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5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妄念减少,这个东西还是那么多,不行,这个东西又变成妄念,经教变成妄念了。所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到什么时候舍?明心见性的时候舍,没有明心见性,你可不能舍,没有明心见性,你还在害病。明心见性,病好了,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了,这个戒定慧三学也不要了,「绝行处」。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苦灭圣谛第十句:
  【或名不二。】
  这都是灭谛的名称。『不二』就是一,「不二」就是没有对立,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妄想起来就二,分别就二,执著就二,所以「不二」就是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跟前面讲的「绝行处」是一个意思。「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佛菩萨善巧方便,绝言说,他兴言说;绝思惟,他能够兴思惟,这叫做善巧方便。正是所谓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那就不二了。有念跟无念在我们看是二,如来境界上不二,他到九法界来示现、来应化,现与不现我们看是二,他看是不二,这个意思很深很深,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唯有你真正能够体会得,你自自然然就晓得怎样修。
  所以佛说法在定中,示相也在定中,日常生活种种作为,无一不在定中。大乘经里面常讲,「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定中的境界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者;定中境界就是绝行处,定中境界就是不二,二就不定了。所以修定在哪里修?要在二里头修不二,要在言说里头修言语道断;要在思惟里面修心行处灭,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功夫。才动一个念就落二三,那你就错了。这个错就是你迷失了自性,你与性德不相应。自性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不生不灭,它不来不去,它是一切法之本体。这是它的名词,佛法里面只用一个字,体。「世界微尘,一切因果,因心成体」。世界微尘就是自性,一切因果也不离自性,自性里头什么也没有,自性能现一切相,虽现一切相,与自性决定相应,决定没有丝毫违背。不相应、违背是什么?是你的妄想,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是什么?这是错认了。《楞严》上说得好,「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无明这么生起来的,就是这么迷的。
  为什么要立知?这个「知见立知」我们用个浅显易懂的话来说就是起心动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完全是真性的境界,只要你不起心不动念,你看到的是真相。起心动念这个相立刻扭曲,你见的是妄相。不起心不动念,这个时候你是正受,你跟诸佛菩萨一样,正受里面没有苦乐忧喜舍,但是一起心一动念,你的正受失掉了;正受是禅定,正受是三昧。自性本具的性定,这一起心动念马上就失掉,失掉之后就出现苦乐忧喜舍。苦乐忧喜舍不是正受,是六道凡夫的享受。
  修行、练功在境界里头练,你要真肯练,从早到晚,一年到头,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就是你修行的道场,你就练这个;顺境善缘不生贪爱,就是那个贪爱的念头不起,逆境恶缘瞋恚念头不起。这个事情不容易,它自自然然就生,那是什么原因?那是你阿赖耶识里的习气,烦恼习气。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七情五欲,喜、怒、哀、乐、爱、恶、欲,这是七情,七情后头那个欲就是五欲,五欲讲的财色名食睡,自自然然它生起。这就是习气太重,烦恼习气太重,所以你要用功夫,你要有办法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生七情五欲。七情五欲不起来,起什么?观照功夫。
