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方迪姆虎--来自华盛顿的报告-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叫哈定,沃伦·甘梅利尔·哈定。他觉得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上帝精心的安排。虽然这个哈定在十三岁时就加入了民主党,并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心和忠诚,但他始终没能当上总统,只在这幢高层公寓楼内当了一名电梯维修工。好在这活并不累,每天值班就坐在楼顶的小屋中看看报纸或电视。他对国家的政治新闻总是很感兴趣。有时还喜欢偷偷喝几口开胃的康普派利酒或用杜松子调配的苦柠檬酒,上等的酒他可喝不起。此刻,他打开电视机,调到十频道的《每日要闻》节目。那个他很喜爱的长着一头金发的漂亮女播音员正用甜甜的嗓音播发着当天的新闻:。 
  “……美国民众关注的中国高级领导人今天上午将离开华盛顿飞往卡特总统的家乡亚特兰大进行访问。白宫安全委员会已调派大批安全特工和军警对车队将要经过的街道实行封锁警戒,以防止极端分子制造恐怖事件……” 
  哈定扭头隔着小玻璃窗朝外望了望:在不远处紧挨印第安纳大街的高层楼顶上果然晃动着人影,两架乳白色的直升机也正在空中盘旋,仿佛两只凌空觅食的巨大老鹰。印第安纳大街是白宫通往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的必经之路,自然也是军警们严密防范的区域。哈定所受雇的这幢公寓楼虽然并不在印第安纳大街上,但从他值班小屋的窗口仍能望见一段二三十米长的十字路口,那里也站着两排头戴白盔的骑警。中国领导人的来访,如同爆炸了几颗重磅原子弹在整个美国引起极大震动。这几天哈定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的几乎全是有关这位中国领导人的访问报道。他也很敬重这位来访的中国客人,热心支持卡特对华政策。这不仅因为他是一个老资格的民主党人,更重要的是他敬佩这位中国高级领导人。据说,当他蒙受苦难时,有数百万人涌到天安门广场为他鸣不平。一个国家首领能得到民众如此爱戴,这在世界上确实很少见。不仅他哈定这样认为,现在几乎全体美国人都喜欢这位中国领导人,在通往白宫的大街两旁,几乎每天都站着许多人在等候一睹他的风采。今天来上班的路上,哈定又看见不少人冒着风雪站在马路旁,等着欢送这位中国领导人离开华盛顿。本来他也想去亲自送一送这位传奇的中国领导人,可他要值班,只好作罢。当然,他也听到许多令人胆战心惊的传闻,据说有几十名国际恐怖组织的杀手已潜入美国,阴谋刺杀这位受人尊敬的共产党领袖。难怪安全委员会的官员们如此紧张。政治家名望越高风险越大,如此看来还是当一个电梯维修工好。哈定想着,感到空荡荡的肚子很不舒服,便从小橱里取出一瓶康普派利酒和一根麦得火腿肠。他刚悠然地喝了一口,忽听传来几下轻微的敲门声。他忙将火腿肠和酒瓶用一张报纸盖住,高声问:“你找谁?” 
  门外,一个男子急切地说:“哈定先生,电梯出了故障,有人被困在里面。” 
  哈定有些纳闷,电梯里的人为什么没打电话来?他习惯地看了一眼仪表箱,也没发现有什么异样。但他还是一边应着一边拎起工具袋打开了房门。一个高大的身躯卷着股寒风扑进了小屋。哈定还没看清来人的面容,就觉脖颈处被一根凉嗖嗖的东西缠住。他猛然意识到什么,惊惧地挣扎着想高声呼救,可张大的嘴巴却发不出一丝声音。他只觉得那具高大的躯体如同一座倾塌的山峰朝自己重重地压来,将他压进一条黑幽幽的深谷…… 
    
3

  汽车离开指挥中心,急速向比尔蒙路驶去。沿途的马路两侧不时出现熙攘的人群。有的妇女怀中抱着的孩子,也举着小彩旗不停地摇晃,凛冽的寒风将他们的小脸吹得通红。 
  泰伯森知道,这些人都是特意赶来欢送代表团的。他也理解对政治家历来冷漠的美国人为什么会如此敬爱一位中国政治家,这不仅因为这位领导人传奇的经历和坦爽的性格闻名于世,更主要的是几乎每个人都相信他的访问将给日渐凋零的美国经济注入一股强大的活力;也都相信通过他铺设的友好桥梁美国和中国从此将成为一对亲密盟友。 
  老百姓的愿望总是非常善良美好的。但这可能吗? 
