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哥马利传-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哥马利带着贝蒂风驰电掣般地驶向什罗浦郡的斯特雷顿教堂,并在 什罗浦郡开始了他们幸福的蜜月生活。白天,他们一起玩高尔夫球,一起游
山玩水;晚上,他们一起读詹姆斯·史蒂芬的《黄金罐》,一起欣赏音乐。 几天之后,他们回到伦敦,看看两个孩子是否得到妥善的照顾,然后前往他
们的罗曼史发祥地—一瑞士,继续他们甜美的蜜月生活。
结婚时,蒙哥马利曾答应抚养贝蒂与前夫所生的两个儿子。从度完蜜 月归来的时刻起,一个新的蒙哥马利家庭便诞生了。父母的婚姻‘震撼”一
消退,两个孩子便发现他们的假日生活与从前大不相同。以前贝蒂管家时那 种杂乱无章的情形已不复存在,蒙哥马利的整洁与规律主宰一切。
蒙哥马利把新娘子视如至宝,把自认为是压在贝蒂身上的一切负担承
担起来。 每天早餐后,他让家里的全体工作人员排好队站着,听他给每一个人
下达有关食物卫生等每一件事情的命令,但他的妻子却不参与,因为他要让 她有充分的时间去绘画,做她所爱做的事情,而不让家务琐事给她增加负担。
他认为,他们家有一个专门负责膳食和清扫的“机构”,而且他又善于利用 它,为什么还要再麻烦她呢!他按照军事准则和军队的规矩管理全家事务,
任何事情都必须按他的意思好好地做、有效地做,否则,他便不能忍受。 贝蒂本来是个无拘无束和富有浪漫气质的艺术家,对家庭琐事乐得由
他去管。 于是在表面上对他的“军事统治”处处让步,但在真正重要的问题上,
却并非如此。 当着众人的面,蒙哥马利可能对她说“不”,可随后贝蒂就私下和他争
论,结果多半是贝蒂占上风,最后如愿以偿。 他们俩的性格完全相反,但这种相反的性格却相互吸引着对方。贝蒂
那种无拘无束和玩世不恭的性格深处藏着一种对规律的需要,而蒙哥马利那 种完全自律的性格深处也暗藏着一种对不规律和赤裸裸的情感的需要。这种
需要使他们彼此吸引、相互尊重、同时又相互迁就。结果,他俩形影不离, 如胶似漆。
两个孩子以前被母亲宠坏了,根本没有纪律可言。因此,他们对蒙哥 马利治家的专制和霸道颇感不快,并多少有些反抗,但后来都慢慢地适应了。
蒙哥马利很关心他们,经常安排他们去军校骑马,到湖里划船,到游泳池游 泳。此外,参谋学院附近还有一片树林可供他们去骑自行车或散步。他们的
环境比以前好多了,生活也更有情趣,并且有更多的时间和母亲在一起。
1927 年圣诞节,蒙哥马利不再是独自一人跑到瑞士去的寂寞光棍汉, 而是率领妻儿前往的一家之长。一路上,贝蒂恶心呕吐,但这次不是晕车晕
船,而是有喜在身。蒙哥马利像母鸡护卫小鸡似地护卫着贝蒂,因为她已 40 岁了,不得不处处小心。
1928 年 8 月 18 日,贝蒂在坎伯利他们的平房里,在一大群医生和护士 的照顾下,生下一个男孩。他们给孩子起名戴维·蒙哥马利,并请了一位保
姆照顾他。自从生了戴维后,贝蒂的身体大不如往常,但她却总是精神饱满, 心情愉快,从不生病。
蒙哥马利虽然有了自己的儿子,但却没有减少对继子的关心和爱护。
1928 年圣诞节来临时,为了保持和提高他们的滑雪技术,他留下贝蒂照顾 戴维,又带着约翰和迪克去伦科旅行。他们 3 人住一间屋子,三张床排在一
条线上,但他要求孩子们自己整理自己的东西,同时处处注意让他们玩得痛 快。
这次假期使孩子们终生难忘,也使蒙哥马利有机会冷静地考虑自己的 前途,因为到 1929 年 1 月,他在参谋学院的 3 年任期就将届满。经过认真
的考虑,他同意回皇家沃里克郡团去工作。当时皇家沃里克郡团第 1 营已从 肖恩克利夫调往英克曼营房,由他的旧同僚和朋友克莱门特·托姆斯指挥。
1928 年 1 月,伯纳德·蒙哥马利晋升准中校。1929 年 1 月 21 日,他在坎伯 利参谋学院的任职正式结束。休假 1 个月后,他于 1929
年 2 月 21 日回到沃 里克郡团第 1 营报到。不幸的是,营里只有一个本部连没有连长。本部连仅
管理鼓乐队、通信兵和文书人员。给他一个本部连指挥,托姆斯营长感到很
