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5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道业都是从清净心当中成就的,决定不能把自己搞乱了。
  早年,每一年也有个两、三次这顶多,至少有一次回到中国大陆观光旅游,度假,看看故乡的父老,看看以前的老同学、老朋友,没有别的事情。早年赵朴老在世,我们是同乡,他对我非常好,第一次见面,我们就谈了四个多小时,请我在佛协吃饭,他跟他夫人在一起,这一番乡情。所以以后每次回到中国,我一定去看他,我们见过很多次的面。他老人家每次见面都会提到:净空法师,落叶归根!我很受他的感动,我说缘成熟了,我一定回来。
  出家人当中,茗山老和尚,大家都知道他对我非常好,彼此了解,真正爱护、护持。现在这两位老人都走了。在中国了解我的人不多,护持的更少了。所以看看现在的情形,我这个想法要修正,早年一直想著落叶归根,现在想到落叶归根不可能,我也不再有这个希望,这个希望是个妄想。现在?现在我改变的是落地生根,我到澳洲来落地生根。身体还可以的时候,有短期假期,我回到中国去旅游,看看老朋友,也欢迎老朋友到澳洲来访问。在国外,缘还不错,七月间我们访问泰国,在泰国结了很好的缘。上个月我们访问印尼,在印尼也有很好的缘,都可以落地生根。所以现在不是落叶归根了,落地生根。
  佛一切经论里头教导我们,随缘不攀缘,随缘就自在,攀缘就苦恼。在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心要清净、要善良。修行要掌握原则,要掌握纲领,愈简单愈好,不能搞复杂,不能搞乱。古人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有大道理,经验之谈。修学,确实只有一门,你的心专一,念专一,行专一,你得清凉自在。这是我们现前安乐住,住在哪里?住在经教上。现在我发心希望把这一部《华严》讲圆满,我的身心都住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上,一天到晚,除了念佛,就是想经里面的教义,这样才能有稍许的契入,契入就有安乐。你要是不能契入,安乐就得不到。
  所以这个安乐,在一般讲也是因果,你身心不安,哪来的乐?安是因,乐是果。怎样能得到安?世出世法里头常常说,平安。换句话说,你心不平,你就得不到安,心平就安了。怎样能得到平?公平,大公无私。所以说把自私自利放下,公才能现前。如果自私自利放不下,你哪里来的公?所以公是因,平是果;平是因,安是果;安是因,乐是果。真正要达到公平,不能不放下自私自利。
  这些年来,我常常劝勉大家,一定要放下对世出世间法人事物控制的念头,要放下,占有的念头要放下。放下控制的念头,你就不迷惑,你就觉了;放下占有的念头,你不造业,你再不过问世间一切人事物的琐碎事,那叫做积功累德。这最明显的不要去过问别人的事情,生活的事情也好,工作的事情也好,处事待人接物的事情也好,一概不必理。「我要跟他交朋友,我要多了解一些」,用不著。为什么?那是用妄心。对人对事对物,诸佛菩萨只用一个真诚心。
  如果真的要学佛,那你一定要肯定人性本善,也就是要肯定一切人都是好人,一切人都是善人。你要想作佛,那你得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就很容易成佛。即使是个恶人,无恶不作,五逆十恶,他的性本善,他有佛性,他也是本来成佛。为什么有些人恶?恶是习性,遇到缘不好,染上这些习性。这习性是假的,不是真的,本性本有,习性本无。你明白这个大道理,就不必再问了,你的心真的平等,真的清净。你要还去打听,你的心怎么能清净,你不叫自找麻烦吗?你不叫自寻烦恼?用我们佛法说的,你自己找染污,你自己在找垃圾,把这些垃圾放你自己心里,你的心变成垃圾桶,专门收集别人垃圾,你的亏吃大了,别人没有吃亏,你的亏吃大了。
  如果知道别人私事太多,别人有一些不善,你知道他太多了,你的麻烦更大,为什么?别人怕你泄漏他的秘密,要想办法陷害你,杀人灭口,你不是自找杀身之祸吗?由此可知,你要想得安乐住,别打听别人私事。为什么?别人不会害你,你不妨碍他,他就不会妨碍你。这是从前老师教我们的,现代人没有人教你了。从前父母教,老师教,老师有义务教导你,你能够尊重老师,接受老师教诲,老师会教你。真的「知事多时,烦恼多」,现在不但烦恼多,现在应该把这个话改一改,「知事多时,祸害多」,怎么能干这个事情。
