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大民国-第12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霍普金斯的话,常瑞青皱着眉头沉默了一会儿,就将话题转了个方向:“请问,罗斯福总统是怎么看待澳大利亚问题和苏联战后处置问题的呢?”

“总理先生,我不太清楚罗斯福总统对澳大利亚问题和苏联战后处置问题的意见,”霍普金斯嘴角浮现出一抹得意的笑容,他耸了耸肩道:“我想这两个问题应该留待不久之后的柏林会议上讨论?如果总理先生向事先同我国沟通意见,我倒可以向华盛顿请示一二。”

“不必,不必了,就到柏林和会上讨论。”常瑞青摇摇头,神色略有些凝重,他顿了下道:“对于贵国提出的几项条件,我们原则上可以答应让日本向中美英德等国投降,也可以接受日本赔偿美国20亿美元的条件,马里亚纳群岛和特鲁克群岛还有威克岛、中途岛等岛屿也可以给美国。不过……要求印度共产党当局投降和释放所有英美战俘的问题却有些难办,恐怕不打一仗很难达到目的,不过我们还是会试着提出交涉,等到交涉的结果下来再说,希望可以在柏林和会上进一步商讨对策。”

第842章 未来的红都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地堡。

这个地堡是加米涅夫主持修建的莫斯科人防工程中最为坚固的一部分,位于克里姆林宫地下20米深。地堡共有三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最上层的顶部是一整块浇筑起来的钢筋混凝土防护板,厚达5米!绝对能扛得住几枚核裂变炸弹的正面轰击虽然在开工建造这个地堡的时候,核裂变炸弹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但是出于对伟大领袖的热爱,苏联的工程人员还是不惜代价为托洛茨基建造了这个超级坚固的……坟墓!

“坟墓”是托洛茨基给这个属于自己的地堡起得绰号,因为他心里面很清楚,这里就是他的葬身之地,作为这场世界**的发动者,他必须要为**失败负责,而他的壮烈牺牲,也必将会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接替人来完成他未完成的人类解放事业。

而从1936年4月8日开始,这个“坟墓”就成了苏联红军的中枢神经所在,托洛茨基带领着整个苏军统帅部从莫斯科郊外的孔沃策别墅,迁入了这座大概是全世界最坚固的地堡当中。

“……列宁格勒市委报告,21日的核爆炸中心是列宁格勒的列宁区,核爆时间是上午11点15分左右,核爆炸威力大约相当于18000吨TNT炸药。整个列宁区已经在爆炸当中完全化为废墟,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严重损毁,列宁区的几家主要工厂也都被彻底炸平,财产和人员损失极其严重!据初步统计,共有三千多栋建筑物倒塌或是严重损毁,有四千多栋建筑物不同程度损毁,人员伤亡超过25万,具体数字尚在统计之中……”

托洛茨基冲图哈切夫斯基摆了摆手,提前中止了关于列宁格勒核爆炸损失情况的报告。他现在关心的根本不是这个,而是列宁格勒核爆炸在苏联国内和苏联红军内部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列宁格勒可不是一般的城市,那里是苏联共产党的摇篮,用伟大领袖列宁名字命名的苏联最大港口城市。德国人竟然在那里丢了一颗核炸弹,恐怕就是想让全苏联都知道这件事情?

“主席同志,北方方面军和列宁格勒州委、市委都在电报中报告,已经采取了一切手段封锁消息,整个列宁格勒市已经完全被封锁,列宁格勒和外界的电报、电话联络也完全得到控制(实际上在核爆发生时就中断了),应该不会走漏消息。”图哈切夫斯基放下手中的文件,低声向托洛茨基报告。

面对不断从天而落的核裂变炸弹,现在苏联共产党和红军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封锁消息了!绝对不能让普通的红军官兵还有苏联老百姓知道帝国主义有了一件这么可怕的超级杀人武器,否则苏联共产党的统治很可能会立刻土崩瓦解!

“我知道了,北方方面军和列宁格勒的同志做得很好,对了方面军司令部和列宁格勒市委、州委的同志们没有在核爆炸中出现伤亡?”托洛茨基面无表情地询问道。

“没有出现太大的伤亡,因为列宁格勒市委、州委早就迁到红村去了,北方方面军司令部则搬去了什利谢利堡。”

“很好,只要列宁格勒市委、州委还在,只要北方方面军司令部还能正常发挥作用,我相信列宁格勒的人民群众很快会战胜帝国主义的核裂变炸弹,重建被破坏的城市。”托洛茨基说了几句言不由衷的空话,又把目光转向了斯克良斯基。“斯克良斯基同志,想好GC主义城的选址了吗?”

