,他整天跟着佛陀听经,却不愿意自己修行,因为他认为哥哥是佛,自己将来肯定也是佛。于是佛便跟他说:“我现在吃饭,饱的是我还是你?”阿难说:“当然是你。”佛陀说:“那就是了,我成佛是我修行的果,关你什么事?你要成佛也要你自己去修行。”于是阿难才真正开始发心努力修行了。

  行为可以学习,智慧却各靠领悟。这样来看,本章放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后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智慧是通过诗、礼、乐的学习,由浅入深,由事入理而逐步熏习形成的。就如同父母教育小孩,先教他们背唐诗、唱儿歌,从小教他们懂礼貌、做善行,这是“可使由之”。孩子们便从这样的诗、礼、乐的学习中,自己融会思考,逐步地增长智慧。这与曾子病重时交代孟敬子“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来改变自己的气质是同一个道理。

  『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南怀瑾先生在此解释为“一个社会,好勇疾贫,是乱的根源。一个社会,没有仁爱,时积日久,时代就容易乱了”。我认为有两处不妥,其一,泰伯全篇是讲如何提升个人修养的,可知“好勇疾贫”、“不仁”是说个人性格,不是社会特征。其二,本段两个“疾”,前一个作厌弃解,后一个怎么能轻易解释为“疾病、积弊”呢?而“已甚”又解为“日久”,也不准确。

  疾,是厌弃,厌恶的意思。好勇疾贫者,看看今天的抢劫犯就知道了。他们头脑简单,动不动就想用暴力解决问题,不想过穷日子(其实未必是穷,他们是“好勇爱富”,崇尚奢靡的生活),想不用干活,天天赚快钱、赚大钱,那就只有抢劫了。

  人而不仁,指那些没道德、没修养的人。这些人往往自以为是,不觉得自己哪里不好,如果你老是指出他的缺点,他反而恼羞成怒,破罐子破摔了。《弟子规》上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疾之甚,祸且作”就是“疾之已甚,乱也”的意思。好比爱赌博的,赌得正欢,输了不少,这时你要劝他下赌台,他非和你拼命不可。所以本章可解释为:

  孔子说:“崇尚武力蛮干,又厌弃贫穷的人,容易作乱。不仁的人,你若过分指责和厌弃他,也容易作乱。”

  这样联系上下文,意思非常通顺:一个人的智慧无法速成,一个人的恶习也无法速改。如果我们不先通过诗、礼、乐去感化他们,而一味批评指责,逼得急了,不但没有什么正面效果,反而会引起他们作乱的行为。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大家身边有“好勇疾贫、人而不仁”的人,心情上千万不能急。你要是对他大骂:“这种事都能做出来,你还算是人吗?”他可能反而脖子一挺:“老子就这样,你怎么着?”越发堕落了。当然,我们不逼之太甚,不等于坐视不理,只要应他的根基,用智慧、耐心和“恩威并施”的方式去劝阻就行了。不过现实生活中不知悔改的人是比较多的,别抱过高的幻想,我们只要随顺因缘去做就好了,不必强求圆满的结果。佛家说“众生无边誓愿度”,是指生生世世教化不倦,用长远的愿力来改变众生的习性,急不来的。就象孔子,虽然忧国忧民,但生活中一样“申申如也,夭夭如也”,保持一颗平常心。

  《释迦牟尼佛传》有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天,佛陀和侍者阿难走在路上,忽然看到提婆达多和他的弟子迎面走来,佛陀很快地避开道路。阿难怏怏不乐的问佛陀道:“佛陀!你为甚么要避开提婆达多呢?他是佛陀的弟子,难道佛陀还怕他吗?”

  佛陀知道阿难心中的不平,就安慰他道:“阿难!我不是怕他,不过不要和他相逢,何必要同愚人见面呢?我们都不要同他在一起,也不要同他辩论,他现在满怀着邪念,你去与他辩驳,就如同打恶狗,恶狗反而会更加狂暴。所以不要触犯他,一切麻烦就会减少。”

  可见释迦牟尼和孔子一样,都知道“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的道理。我们碰上蛮不讲理的人,最好是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如果不比佛陀高一截的话,避开他们也是聪明的办法,惹不起躲得起嘛,何必非和他们纠缠不清呢?生活中不少学佛修道之人,就因为不懂得“避开恶犬大法”,结果是自找麻烦。

  『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孔子说:“就算你有周公一样的才能和功业,假如你是个狂妄自大、贪财小气的人,其它的都不值得一观了。”

  “之才之美”是并列结构,应指“周公之才、周公之美”——周公那样的才能和功业,不能简单解释为“美好的才能”。“骄且吝”是指“无礼、无德”。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周纪一》里说:“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本章意在说明:一个人的能力、事业,不能代表他的道德品德修养。现代社会上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或富或贵,却言行鄙陋无礼。比如“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里的赖昌星,有能力、有事业,可惜德业不修,心术不正。娱乐圈年轻一辈的明星们,不是搞同姓恋就是吸毒,有几个称得上艺德的?所以教育分德育和才育,教人技能容易,但要教人德能就难了,必须借助诗、礼、乐的力量。

  『1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有人解释为:“学了三年,还做不了官、找不到工作的,是不易找到的。”好象孔子办的学校人才非常抢手,毕业找工作不存在问题似的。其实“谷”是俸禄。“不至于谷”是说“还没一门心思想着当官拿俸禄”。本章可解释为:

  孔子说:“读了三年书,还没有想着当官发财的人,是很难得的。”

  这是孔子的感慨:现在人啊,光想着功名利禄,有几个是为了提升自身道德品质修养而读书的呢?《论语》开篇指出为学应“利益时代、利益他人、利益自己”的宗旨,就是要拓宽学子们的心量。以前我上学的时候,黑板上方还贴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起码是让学生想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吧。今天的学校,也几乎不谈什么孝、友、忠、信了。知识多,不代表品行多,学位高,不代表素质高,所以发生博士生杀老婆的事一点也不奇怪啊。 
 
  
  
 
 
心无旁骛,精进不辍
 
 
      
   
  『13』子曰:“笃(dǔ)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孔子说:“坚信并努力学习,至死都安守在善道上。不入险地,不居乱世。人心向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