  「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人多了,在一起都是张家长,李家短,谈些什么?是非人我。这是非人我,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往往在这里面给人结了冤仇自己不晓得。古人讲得好,「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病怎么得来的?饮食不小心,暴饮暴食,这糟蹋你身体,就得病。祸是什么?言语不谨慎,你说一句好话,态度不好,好话就变成坏话。别人委托你办个事情,给你交代了,「你的话,我还能不听吗?」这一句话,你说的人无心,听的人有意,你知道吗?别人听到这个,你傲慢,态度傲慢,下一次敢不敢再托你,不敢。为什么?这个话觉得好勉强,不是很乐意来接受。显示什么?你对对方没有丝毫的尊重。对方很熟的人,很熟的人,这是玩笑,开个玩笑,没有关系。佛法忌讳开玩笑,开玩笑在佛法叫戏论。
  历史上许许多多灾祸,原因都是开玩笑开出来的。所以佛把戏论放在戒律上有道理,不可以开玩笑。尤其在大庭广众之中,言语不谨慎,伤人,真的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所以孔子教学,言语放在第二个科目,你就想他多重视。夫子教学四科,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语,言语是学会说话,和颜悦色,言语柔软。平常在这上要多加修养,就是养成自己真诚清净慈悲,自自然然就不会有这种粗暴的行为。所以从你的言语态度,能够看出一个人的修养,人家愿不愿意把他的事情付托给你,要看你的修养,看你的德行。你没有德行,没有修养,别人一些事业不敢委托给你。尤其是利益社会的事,利益大众的事业,正法久住的事业,敢托付给你吗?
  所以一个人德行修养从哪里看?从你的言语,从你的态度,你在生活当中,一举一动点点滴滴,在这个地方看到你的教养,你受的是什么教育。你的修养,你的德行,不能瞒人,装不出来。装模作样,没几天就被人看穿了,看破了,所以要学。大圣大贤,天天都在虚心学习,永远没有中断。我们读《论语》,你看看孔老夫子自己说,这是圣人善根深厚,十五岁有志於学,立志求学。古人立志求学,不是学别的,学做圣人,学做贤人,学做君子,用现在的话说,学做好人,这笼统的讲。不是求升官发财,是学做好人,学做个有道德、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这是求学真正的目标,跟现在人求学的念头完全不一样。
  夫子求学成绩卓著,我们可以学,因为看他的近程,在佛门里面讲中下根性,适合我们,我们能学得到。像释迦牟尼佛,那个我们没有法子学,他真的叫天才。释迦牟尼佛的觉悟,十九岁真正发心,舍弃了家庭到外面去寻师访道;三十岁,菩提树下证等正觉,示现成佛。成佛之后,第一部就是宣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境界不是中下根性人能理解的,所以听讲经的人都是法身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以这个我们学不到,孔老夫子可以学。
  孔老夫子你看他这个近程,三十而立,这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就是三十岁成就;释迦牟尼佛三十岁成为佛陀,孔老夫子三十岁才成为圣人。往后他的进步状况,四十而不惑,也就是四十岁他不受外面境界迷惑,在我们讲是定慧达到一定的程度,不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四十而不惑,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五十知天命,这个知天命就是现在讲明了因果报应的道理,证实因果报应的事实真相,这知天命。六十耳顺,这个耳顺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什么都好,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没有违逆的,善的好,恶的也好,入这个境界,这是什么?平等心现前。法相唯识里面所讲的,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这两个转过来了,六十岁。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入无障碍的境界。
  所以夫子是从觉悟之后,十年十年向上提升,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