“泰梅尔半岛是个很不错的反攻基地,我想在泰梅尔半岛的腹地建立GC主义城。”斯克良斯基不知道列夫。托洛茨基和越飞已经秘密前往印度,还以为自己真的是未来世界**的希望,所以这段时间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GC主义城的建设准备上面去了。

托洛茨基也煞有其事地皱眉思索了片刻,然后看向瓦采季斯:“瓦采季斯同志,有没有可能抽调一支工程兵部队去泰梅尔半岛?”

“主席同志,有整整三个工程兵师在阿尔汉格斯克待命,另外在索洛维斯基劳改营里面还有10万名政治犯,随时可以用货船运往迪克森迪克森(好奇怪的名字,是靠近北冰洋喀拉海南岸的港口城市,只有两三千居民)。”

“也就是说至少有十几万人要去泰梅尔半岛?”托洛茨基关切地问。

“我们准备输送二十五万人去那里。”斯克良斯基道:“除了军人和劳改犯,还需要相当多青年女性,因为我们需要**接替人。”

“食物够吗?补给物资够吗?”托洛茨基又问。

“泰梅尔自治州的捕鱼业非常发达,另外还有许多的驯鹿养殖场,那里的野生驯鹿也非常多,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叶尼塞河同中西伯利亚的抵抗基地建立水上交通,以获得物资补给。估计养活七八万人不成问题。”

在斯克良斯基的计划中,从索洛维斯基集中营调去泰梅尔半岛的劳改犯是不可能活过1936年冬天的,所以只要为他们准备几个月最低限度地口粮就可以了。剩下的工兵和红军近卫军还有苏联共产党中央、GC国际的人员以及那些青年女性则需要长期的食品供应。不过这些人的吃饭问题也不难解决,因为泰梅尔半岛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可以通过捕鱼、畜牧和狩猎解决大部分的食品供应,还可以从分布于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其他抵抗基地调运补给。

“防御呢?”托洛茨基接着又问。“你们有把握保卫泰梅尔半岛上的GC主义城吗?”

“有把握的!”斯克良斯基信心满满的保证道:“那里距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有几千公里之遥,沿途没有什么公路铁路,还密布着我们的红军游击队,敌人的大军根本过不了,小部队则不是我们的对手。唯一的危险来自于北冰洋,不过我们的GC主义城不会建立在北冰洋沿岸,而是在距离海岸线两三百公里远的贝兰加山脉深处。”

虽然托洛茨基已经决心世界**奉献出整个生命不打算去西伯利亚的什么地方避难了,但是这段时间他还是认真研究了一下西伯利亚北方的地形那里大概是除了南极洲以外全世界最荒芜最人迹罕至的大片陆地了。就算中国人能把那里画进自己的版图,也仅仅是在纸面上统治西伯利亚北部而已。想要真正统治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是根本不可能的,别说是不习惯寒冷生活的中国人,就算是被人们称为北极熊的俄国佬也没那能耐。要知道那里的面积和整个欧洲差不多大小,战前人口不知道有没有50万?而且都集中在靠近西伯利亚南部或是北冰洋沿岸地区。在极其辽阔的内陆,如果不是因为这场战争造成西伯利亚南部的军队和居民撤往北部,根本就没有多少人类活动的迹象。不过即便是现在,在西伯利亚北部辽阔的内陆地区,人类大概还是和西伯利亚虎一样稀有的物种。而且那里根本没有什么工业,连农业都基本没有那里实在太冷,根本没有什么可以生长的粮食作物。

布柳赫尔的几十万游击大军现在就靠打猎和捞鱼在坚持斗争,而且由于中国侵略军的步步进逼,现在靠西伯利亚大铁路近一点的据点都基本沦陷,红军只能不断向气候条件更为恶劣的北方退却,连自己的生存都极为艰难,根本不可能给泰梅尔半岛上的GC主义城提供什么补给物资。而物资匮乏肯定会成为未来西伯利亚的GC主义游击战争的最大困难,或许中国人只需要在北冰洋上部署一支小小的舰队封锁西伯利亚北部沿海地区,同时在用重兵控制西伯利亚南部地区,不让补给物资流入北方,就能困死西伯利亚的GC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