  观照功夫里面,实在讲中国人喜欢《金刚经》,偏爱《金刚经》,不是没有道理。《金刚经》上,文字不多,只有五千多字,意思圆满,便於受持,便於观照,所谓是言简意赅。我们六根接触六境的时候,烦恼起现行,就是什么?顺境起贪心,逆境起瞋恚。你要立刻想到《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那个情绪马上就平下来,这是观照。知道所有一切境界相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何必计较?顺境善缘有什么好贪爱?又何况《般若经》上讲「一切法无所有」,因缘所生法没有自体,当体即空,「毕竟空,不可得」。你起心动念就冤枉,错了,应当像诸佛菩萨一样不起心不动念。
  经,佛说得好,要深解义趣,不但不能够错解,要正解,还要深解,帮助你明心见性。你要是把它曲解了,错解了,帮助你生烦恼,帮助你造业,那就错了。叫自己造业障,自作自受,这个还不是极重的罪,如果你要误导别人,叫别人也造业障,那你的罪过重了。为什么?古人讲「错下一个字的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他受这个果报,他是误了别人,自己信口开河,或者是自己的欢喜,或者是自己的怨恨,这是什么?这是你造作罪业,想利用这个经教,曲解经教,你的动机在这里,但是你不知道果报太可怕。
  佛在经教里头教导我们,纵然是这个人作恶多端,你也不敢轻视他,为什么?像《观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阿闍世王,提婆达多诱惑他,说他的父亲年岁那么大,还不传位给他,还占著这个王位,怎么怎么不应该,你最好把他害死,你早一天继承王位。阿闍世王真的听了他的诱惑,把他父亲害死,把他母亲幽禁,就是现在人讲政变,太子发动政变。提婆达多想害释迦牟尼佛,两个人商量好,一个做新国王,一个做新佛,新国王护持新佛,造五逆十恶罪。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提婆达多生身堕地狱,真的看到大地像地震一样,地裂开了,地里面火光上升,提婆达多掉下去,现世果报让你看到。阿闍世王临终忏悔,那是真心悔过,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大藏经》上有《阿闍世王经》,释迦牟尼佛讲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中生。我那时候看到这个经文,我很惊讶,造这么重的罪,如果佛说他是下品下生,我同意,我不会疑惑,上品中生,我感到非常惊讶。仔细一思惟才知道,往生是两种方式,一种平常的修行,积功累德往生的;一种造作罪业,临终忏悔,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
  所以这是佛示现教导我们,对於造作极恶罪业的人,不敢轻慢,为什么?说不定他临终忏悔的时候,他品位在我上面,我还不如他,这大有可能。不可以轻慢任何一个人,不可以轻易批评任何一个人。我们是凡夫,不晓得那个人是不是菩萨示现的,是不是什么佛再来的,我们怎么会知道?不知道只有一个方法最稳当,我统统恭敬。像善财童子一样,礼敬诸佛,一切众生在我心目当中,都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平等的恭敬心,决定不敢轻慢。不要以为他不如我,那错了,他有他的长处,我有我的缺点。我的长处,他没有;他的长处,我也没有。
  如果能看别人长处,看别人的好处,人人都是贤人,人人都值得我尊敬。如果专看别人的缺点,专看别人的不善,天下没有一个好人。所以你是生在天堂,你还是生在地狱,完全是你自己的意念观察而决定的,不是别人给你决定。我觉得每个人都是佛,每个人都是菩萨,那你就是生在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所以说是境随心转。佛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为什么不转境界?为什么不把极恶的人转成好人?你只想他,他只有一桩的好事,你想他一桩好事,他就是好人。他有一桩过错,你常常想它,他就是恶人。他到底是好人、是恶人?他也不是好人,也不是恶人。蕅益大师讲的,「境缘无好丑,好丑在於心」。你以善心看他,他就是好人;你以恶心看他,他就是恶人。所以实际上没有好坏,好坏是相对的、是对立的,好坏是二,事实真相是不二。
  所以不二才是事实真相,二不是事实真相。不是真相就是妄相,所以妄里头才有二,真里头没有二。佛教我们这个原则,太重要。我们真正体会得,真正能记住,不会忘掉,真正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你这一生怎么会不成就?肯定成就。那要不成就,是你烦恼习气太重,你常常忘掉,健忘。你要把这个毛病改掉,修行没有别的,天天找自己的毛病,发现自己的毛病,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觉悟,一般人讲开悟,开悟是什么?自己毛病知道了,把自己毛病改过来,这叫功夫,这叫修行,真修。最高的原则,这个经上所讲的每一个名词都是最高原则,此地所讲的「绝行处,不二」,所以要常常保持自己的清净心。
  这么多年来,我们提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