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第一军阀-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不太好进行农业机械化,也不太好发展大规模的原材料开采。

而道路建设比较容易,大规模机械化农业比较好发展的地区,也就是江淮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汉江平原、四川平原、汉中平原,以及湄公河三角洲一带的中南平原。

其中很多平原都是小平原。

不过福建、浙江等地丢是不可能丢掉的,这些地方也是中国比较精华的地区,人文底蕴比较深厚。

特别是浙江地区,底蕴是很强的。

福建、浙江地区,大规模机械化农业发展不了,可以发展经济作物,而且小平原也有许多,可以发展局部的机械化农业,同时还可以发展林业、养殖业。除此之外,便是发展造船业等工业。

中国的山区多,相比美国那样到处都是平原、草原来说,农业资源并不如美国那么丰富。所以中国要向欧洲扩张。

如果把整个俄国占了,那么农业资源就多得多了。

但是此时的中国在粮食产出方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现在的中国才四亿人,加上那些藩国也才六亿人口。

南洋地区就能产出大量的大米,毕竟那是一年三季都没问题的地区。中国传统版图区域开发出来就足够养活自己了。

那些南洋出产的三季稻,主要是给日本人和那些藩国人口吃的。

三季稻的口味并不怎么好,吃过后世海南三季稻的人就知道,三季稻的大米饭实在不好吃。

而南洋地区出产的香米之类的优质大米,则是供应中华民国的国民,加上东北大米、汉江平原等地出产的大米,就足够供应中华民国的大米需求了。

在小麦方面,中国供应自身的是冬小麦,也就是河南、山东、安徽、苏北、陕甘等地区出产的小麦,而更北方的春小麦由于口感不好,所以是用来供应附属国的小麦消费,以及用来出口到国际市场。

而在经济作物方面的农业资源,则比美国多得多了。

南洋地区现在就是中国的,在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台湾、海南这些地区都是适合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方。

中南半岛、吕宋省(菲律宾)、南华共和国这些地区,则是出产热带经济作物的。广东、广西、台湾、海南也属于出产热带经济作物的地区,而广东有部分地区是出产亚热带经济作物。

福建、浙江、湖南、贵州、云南这几个省份则是出产亚热带经济作物的。

北方的经济作物主要就是棉花、中药,以及苹果等水果。

油料产地则分布在全国各地,四川平原、汉江平原这些地区生产的是菜籽油,同时湖南、云南也生产菜籽油,南洋生产的棕榈油,东北生产的是大豆油。

广西、海南、台湾则生产蔗糖,南洋同样也生产蔗糖。北方寒冷地区,则生产甜菜。

整个中国,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农业分工,同时每个省份也都有矿产、木材等商品出产。

