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方迪姆虎--来自华盛顿的报告-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立彬在软椅上坐下,打开一架照相机的后盖,动作娴熟地换出胶卷。飞机降落后将是记者们决战的时刻,他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胶卷的铁轴外框有些偏歪。他竟然张嘴用牙齿咬住一下一下扳正。 
  罗新华提醒道:“小心把牙硌坏。” 
  “我的牙不怕硌。”杜立彬笑着故意张大嘴巴,用舌尖将一排假牙推出口外。“69年我到珍宝岛采访,一场车祸把满口牙全硌没了。” 
  罗新华笑了:“我说你的牙怎么长得这么齐整呢。” 
  飞机开始下降了。罗新华如同决赛的拳击手听到上场的铃响,精神为之一振,他知道,如果此行是一场险象丛生的战斗,那么现在就已拉开了序幕。 

  
 

 
第十章



    
1

  1月28日北京时间晚20点35分。 
  正如报道的那样,中国代表团的专机在延误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降落在风雪肆虐的安科雷奇机场。虽然是深夜,天又下着小雪,当机翼和机尾涂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波音707在停机坪停稳后,仍有一群记者举着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和各种长柄话筒围上前来。 
  罗新华带着三名安全小组的人员首先奔下舷梯。只见灯光通明,白雪一片的机场岗哨林立,戒备森严。不远处,竟有几名军人牵着硕大的警犬伫立在风雪中。候机楼前的旗杆上和楼顶上飘扬着美中两国国旗。美国驻华首任大使伍德科克和新婚的妻子及一行白宫官员已站在舷梯下迎候。 
  罗新华指挥安全小组人员站成一排挡在记者群前面。但他很快就发现这样做并无多大意义,数十名身着便装的美国特工像一道黑色的屏障已将专机严密地封锁起来。被这道黑色的“屏障”挡住的记者们虽然不满却也无人敢越雷池一步。忽然,罗新华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掌声,面前被阻挡的记者群也像潮水般涌动起来。他扭头望了望,见“1号首长”携夫人步出舱门,正稳稳走下舷梯,他仍裹着那件黑呢大衣,双肩显得很宽,也很直,没戴帽子,在呼啸的风雪中铮铮而立,头发纹丝不乱,更使他凭添了几分军人的英武之气。他微笑着朝人群挥了挥手,同迎上前的伍德科克握手拥抱。记者们的照相机和闪光灯响在一片,亮成一片。 
  伍德科克和白宫官员们将中国客人迎进机场大楼内作短暂休息。飞机加油后还要再飞七个小时才能抵达华盛顿。 
  罗新华没有离去。尽管机场内外守卫的军警随处可见,他还是有些放心不下,他不能忘记,1955年周恩来总理乘坐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专机就是在香港机场加油时被台湾特务安放了炸弹的。 
  凛冽的寒风卷着雪花在空旷的跑道上打着旋,像一圈圈白色的旋涡,时而涌来,时而流去。安科雷奇地处阿拉斯加州的南部,是跨入北极的门槛,素有“冰雪之城”之称。这里一年四季都是冰天雪地,气候极为寒冷,那雪花似乎也比别处的坚硬,打在脸上如同石粒般生疼。罗新华跺了跺有些冻麻的双脚,正警惕地巡视着四周,忽被一阵争吵声吸引,循声望去,见杜立彬正在舷梯下同一个戴宽边皮帽的美国人比比划划地申辩。美国人穿一件棕色的皮猎装,个子很高,足有1米90,这使得精瘦的杜立彬越发显得矮小,讲起话来不得不伸长脖子仰着脸。罗新华一下飞机就见此人站在舷梯旁,料定必是一名正在值勤的特工,便走过去询问:“老杜,什么事?” 
  杜立彬又急又气地说,他把采访用的录音机忘在飞机上了,他没想到“1号首长”会在这个机场停留这样久,也许还要向记者发表谈话,如不及时采录下来岂不要误大事。“可这老兄也不知从哪来的,硬不让我上去取。”他有些气愤地晃动着记者证:“这是中国专机,我是中国记者,他无权干涉嘛!” 
  罗新华也觉此事有些不合情理,便对美国人说:“他是中国代表团的记者,应该让他上去。” 
  美国人嚼着口香糖仍摇摇头,叉开双腿像铁塔般挡在舷梯前:“不行,飞机加油时任何人不得登机。” 