不好意思,但蒙哥马利好像并不在乎。他处理本部连的工作就像处理艰深的 军事问题一样热心,一样有效。
1929 年夏天,陆军部打算调蒙哥马利去担任步兵训练教范编写委员会 的秘书,他赶紧抓住了这个机会。1929 年 10 月 15 日,蒙哥马利准中校暂
时从团里调出来,成为陆军部的“配属”军官,每天多领 5 先令的特别津贴。 那本《教范》的作者已几易其人。1921 年版大部分由利德尔·哈特负
责;1926 年版则由戈特子爵编撰。蒙哥马利觉得,就编写训练教范而言,
在英国陆军中没有任何军官较他的经验更为丰富。于是,他决心把它编成一 本供步兵军官阅读的内容广泛的作战论著。
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蒙哥马利在名义上只不过是编写委员会的 秘书而已,它的真正负责人却是戴维·康日尔爵士。当蒙哥马利向委员会提
出草案时,当即引起激烈的辩论。委员会对草案提出了无数修改意见,但蒙 哥马利却认为那是“挑剔细节”;委员们要把教范写成一本有关战术的手册,
蒙哥马利却采用战术的最广义的解释,要把它写成一部有关作战的论著;委 员们要求教范反映陆军部的观点,蒙哥马利却不愿意考虑这个问题。双方意
见分歧很大,又互不相让,僵持不下。6 个月的编写期满,双方仍然无法达 成协议。于是,蒙哥马利使出巧妙的一招:建议解散委员会,由他自己利用
时间(不领津贴),把委员们所提意见一并纳入手册,完成原稿整理工作。 委员会一方面考虑到对草案争论过久,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如果不解散委员
会,陆军部的成本负担就会过大,于是接受了他的建议。可是,蒙哥马利在 写出最后一稿时,却把委员会所做的修改全部删掉。结果,该书出版后深受
好评,蒙哥马利也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
1930 年 7 月 10 日,蒙哥马利又回到沃里克郡团第 1 营。几周后,他成 为托姆斯中校的副手。托姆斯中校预定当年底调往陆军部工作。
蒙哥马利在编写训练教范的工作上得心应手,踌躇满志,又自信将在 托姆斯中校之后继任营长,一时情绪高涨,得意忘形。他在家中为团里的年
轻军官及其友人举办舞会。舞会中,他三番五次地爬上桌子,高声下令“交 换舞伴”,弄得在场的人个个尴尬不安。但那些可怜的尉官又不敢不服从他 的命令。
蒙哥马利尽管对托姆斯中校忠心耿耿,但却渐渐显露出处处与众不同, 有时难免给人一种他在当年秋天已当定第互营营长的印象。
1931 年 1 月 17 日,伯纳德·蒙哥马利在初到皇家沃里克郡团第 1 营 12 年之后,正式晋升为该营营长。
皇家沃里克郡团第 1 营在国内驻防已有多年,现在应该轮调海外服务, 地点是巴勒斯坦。蒙哥马利主教听到他的第三子将率领一个营前往圣地戍
防,非常高兴。贝蒂也很高兴,不过,她的长子约翰正患重病,她只好过些 日子再去。1931 年 1 月初,皇家沃里克郡团第 1 营从南安普敦启航,前往
塞德港,再从那里搭乘火车前往耶路撒冷。
到达巴勒斯坦后,蒙哥马利实际成为所有驻巴勒斯坦英军的指挥官。 除自己的沃里克郡团第 1 营外,他还负责指挥驻在海法的—营御林军。由于
埃及和巴勒斯坦的英军总司令约翰·伯内特一斯图尔特将军的基地在开罗, 所以蒙哥马利实际上成了那个国家的督军。他不仅要指挥驻巴勒斯坦的英
军,而且还要与驻叙利亚、外约旦和黎巴嫩的外国军队保持接触和联系。因 此,他要跑的地方很多,要办的事很多,整天忙得不亦乐乎,没有更多的时
间去处理自己营里的事务。
1931 年 6 月,贝蒂带着戴维来到巴勒斯坦,约翰·卡弗则在暑假时赶 来。蒙哥马利带着一家跑遍了佩特拉、杰拉什、大马士革和巴勒贝克等地,
到处观光游览。贝蒂非常喜爱这个国家,过得十分愉快。她不时拿起画笔, 画下她感受最深的景色。
在她所画的作品中,有一幅描写巴勒斯坦人在耶路撒冷一间清真寺的 阶梯前取水的水彩画,现在已成为她的重要代表作。
沃里克郡团第 1 营在巴勒斯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