  15分钟后。泰伯森驾车驶上了两旁长着粗壮的法国梧桐树的比尔蒙路,再过两个街区就是1796号的格林寓所。耸立在法国大使馆门前的路易十五铜像迎着稀疏的雪花昂首远眺,很有些不可一世的神态。瞧着这位曾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的法国帝王,泰伯森忽然想起刚才忘了问丹尼尔日本警方发来的电传有没有照片,如果有应该立即转给亚特兰大的安全小组,那样他们在追查那个持有“红卫兵蛋卷”的日本记者时就会方便多了。于是,他又急忙拨通安全执行小组指挥中心的电话。 
  丹尼尔不在,接电话的竟是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 
  惊愕中,泰伯森顾不得细想当即将“卓娅”的情况作了汇报。 
  布热津斯基对这个“最新情况”似乎并不感到意外和紧张,听后只淡淡地问了句:“你认为那个‘梅茵霍芙集团’的恐怖分子已经将‘卓娅’转交给托尼了吗?” 
  “是的。”泰伯森语气肯定地回答。“据中方得到的情报,‘梅茵霍芙集团’购买这种微型导弹的资金是中东的拉霍曼石油公司提供的。”他停顿了一下,有些不解地问:“对这一点我很不理解,拉霍曼石油公司不是由俄国人控制的么,他们怎么还会花大价钱买自己人制造的军火呢?” 
  “不,两个月前,拉霍曼石油公司百分之九十的股份已被台湾人买走。” 
  泰伯森眉峰一抖,似乎猛然明白了什么:“你是说,托尼的刺杀计划是——” 
  布热津斯基突然冷冷地打断他的话:“我什么也没说,我只想知道你要采取什么行动?” 
  泰伯森忙把自己的判断和做法简单说了一遍。 
  布热津斯基听罢,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用一种漠然的口气问:“你认为这样干有必要吗?” 
  “现在只有这一条线索。”泰伯森望了望坐在后车座上的罗新华,并无把握地说:“碰碰运气吧,也许能发现点什么。” 
  布热津斯基莫名其妙地苦笑了一声:“好吧,那你就按自己的想法去干吧,完事后就回指挥中心来,我在这里等你。祝你好运。” 
  “再见。”泰伯森似乎还要说什么,可一时又想不起来。等关掉通话器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是在等待对方继续讲下去,他觉得国家安全顾问的话并没讲完,特别是对方那意味深长的一声苦笑,总好像含着什么暗示和秘密。他为什么要这样笑呢?为什么对“卓娅”的威胁和托尼的失踪毫不感兴趣呢?也许他认为自己的行动完全是一种荒谬的想象和徒劳的举动。他妈的,但愿这次别惹出什么麻烦。 
  当泰伯森沿宽阔的比尔蒙路赶到那座用技形铁栅栏围着的宅院前时,他便认定罗新华的判断是对的。因为在院墙外的便道旁停着一辆红色轿车,他一眼就认出这正是被沃克跟踪过的那辆“别克’牌汽车,没错,车号“MG101—K250”。他在录相带里看得清清楚楚,也记得清清楚楚。 
  泰伯森立即带领几名特工冲进别墅。可将小楼上下里外全搜遍了也没发现一个人影,更没找到托尼来过的任何痕迹。这使泰伯森很奇怪,也很恼火,这条可恶的“幽灵”在搞什么名堂,汽车明明在这里,人怎么会不见了呢?他站在一楼门厅内,两眼木然地盯着窗外苦苦思索着。这里紧靠使馆区,因而四周显得很幽静,静得连院门前汽车轮碾压积雪的“沙沙”声都能听得很清。他一直想不明白,托尼怎么会对格林参议员的这套别墅这样感兴趣?这和他的“刺杀迪姆虎计划”有什么关连?按说中国代表团的车队并不经过这里,最近的路线也要横跨两个街区。不要说这座两层小楼,就是附近的高层建筑对车队也不会构成任何威胁。 
  泰伯森正想着,忽听楼后的游泳池内传来罗新华的招呼声:“泰伯森先生,请到这里来!” 
  泰伯森忙奔过去。只见罗新华站在水池边,正愣愣地察看着瓷面墙壁上的一排铜制挂衣钩。他急声问:“有线索吗?” 
  罗新华仍一动不动地盯着面前的挂钩,反问道:“你看这里是不是少了点什么?” 
  泰伯森打量着金光闪闪的衣钩,茫然地摇摇头。 
  罗新华却倏地车转身,微微凹进的双眼迸出亮光:“防水衣,还记得吗?那件米黄色的塑胶防水衣就挂在这,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