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6-神农本草经读-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盖以熟地黄之胶粘善着。女人有孕服四物汤为主,随证加入攻破之药而不伤,以四物汤中 
之熟地黄能护胎也。知其护胎之功,便可悟其护邪之害。胶粘之性最善着物,如油入面,一 
着遂不能去也。凡遇有邪而误用此药者,百药不效。病家不咎其用熟地黄之害,反以为曾用 
熟地黄而犹不效者,定为败症,岂非景岳之造其孽哉? 

卷之一上品
天门冬
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 
、益气、延年、不饥。 
【参】 天门冬禀寒水之气,而上通于天,故有天冬之名。主治诸暴风湿偏痹者,言风 
湿之邪暴中于人身,而成半身不遂之偏痹。天冬禀水天之气,环转营运,故可治也。强骨髓 
者,得寒水之精也。三虫伏尸皆湿热所化,天冬味苦可以祛湿,气平可以清热,湿热下逐, 
三尸伏虫皆去也。太阳为诸阳主气,故久服轻身,益气。天气通贯于地中,故延年不饥。 
张隐庵曰∶天、麦门冬,皆禀少阴水精之气。麦门冬,禀水精而上通于阳明;天门冬, 
禀水精而上通于太阳。夫冬主闭藏,门主开转,咸名门冬者,咸能开转闭藏而上达也。后人 
有天门冬补中有泻,麦门冬泻中有补之说,不知何处引来,良可叹也。 

卷之一上品
麦门冬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饥,胃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 
老,不饥。 
张隐庵曰∶麦冬,本横生,根颗联系。有十二枚者,有十四枚者,有十五、六枚者,盖 
合于人身十二络。加任之屏翳,督之长强,为十四络;又加脾之大络名大包,共十五络;又 
加胃之大络名虚里,共十六络。唯圣人能体察之,用之以通脉络,并无“去心”二字。后人 
不详经义,不穷物理,相沿去心久矣,今特表正之。《经》云∶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饥,胃 
络脉绝者,以麦冬根颗联系不断,能通达上下四旁,令结者解,伤者复,绝者续,皆借中心 
之贯通也。又主羸瘦短气者,补胃自能生肌,补肾自能纳气也。久服轻身不老、不饥者,先 
天与后天俱足,斯体健而耐饥矣。(《崇原》曰∶“麦冬气味甘平,质性柔润,凌冬青翠, 
盖禀少阴冬水之精,与阳明胃土相合。)”又曰∶凡物之凉者,其心必热,热者阴中之阳也。 
人但知去热,而不知用阳,得其阳而后能通阴中之气。 

卷之一上品
细辛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 
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张隐庵曰∶细辛气味辛温,一茎直上,其色赤黑,禀少阴泉下之水阴,而上交于太阳之 
药也。少阴为水脏,太阳为水腑,水气相通行于皮毛,内合于肺;若循行失职,则病咳逆上 
气,而细辛能治之。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从巅络脑;若循行失职,则病头痛脑动,而细 
辛亦能治之。太阳之气主皮毛,少阴之气主骨髓,少阴之气不合太阳,则风湿相侵。痹于筋 
骨,则百节拘挛;痹于腠理,则为死肌;而细辛皆能治之。其所以能治之者,以气胜之也。 
久服明目利九窍者,水精之气濡于空窍也;九窍利,则轻身而延年矣。 
又曰∶宋元佑·陈承谓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 
用,而不知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何不可多用?方书之言,类此者不少。学人不 
详 
察而遵信之,伊芳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 

卷之一上品
柴胡
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 
轻身、明目、益精。(按∶经文不言发汗,仲圣用至八两之多,可知性纯,不妨多服,功缓 
必须重用也。) 
叶天士曰∶柴胡气平,禀天中正之气。味苦无毒,得地炎上之火味。胆者,中正之官, 
相火之府;所以独入足少阳胆经,气味轻升,阴中之阳,乃少阳也。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 
,心腹肠胃,五脏六腑也。脏腑共十二经,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柴胡轻清,升达胆气, 
胆气条达,则十一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其主饮食积聚者,盖饮 
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阳胆为生发之主也。柴胡升达胆气,则肝能散精,而饮食 
积聚自下矣。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和解少阳 
,故主寒热之邪气也。春气一至,万物俱新。柴胡得天地春升之性,入少阳以生气血,故主 
推陈致新也。久服清气上行,则阳气日强,所以轻身。五脏六腑之精华上奉,所以明目。清 
气上行,则阴气下降,所以益精。精者,阴气之英华也。 