  罗新华被对方“呛”得很不舒服,语气也显得强硬起来:“我是中方安全小组负责人。”他讲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告诉对方:我有权准许他登机。 
  美国人停止蠕动的腮帮子扫了他一眼,冷冷地说:“现在飞机已由美方安全小组接管。我必须执行命令。” 
  罗新华正欲同他争辩,忽见王枫领着一个体态微胖的年轻人大步走来。他是率先遣小组前一天赶到的。北美深冬的寒风将他的脸颊吹打得更加黝黑。“老罗,这位是大使馆的刘秘书。”他把年轻人向罗新华做了介绍,又望了望美国人:“你还不认识吧?这就是美方安全特别执行小组组长哈理·泰伯森先生。” 
  罗新华一怔,他没想到面前这位嚼着口香糖的大个子特工竟然就是美国安全局副局长泰伯森,瞧他这身打扮和神态,简直一个西部牛仔。 
  刘秘书也用英语将罗新华介绍给泰伯森。 
  “噢,欢迎你。”泰伯森朝罗新华伸过一只长满汗毛的大手,很随便地握了握。 
  刘秘书在俩人握住的手背上拍了拍:“今后你们二位就要在一起携手合作了。”泰伯森嘴角毫不掩饰地泛起一丝不屑的微笑:“对不起,我不是外交官,不喜欢通过翻译和人交谈。”罗新华用地道的美式英语反讥道:“我以为美国安全局的高级官员至少都会两种语言。” 
  泰伯森故作惊讶地望着面前的中国警官:“没想到罗先生的英语讲得如此流利,你以前来过美国吗?” 
  “过奖了。”罗新华淡淡一笑,没有回答。他不愿一见面就谈自己的身世,何况这个美国佬绝不会对自己的经历一无所知。“这小子是在搞心理轰炸。”他目光坦荡地盯着对方:“如果方便的话,我想先听听泰帕森先生对安全工作的具体安排。” 
  “可以,请跟我来。”泰伯森不知向谁扬了扬手臂,转身朝停在不远处的一架伊尔——16飞机走去。就在他刚离开的当儿,近旁一名特工疾步跨到舷梯前站到了他的位置上。身后,又传来杜立彬的恳求声:“请让我上去,我是中国记者。” 
  罗新华随泰伯森登上伊尔——16飞机。他没想到这位安全执行小组组长竟有一架专用指挥机,经过改装的机舱内摆放着各种仪器和画满不同符号的挂图,空间虽然不大却暖融融的很是整洁舒适。一个戴着宽边玳瑁眼镜,头发灰白的中年人正坐在皮圈转椅上聚精会神地盯着面前的三台电视监控器。 
  “这是本局局长帮办威廉·丹尼尔。”泰伯森介绍道:“也是我多年的搭档。” 
  “你好!”罗新华冲他友好地点点头。 
  “欢迎你,中国的同行。”丹尼尔忙微笑着站起身,热情洋溢地张开双臂拥抱住客人,并在对方背上用力拍了拍。他的神情和举动都给人一种豪放、亲切之感。 
  “请坐,想喝点什么?咖啡,还是牛奶?”他从消毒柜中取出一只淡绿色的瓷杯。 
  “谢谢,来杯咖啡吧。请不要加糖。”罗新华非常老到地在皮椅上坐下,他确实想喝点热的暖暖肚子。 
  丹尼尔将一杯热咖啡递给他。“你知道,我们在干活时是不许喝酒的,要不然我真想和你干一杯。” 
  “会有机会的。”罗新华表示感谢地朝他举了举杯子,尚未品饮,一股浓烈的醇香已沁人肺腑。足有30年没有闻到这种香味了,他真想举杯畅饮,在浓浓的芬香中细细回味儿时的欢乐与梦幻。但理智又使他立即打消了这种念头,神态矜持地慢慢抿了两口,将目光投向泰伯森:“对不起,我现在很想知道你们对安全保卫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哦,措施吗?”泰伯森边摆弄着电子监控器的键钮边用颇为自负的口气宽慰道:“你尽管放心好了,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反恐怖设施和最精干的特工人员,在这里你们会很安全的,不必过于紧张。” 
  他讲话的语调很令罗新华反感,忍不住反唇相讥道:“中国有句老话:来者不怕,怕者不来。我们既然来了,就不会紧张。” 
  泰伯森和善地笑笑,又收敛笑容,神情肃然地说:“坦率地讲,我从内心敬佩你们这位领导人的胆量,他来美国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罗新华郑重地说:“我们的领导人能来这本身就表达了对你们的信任。” 
  丹尼尔接话道:“是的,对此我们深感荣幸。” 
  为了引起对方的警觉和重视,罗新华先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