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诗经漫话-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的内心美不美了。诗的第一章说:
  野有蔓草,零露潯狻S忻酪蝗耍逖锿褓狻e忮讼嘤觯饰以纲猓
  青草蔓延野地上,露珠落上一团团。那里有位美女郎,眉清目秀真好看。我们路上巧相遇,心满意足一日欢!
  这不是很清楚地表达这种情绪吗?第二章末二句说:“邂逅相遇,与子偕臧!”朱熹解释:“与子偕臧,言各得其所欲也。”可见在偶然相遇的机会而获得配偶,是当时男女的共同要求。
  《召南·摽有梅》说: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梅子完全落了地,拿着小筐拾取它。追求我的意中人,趁着仲春相会吧。
  她在田野间看见梅子已熟,纷纷落地,已经可以用浅筐来拾取;因联想自已青春已逝,只好趁那“会男女”的时刻选择对象。这些青年男女除二月外,还参加民间的节日的集会,自由地谈情说爱,象郑国的修楔节,陈国的巫风舞,卫国的桑林祭,都是他们集合的最好机会。
  《郑风·溱洧》写郑国青年男女在三月上巳节到璨惰修楔的诗: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简兮。女日:“观乎!”士曰:“既且。”“且住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水洧水桃花香,三月冰散流汤汤。男男女女来游春,手拿蕳草驱不祥。女说:“咱们去看看,”男说:“我已去一趟。”“陪我再去一趟吧,上已佳节洧水旁,确实好玩又宽敞。”男男女女相依傍,哈哈调笑心花放,送支勺药表情长。
  《太平御览》引《韩诗章句》:“溱与洧,说(悦)人也。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于此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悦者俱往观也”,按上巳是指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这个修楔的佳节,在中国古代是大家所喜爱的。三国以后,用三月三日作为修楔的节日,不再用已日。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写他在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修楔于山阴兰亭的事。可见郑国修楔之俗已传到后代了。
  《溱洧》是写在季春三月流水涣涣的溱和洧的河畔,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广场上,青年男女成群结队地手握蕳草,在橙清的水上,洗掉污秽,拂除邪恶。这是一个人民的大集会,男女杂杳,谈笑风生,在这样一个自由恋爱环境里,大家趁这机会,找自己的对象,大胆地和情人对话、调笑、赠花、定约(勺药又名江蓠,和“将离”同音,勺和“约”同音。送勺药,表示将要离别的时候再定后约),尽情地过着一天快乐的游春生活。在游会舞蹈的自由环境中,青年男女常常借歌声来诉说自已的爱慕。
  《郑风·蘀兮》是一群女子要求男子带头歌唱的诗。诗人以风、蘀起兴,以风比男,以蘀比女。她希望男子象风一样,能吹到女子身上。她看见风把叶吹起来了不禁感奋地说“你带头唱吧,我来和你!”诗通过起兴、呼告的形式,表达自己内心潜在的要求。简短的二章八句,好象看见一群男女欢乐歌舞的场面,节奏嘹亮的歌声中有一对对的男女“对歌”。这是当时民间歌唱的一种流行的形式。《啵纭どV小肥抢投嗣袷阈此怯钠诿茉嫉氖
  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兮!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在哪采集女萝呀?在卫国朝歌乡呀!猜猜我心在想谁?漂亮大姊阿姜呀,约我等待在桑中,留我相聚在上官,送我淇水口上呀!