卷之一上品
黄连
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热气目痛、 伤泪出,明目,肠 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 
痛。久服令人不忘。 
陈修园曰∶黄连气寒,禀天冬寒水之气,入足少阴肾;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 
手少阴心。气水而味火,一物同具,故能除水火相乱,而为湿热之病。其云主热气者,除一 
切气分之热也。目痛、 伤、泪出、不明,皆湿热在上之病;肠 腹痛下痢,皆湿热在中之 
病;妇人阴中肿痛,为湿热在下之病;黄连除湿热,所以主之。久服令人不忘者,苦入心即 
能补心 
以其味之苦而补之;而寒能胜火,即以其气之寒而泻之。千古唯仲景得《本经》之秘。《金 
匮》治 
心气不足而吐血者,取之以补心;《伤寒》寒热互结心下而痞满者,取之以泻心;厥阴之热 
气撞心者 
,合以乌梅;下利后重者,合以白头翁等法。真信而好古之圣人也。 

卷之一上品
防风
内容:气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 
疼痛、身重。久服轻身。 
陈修园曰∶防风气温,禀天春术之气而入肝;味甘无毒,得地中土之味而入脾。主大风 
三字提纲,详于巴戟天注,不赘。风伤阳位,则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者,经络之风也;骨 
节疼痛者,关节之风也;身重者,病风而不能 捷也。防风之甘温发散,可以统主之。然温 
属春和之气,入肝而治风;尤妙在甘以入脾,培土以和水气,其用独神。此理证之易象,于 
剥复二卦而可悟焉。两土同崩则剥,故大败必顾脾胃;土木无忤则复,故病转必和肝脾。防 
风驱风之中,大有回生之力;李东垣竟目为卒伍卑贱之品,真门外汉也。 

卷之一上品
续断
内容:气味苦、微温,无毒。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 
服益气力。 
【参】 此以形为治。续断有肉有筋,如人筋在肉中之象;而色带紫、带黑,为肝肾 
之象。气味苦温,为少阴、阳明火土之气化;故寒伤于经络而能散之,痈疡络于经络而能疗 
之 
,折跌筋骨有伤,而能补不足、续其断绝;以及妇人乳难,而能通其滞而为乳。益气力者, 
亦能强筋骨之功也。 

卷之一上品
牛膝
内容:  气味苦酸、平,无毒。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 
烂,堕胎。久服轻身耐老。 
陈修园曰∶牛膝气平,禀金气而入肺;味苦,得火味而入心包;味酸,得木味而入肝。 
唯其入肺,则能通调水道而寒湿行,胃热清而痿愈矣。唯其入肝,肝藏血而养筋,则拘挛可 
愈,膝亦不痛而能屈伸矣。唯其入心包,苦能泄实,则血因气凝之病可逐也。苦能泻火,则 
热汤之伤与火伤之烂可完也。苦味本伐生生之气,而又合以酸味,而遂大申其涌泄之权,则 
胎无不堕矣。久服轻身耐老者,又统言其流通血脉之功也。 

卷之一上品
巴戟天
内容:气味甘、微温,无毒。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 
气。(酒焙。) 
陈修园曰∶巴戟天气微温,禀天春升之木气而入足厥阴肝;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二味 
入足阳明燥金胃。虽气味有木土之分,而其用则统归于温肝之内。《佛经》以风轮主持大地 
,即是此义。《本经》以“主大风”三字提纲两见∶一见于巴戟天,一见于防风。阴阳造化 
之机,一言逗出。《金匮》云∶“风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防风主除风之害,巴戟天主 
得风之益,不得滑口读去。盖人居大块之中,乘气以行,鼻息呼吸不能顷刻去风。风即是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