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诗经漫话-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类似内容在《诗经》中还有几篇。如《小雅》中的《采芑》,大雅中的《江汉》、《常武》等等。这些诗篇,歌颂种族战争的胜利,并把胜利归功于天子,归功于将帅,夸大个人的作用,抹杀士兵的力量。但它们又不同于《颂》诗,一味地赞颂统治阶级以欺骗人民,这类诗还反映了保卫国土,抵抗外侮的主题。如《六月》说:
  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可恨玁狁大猖狂,我军急行守边防。周王命令我出征,保卫国上保我王。
  朱熹解释说:“《司马法》:冬夏不兴师,今乃六月而出师者,以玁狁甚炽,其事危急,故不得已而王命于是出征,以正王国也。”可见这是抵抗外族侵略的战争,是为了求得社会的安定,它和人民的利益是有一致之处的,是一种正义的战争,为人民所拥护的。《江汉》诗也写到了战士们认识到抵御外侮的重要,所以肯不辞辛劳地出车建旗,英勇作战。这一类诗歌不但反映宣王时代抚战的史实,也从侧面反映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8、贵族的庙堂乐章及其他
  《诗经》中还有不少庙堂乐章,是周王或诸侯祭祀、宴会时演奏歌舞的诗。这些乐章,以《三颂》为代表,它好象汉代乐府中的郊庙乐歌一样,是统治阶级用来宣扬德威、粉饰太平,借以更好地统治人民的。这是统治阶级的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为当时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是歪曲的形态。在这些乐歌里,他们强调“天命”,以为自己能统治天下,是上天的意志,而周王就是上天的儿子。《周颂·维天之命》说:
  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想那天道在运行,壮美无比未不停。啊!多么坦赫多光明,文王德政真神圣。
  《昊天有成命》说: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明白的命令降自上苍,受天命的是文王武王。
  统治者除了用“天命”、“天子”来欺骗臣民外,还夸糟他们的武功战绩。《周颂·武》说:
  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遇刘,耆定尔功。
  啊!伟大的武王,不争权势功辉煌。诚信有德的文王,子孙基业手开创,武王即位继事业,制止杀戮胜殷商,巩固政权功煊煌。
  这种作品所以具有很大虚伪性,是因为他们表现了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观点。历史上统治者发动战争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是依靠士兵的力量。而在诗篇里所夸祖、赞美的,只是统治者个人。这些人还认为自已是人民的好领袖,并祝祷自己长命,可以世世代代地统治人民。《载见》说:“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这和《大雅·洞酌》所说的“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大雅·既醉》所说的“君子万年,介以景福”意思差不多。那些明明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农业财富,统治者也窃为己有,用来歌颂自己,说成丰收是天的降福。如《丰年》说:
  丰年多黍多稔,亦有高廪,万亿及秭。
  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丰年小米大米多,高高粮仓堆积起,数目成万又成亿。
  酿成醇酒和甜醴。献给先祖与先妣,牲玉幣帛一齐祭,愿帝降福与天齐。
  这些都是“歪曲的形态”,而且这些诗歌缺乏描写的生动性,艺术价值也很低。不过,也不应该把它一棍子全部打死。如写农业生产的《载芟》、《良耜》,反映人民畜牧、渔业生产的《駉》、《潜》,写古代各种乐器的《有瞽》,都含有人民创造的因素在内。《商颂》中的《长发》、《玄鸟》,保存了关于殷商的神话、史实,是研究中国历史和神话传说的好资料。所以我们分析《颂》的内容,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剔除糟粕后,将其情华继承下来。
