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藏的论语-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骼芎Γ撕我圆谎Ю瘢⒔涫涤谘孕心兀俊洞笱А分兴担骸笆疲骸牛╩ín)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连鸟都知道“于止,知其所止”之“礼”,而那些懵懂无礼的人,正在走向灾难却不知道,还不如鸟儿懂得识时进退呢。

  若以本章体现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感叹,更值得深思细究,咂摸体味。那山梁上的山鸡,见人面色不善,都懂得远而避之。孔子顾影自怜,想自己一生蹉跎,生于乱世却不知避隐,又怎及得上聪明的山鸡那般优游自在啊!

  行文至此,半部《论语》已经释完。宋朝的宰相赵普曾对赵匡义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指《论语》)。昔以其半辅太祖(指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在赵普眼里,半部《论语》就可治天下,诸君若也能于上半部《论语》中感悟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种种智慧,便不枉后学饶舌一场了。 
 
  
  
 
 
《乡党第十》全篇回顾
 
 
      
   
  本篇是孔子平常生活的素描。从孔子在工作、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乃至衣、食、住、行,与人交往,处事接物等,来表现他恭敬、懂礼的素养。有斯人才有斯言,孔子言行一致,确是知识分子的楷模。本篇可视为研究孔子言行的资料,表达孔子将“礼”落实于言行,躬行君子的一面。也可视为《泰伯第八》篇“以礼修德”的补充,侧重于“以礼修身”的内容。 
 
  
  
 
 

先进第十一喜
 
 
      
   
  『2』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孔子说:“跟我在陈、蔡之间挨饿受苦的弟子,现在都不在这里了。”

  陈、蔡指陈国和蔡国。蔡国,姬姓,都城在上蔡(今属河南)。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绝粮挨饿。

  我们试想一下,老态龙钟的孔子,在一个午后,对着年轻一辈的学生们说:“十几年前陪我周游列国,历经苦难,在陈、蔡间挨饿的弟子,如今都不在我身边了。有的死了,有的远在异国他乡……”那种对往昔悠悠岁月的喟叹、对弟子们的思念之情,该有多么的浓厚啊。孔子的晚年生活,想必也象普通老人那样,时常会回想起过去的岁月。事过境迁,物换人移,人事的沧桑淘尽喧嚣与繁华,沉淀下来的,便是抹不去的心灵的痕迹、真挚的情感。

  师生之情,同窗之谊,是人们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之一。毕业后的我,就曾多次梦回校园,昔日师友宛如当前,谈笑宴宴。梦醒后曾以《鹧鸪天·忆财院》词记之:

  财院光阴入梦中,龙湖美景弄春风。忆同学对歌当日,热酒清茶笑靥红。灯欲守,倚楼空,相思种下却西东。经年夜雨窗前月,不老青春映画容。

  『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这一段,象是孔子在扳指算他得意的几个弟子。孔子的思绪仿佛飘到陈、蔡间的那段苦难日子里。他想着品行优良的弟子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辞令的弟子有:宰我、子贡。精通政务的弟子有:冉有、季路。精通典籍的弟子有:子游、子夏。

  晚年的孔子或许言谈也累了,惯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心情也必有些倦懒了吧,便回想起这些弟子来,将这些弟子的德行学问讲给年轻的学生们听,回味那曾经的青葱的岁月。这是孔子人性的一面,而人性总是相通的。

  禅宗有一个“无情俗汉”的故事:

  从前有位老妇人,建了座茅庵,供着一个禅僧修行多年,并常叫一位少女给这位禅僧送饭。一天她想试一试这位禅僧修行禅定的功夫怎样了,便跟送饭少女嘱咐了几句话叫她这么去做。这天送饭时,那少女抱住和尚说:“你喜欢我吗?”不料那和尚却冷冰冰地用偈语答道:“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少女回报了这情形后,老妇人叹了口气说:“想不到我二十年供养,只得个无情俗汉!”于是她赶走了和尚,放把火把茅庵烧了。

  无情未必真豪杰。若说圣人、悟道者便是没有生气的朽木、没有感情的石头,那要修道做什么?“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所以孔子也应当是个性情中人,对弟子们也有思念之情。

  『4』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孔子说:“颜回啊,不是能帮助我进步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无不欢喜信受。”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本章则表达了孔子内心复杂的情感:高兴的是颜回的聪明好学,遗憾的是孔子也希望颜回能抛开师生之情,大胆提出异议,帮助自己提升德能。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想必是满脸微笑,怀着得意心情的吧。

  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并不一味追求他的优点或缺点,而能够客观分析,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德。《礼记·曲礼上》说:“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果能如此,社会上的离婚率也许会大幅度降低的。

  『5』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孔子说:“真是孝顺啊闵子骞。别人批评他后娘、兄弟的话,他都不听。”

  昆指兄长。闵子骞是个孝子,他的故事收集在《二十四孝》中。据说他的后母对他很刻薄,冬天里,她亲生子穿的棉衣是棉花做的,又厚又暖,而闵子骞穿的却是芦花做的,还很单薄。这事被闵子骞的父亲知道了,便要赶走他的后母。闵子骞跪求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后来其后母也被感动,待闵子骞犹如亲生子一般。

  闵子骞疼爱兄弟之情、孝敬之义固然可嘉,但他后母能知错就改也非常可贵。父慈则子孝,如果闵子骞的后母知错不改,反而变本加厉怎么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可不鲜见呢。

  谣言初听起来滑稽可笑,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听得多了心中还能不生狐疑的人,一定是个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古今历史的战争案例就知道,要瓦解敌人内部的团结,离间计最常用,而且容易奏效。疑往往是怀疑别人和不自信双重的结果,曾母投梭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一天,曾子的母亲正在织布,突然一个人慌慌张张跑进来说:你的儿子杀了人!曾母镇定自若,手不停机:知子莫如母,曾参怎么可能会杀人呢?过了一会,又有一个人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母手中的梭慢了下来,心中开始有了疑虑。不一会,第三个人气喘嘘嘘地跌进门,大叫曾参真的杀人了!曾母便惊慌失措,扔下梭子赶紧跳墙逃走。其实曾参根本没有杀人,凶手是鲁国另一个同名同姓叫曾参的人。

  『6』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白圭指《诗经·大雅·抑之》的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我们言论中有毛病,就无法挽回了。这是告诫人们要谨慎言语。

  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就把侄女嫁给了他。

  从某些细节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品德。言多必失,南容三复白圭,必是有感而发。《公冶长第五》篇说: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表明孔子赞同南容言行谨慎的态度,觉得他在天下无道时,不会受到祸患。 
 
  
  
 
 悲
 
 
      
   
  『7』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他那样好学的了。”

  《雍也第六》中,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那一篇是要强调“不迁怒、不二过”的中庸品德,而这里孔子赞扬颜回好学,是为了表达孔子对颜回的喜爱,在孔子眼里,再没有比颜回更好学的弟子了,颜回的去世是孔子心中长久的遗憾。

  『8』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guǒ)。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