同时工厂则分布在全国各地,又有主要产业和次要产业之分,主要产业比较集中,但一般都会形成两个以上的城市搞这个产业,免得打仗的时候被人一锅端了。

次要产业则分布全国各地。

还有为主要产业输出零部件、初级加工原材料的工厂,也分布在原材料产地,把原材料进行初级加工后运往产业城市进行附加值更高的最终生产、组装,然后再运往全国各地。

要想把这些原材料和农产品运出来,就得有铁路、公路。

要建设的项目自然是更多的,同时地盘大了,水利什么的要求也更大了,公路建设更是得建设比美国更多。

而中国之前并没有太多这些方面的积累,只要就是一些古代灌溉设施留了下来,但也需要改造。

此时中国的发展是很畸形的,很多省份还处于落后状态,之前的发展都是集中在一部分的省份。

这时候中国要做的就是把全国各省都开发出来,并把先进生产力普及到各个省份,形成一个个原材料产地和工业集群。

只要中国完成内部开发,那么中国就算是彻底崛起了,因此战争多拖一年是一年,永远打下去那是最好不够的。

当然那只是想一想罢了,一旦战争持续到一定程度,双方也是会停战的,这就看中国的态度了。

如今中国展现出的是对战争高度的掌控能力,中国只要随便调整一下出口政策,就能影响整个欧洲战局。

此时中国才是世界裁判,而美国早就不是了。

如何更快的建设和开发,却是此时江渝与周子跃等人要考虑的问题,基础设施靠国家建设这没错,但是开发不可能全靠财团来开发。

如果全靠财团来开发,尽管财团有很多钱,但是很多小项目是开发不过来的。

这就得靠民间资本来开发了。

“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首先新占领的地区的农业开发不足,还有一些落后省份的农业资源开发也不够,但是落后省份有居民,土地都还在那些居民手中。在农业开发的问题上,美国《宅地法》还是很有借鉴价值的。那就是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开发无主土地,只要开发出来,达到标准就可以拥有1000亩土地的产权。然后再通过经济萧条,财团在把这些土地收到手上来。”周子跃又想出了一个坑人的主意。

以国人对土地的狂热,这个政策一出台,马上就会导致全国那些没有土地的商人跑去开发土地。

商人们把钱砸下去,把土地垦荒出来了,并且把水利设施建设好了,并且把农业机械都买好了。或者把多年生的经济作物种植下去了,这时候大规模的开发,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

说不定生产还要亏钱,同时政府税收不会变。

除了退伍军人有补贴外,其他的全得阵亡。就连农业辛佳迪当中的那些地主,也全部得完蛋。

然后,那些土地就是财团的了。

而且不是说亏了钱,我换成另外一种行情好的农作物就行的。因为此时的中国是规划型农业,那些大、中型农业产地,都是规定你这个地方就只能种个玩意。

种不下去了,那你卖土地吧!不卖?那你等着申请破产吧!

第240章 坑钱的外来人口移民政策

“这个政策不错,不过《宅地法》只适合那些新占领的地区,并且可以把那些地区迅速的开发出来,而且不用财团花一分钱。”江渝不由称赞道,周子跃这个想法确实非常不错。

一直以来,江渝都在为土地问题发愁。

如何兼并土地!这是绞尽脑汁在想的问题。

而周子跃想出借鉴美国《宅地法》不正是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连财团开发土地的成本都省了。

周子跃继续说道:“反正所有土地,都先进行国家规划。如这块地方种什么东西比较合适,预计产量是多少,然后从各种作物的种植份额中分出来。接着根据这些地区的不同条件,灌溉设施要修到什么程度,土地要平整到什么程度,甚至要配备多少飞机,多少农机,都给他算得一清二楚。同时这些土地每年种植某种作物,在规划价格下能赚多少钱都给他算清楚。接着就是招商引资,把民间资金坑进去,在规划农业的情况下,这些土地每年都是有稳定收入的。但是,一旦出现经济萧条,那么这些民间资本家就完蛋了,土地就变成烫手山芋了。”

“至于那些传统省份的土地,大部分都在地主手里。国家规划之后,则责令地主整改,自耕农和地主的土地可以一起整改,愿意卖就让一户人经营。不愿意卖就搞成一个公司,没钱的话就招商引资。然后通过土地、资金份额各占多少股份。不农改也得农改,我们可以用‘生产效率低下’的借口强制地主们农改。”

“细化农业调控的借口就更简单了,那就是保障所有农民的利益。毕竟每一种东西如果种太多了,就会造成市场价格波动。这样的好处就是,经济繁荣时期,每个农民都有稳定收入。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则可以成为兼并土地的利器。因为在经济萧条时期,并非每一种作物都是亏钱的,但是这些农场主们,又不能随意对种植的作物进行调整。那么就变成了烫手山芋。”

“而我们财团家大业大,一点农业税还是撑得住的。而且我们财团可以随便调整种植作物,加上我们有销售渠道,损失可以降到最低。”

“同时这个政策出来后,可以消化掉大量民间资金,并建设起大量农业设施,整个国家的农业因为有大量民间资金投入,从而迅速的把整个国家的农业生产力提高上去,而我们不需要花一分钱,最后大部分的农场都是我们的,我们在经济萧条时期低价卖来,经济繁荣时期又可以高价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