  除了庙堂乐章之外,《诗经》中还有一部分反映贵族生活的诗,有些是直接打发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没落情绪的如《邶风·北门》、《王风·黍离》、《唐风·蟋蟀》、《曹风·蜉蝣》等;也有一些是写兄弟之情、朋友之谊、游宴之乐和别离之哀的。《小雅》中的《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砍树铮铃响,小鸟嘤嘤唱。鸟从深谷出,搬到大树上。
  鸟儿嘤嘤啼不住,追求朋友声欢畅。看那小鸟是飞禽,尚且求友不断唱。
  何况我们是个人,难道朋友不来往?听说人们能友爱,神明会把和平降。
  这是一首宴饮朋友故旧的诗。作者虽然是一位贵族,但诗人以鸟求友起兴作比,语言生动活泼,是《雅》中的好诗。《小雅·常棣》以兄弟关系同朋友关系、妻儿关系作比较,有真情实感,也是值得肯定的名作。《邶风·燕燕》是一首贵族的别诗,作者虽然是一位卫国君主,但他送胞妹出嫁时依恋不舍的心情,溢于言表。这种惜别的情绪带有共性,故能在民间传播歌唱。
  关于描写统洽者宴饮享乐的诗,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是单纯的赞美,一种是多少含有批判之意。《小雅》的《鱼丽》和《宾之初筵》便是这两种倾向的代表作。《鱼丽》诗说:
  魚麗于罶,鲿鯊。君子有酒,旨且多。
  篓里鱼儿历录跳,鲨鱼黄睿鹿铡@弦氐木疲陈浊逑闫
  《宾之初筵》说:
  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
  曰既醉止,威儀幡幡。舍其坐遷,屢舞仙仙。
  来宾刚入席,态度温雅又恭敬。当他没喝醉,容仪自重又谨懊。
  他已喝醉啦,容仪飘飘乱忘形。离坐到处窜,手舞足蹈真差劲。
  《鱼丽》中写宴饮,有酒有菜,不但要多,而且要可口;不但要可口,而且要时鲜。作者对此是毫无批判的,只能反映当时贵族寄生生活的豪华而已。《宾之初筵》则暴露那些君子未醉时象煞有介事地彬彬有礼,等到一醉,原形出现,则手舞足蹈、丑态百出了。据《韩诗》说,这是卫国武公饮酒悔过的诗。
  《诗经》中还有一些礼俗诗,如祝新婚的《桃夭》、《樛木》、《鹊巢》,贺多子的《螽斯》等,这些,除《桃夭》外,它的内容,多反映当时贵族间的习俗。
  最后还必须提一下《卫风·载驰》,作者是许穆夫人,她是卫宣公儿子公子顽同庶母宜姜私通所生的女儿。有两个哥哥,戴公和文公;有两个姐姐,齐子和宋桓夫人。她约生于公元前六九〇年左右,幼年即闻名于诸侯,齐祖公和许穆公都向她求婚。刘向《列女传·仁智篇》说:“初,许求之,齐亦求之。懿公将与许,女因其傅母而言日:“……今者许小而远,齐大而近;若今之世,强者为雄。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惟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卫候不听,而嫁之于许。”可见她从小就有爱国思想。她嫁许后十年,卫国亡于狄,懿公战死,国人分散。她的姐夫宋桓公迎接卫国的遗民渡河,迁于漕邑,立戴公。戴公立一月而死,文公即位。她听到卫亡的消息,立刻奔到漕邑吊唁,提出联齐抗狄的主张,得到齐桓公的出兵而复国于楚丘。《左传·鲁闵公二年》:“狄入卫,……许穆夫人赋《载驰》。”她的作品《载驰》即产生于此时。
  许穆夫人是当时一位不平凡的女子。古代礼法,凡是国君夫人父母已经死了只有奔丧可以回娘家,否则是违礼犯法的事。许穆夫人勇敢果断地冲破礼教的束缚,抗拒许大夫的阻拦,回到漕邑。在诗中提出“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向强大的国家求救,依靠他们出兵救亡)的主张,终于得到齐桓公的出兵帮助,恢复了国家。《左传》又说:“齐侯使公子无亏帅师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公子无亏是许穆夫人姐齐子所生,是她的外甥)。”可见《载驰》一诗在当时的政治意义与效果了。《韩诗外传》记载了孟子对许穆夫人的评论:“夫道二:常谓之经,变谓之权。怀其常道而挟其变权,乃得谓贤。夫卫女行中孝,虑中圣,权如之何。”孟子说她违背礼教的常道,采取权宜的回卫办法,都是从爱国思想出发。孟子对她的评价是很高的。许穆夫人是一位有见识、有斗争性的爱国诗人,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女诗人。
  
  六、《诗经》中的赋、比、兴
  
  1、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