  诗人在采植物的当儿,想起过去曾和一位美女相会的往事,唱出了这首歌声燎亮、节拍悠扬的诗篇。据后人考证,桑中亦名桑林、桑间;卫地原是殷商的首都,桑林之社原来是商汤祷雨的地方,后来成为人民祭祀聚会的场所。《墨子·明鬼》篇说:“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宋为殷后,宋人继承了他们祖先的习俗,将桑林作为男女聚会之地,其地在今河南滑县东北。《汉书·地理志》说:“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所谓郑卫之音早已失传了,可是我们现在朗诵这首诗,犹有余音绕梁之感。在恋爱过程中,他们在离别的日子里,伴随着的就是相思之苦。
  《郑风·子衿》是一位女子想念情人的诗。它刻划一位少女悠悠不断地思念情人,站在城楼上等待,许久不见他来,急得来回地走着说: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独自来回走不停,城门楼上等情人。只有一天没见面,好象隔了三月整。
  《王风·采葛》是一位男子想念情人的诗。他的情人是一位劳动妇女,她采集植物去了,诗人焦急地唱:“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人用简短、精练的几句话,就充分地表达了自己“长相思”的深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成语,于是就流传到今天。
  在恋爱过程中,有时双方感情不够融洽或暂时不来往了,在诗篇中表现出妇女的各种不同情绪和性格。《郑风·丰》是一位女子后悔没有答应男子要求而患得患失的诗。男子走了,她怅惘地说:“子之丰兮,候我乎巷兮。悔子不送兮!”如果情人再来的话,她一定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和他一道走或嫁给他。《郑风·狡童》是写一位女子被男子疏远的诗。她为了狡童不和她讲话和吃饭,气得唱道“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褰裳》诗人也遇到这种情况,但她不是一人在苦恼,而以一种爽快的口吻对情人说: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你若爱我想念我,提超衣裳淌漆河。你若变心不想我,难道没有别人么?呆子里的呆子呵!
  她的性格与《丰》、《狡童》诗人很不相同,是比较爽直泼辣的家庭的和睦是建立在夫妻之间感情真挚的基础上的。《郑风·出其东门》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郑国的习俗在恋爱婚姻问题上是比较纷乱的,男男女女常聚集在东门这个游玩的地方谈情说爱,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中,《出其东门》的诗人独独不为那如花如云的女子所引诱,他唱了这样一首诗表明心迹: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走出东城门,女子象云多,虽然女子象云多,不能占据我心窝。白衣绿巾俭朴妻,快乐家庭爱老婆。
  他忠贞不二地爱着自己俭朴的妻子,不是那种喜新厌旧、停妻再娶的人。朱熹说:“郑俗淫乱,此人能不染污俗,安其室家之贫陋。”闻一多说“缟衣綦巾,女服之贫陋者,此人自目其家室也。”他们都正确地指出了诗的主题在阶级社会里,统治者利用各种手段,对广大人民施行压迫束缚。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同样也受到各种限制和破坏。“礼”是当时统冶者统治人民的工具,史称周公制礼作乐,《礼记》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可以证明他们如何重视礼了。
  《周礼·媒氏》就是讲管理全国人民配偶问题的。人们结合,必须通过媒约之言,父母之命始能正式结婚。如果人们自由地谈情说爱,就会被家庭、舆论认为违礼犯法。而且,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界限也极分明。《大东》诗说:“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诗中以君子和小人对举,阶级的差别是极其明显的。修好的又平又直的“周道”,君子在上面走着,小人只能看看。君子和小人之间,有了一道鸿沟,不相逾越,更谈不上什么彼此恋爱结婚了。
  《郑风·将仲子》是一位女子拒绝情人的诗: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请求阿二听我讲,别翻我家里弄墙,别攀我家祀树上。难道我敢爱惜它?怕我亲生爹和娘。阿二真真惹我想,只恨爹娘要责备,话儿可怕搅人肠!
  她在家庭、亲戚、舆论的干涉指责下,不得不沉痛地牺性自己的爱情,请求仲子不要再来找她。诗通过“呼告”的形式,刻划女主人公对不合理的礼教束缚与恋爱自由的可畏可怀的心理矛盾。《啵纭ぐ刂邸肥怂担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堆我仪。之死矢靡他!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飘飘荡荡拍木船,飘到河中央。额前垂发那青年,是我追求好对象。誓死不会变心肠!娘呀!天呀!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